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乃至一种文明是否兴旺强盛,与其制度文化有着极大关系。我们从古人身上就能看出来。
孟浩然(689年—740年),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入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世俗,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是我们大家都非常熟悉和欣赏的诗人。
他40岁时游长安,应试进士。事先还做了“功课”,给当时的丞相张九龄写了著名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以求引荐: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张九龄学富五车,也十分爱惜人才,收到这首诗一瞅,就明白孟浩然的心思。要讲孟浩然的水平当进士是满够格的,无奈应试不第。初战失败,他就不打算重振旗鼓再战了,张九龄一时也难找举荐的机会。
求仕之路坎坷,却已年届不惑。后来,好友王维私自邀请他到自己办公的内署(办公室)玩。不一会听到房外有人呼叫:皇上御驾到!孟浩然听了吓坏了,赶紧趴到床下躲起来。王维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可不愿犯欺君之罪,待唐玄宗一进屋,就禀报了实情。玄宗高兴地说:我听说过这个人很有才学,却没见过,怕什么呀?还要躲藏起来!接着吆喝孟浩然赶快出来。唐玄宗询问他的诗作。可能紧张过度了吧!孟浩然脑瓜霎时短了路,施礼后张嘴就背诵:
北阙休上书,南才归蔽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玄宗号称“梨园祖师”,听了那句“不才明主弃”龙颜就不悦了,愠声说道:你从没求我做官,我也不曾抛弃你,为啥打胡乱说?说完拂袖而去。
故事讲的是孟浩然仕途失意的事情,但我们可以注意到,即使是后期疏于治国理政的李隆基当政,王维私自邀请孟浩然到自己办公的内署(办公室)玩都属于违反规定的情况。想来,我国古代的规章制度还是很相当严格的。所以说,中华文明能够延续数千年,不是无缘无故的。当今,我们的从严治党,我们的“拍蝇打虎”,“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也必将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早日实现。
标签: 孟浩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