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太白有一首诗《赠孟浩然》很有名: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李白和孟浩然都是有唐以降名满天下的伟大诗人,然而读过此诗,方知在诗仙李白的心目中,孟浩然乃是高山仰止之人,其敬慕与钦佩之情宛如滔滔江水连绵不绝。李白这个人眼眶子还是蛮高的,一生服气的人不多,但是孟浩然绝对是令他推崇备至的一个人,或许也是当时唯一的一位。
孟浩然少时读书学剑,极好饮酒。隐居鹿门山时,便和张子容等人经常谈诗论酒,醉卧山林。李白出蜀,游历洞庭襄汉,慕名前往拜访孟浩然,两人相见恨晚,遂成莫逆之交,一者因诗,二者因酒,当然最重要的是惺惺相惜和气味投合。第二年孟浩然出游扬州,途经武昌时又遇到了李白,两个好朋友皆惊喜不已,于是相伴在江汉之滨同游共醉,万般惬意。孟浩然因而在武昌逗留了多日,每天都和李白饮酒高乐。后来临行时李白在黄鹤楼置酒送别,写下了那首同样著名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孟浩然青壮时志于用世,曾遍游楚越,多方干谒公卿名流,以求晋身功国之途。唐玄宗开元十八年,三十九岁的孟浩然应科举不中。流寓京城期间,孟浩然和王维结识,一见如故,遂为至交。后来又结交了张九龄、张说等人,情谊匪浅。于是一众公卿名流聚会饮酒、赋诗唱和的宴筵上,老孟常常在座。虽然应进士举不第,但孟浩然寓居长安期间,依然献诗呈赋以求赏识,曾经在太学赋诗,因“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之句倾倒都中名流,使座中人为之搁笔,一时间名动京师,声闻遐迩。
孟浩然曾经有一个绝好的机会求得仕进。据说孟浩然和张说私交亦甚笃,张说常常邀请老孟到内署,一块讲说些诗文掌故、策论文章。这天老孟恰好在张说的办公室,哪曾料到,唐玄宗不知什么兴致,忽然不期而至到张说这里来了。孟浩然乃一介布衣,按律必须回避,可皇帝马上就进屋了,情急之下老孟只好钻到了一张椅子底下。张说想来想去不敢隐瞒,于是据实奏明了玄宗,玄宗皇帝并没有怪罪,让孟浩然出来相见。
孟浩然于是出来拜见玄宗。玄宗道:“孟卿的大名朕早有耳闻呵,可否吟诵近作听听呀?”孟浩然估计是因为太过紧张了,一瞬间情商短路,竟然为皇帝吟诵的是《岁暮归南山》一诗:“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张说在旁,听到孟浩然吟出第一句便在心里叫苦不迭。他知道老孟的这首诗的确是好诗,但不能在这个场合吟诵呀!老孟这是肿么回事呀?
果不其然,当玄宗皇帝听到“不才明主弃”之句,便有不悦之色。及至听完孟浩然的吟诵,揶揄道:“是你自己不求仕进,朕什么时候可曾遗弃过你呀?怎么如此诬赖朕呢!”张说在旁汗如雨下,生怕玄宗降罪于孟浩然,于是代为叩头谢罪。玄宗心中依然不快,下令将孟浩然放归襄阳。孟浩然由此失去了一次极佳的晋身之机。不过,很多事看似偶然,实则必然,唐王朝或许失去了一个未必能干的官员,但中华民族却拥有了一位伟大卓越的诗人。
开元二十三年,韩朝宗出任襄州刺史,他十分欣赏孟浩然的才华,于是邀请老孟参加饮宴,意欲向其他高官宣扬他的学识,并打算向朝廷推荐老孟。到了约定的日子,孟浩然和几个朋友喝酒谈诗,气氛很是融洽,不知是忘了还是怎地,竟然毫无动身之意。有人提醒老孟:“您与韩公有约在先,若不赴约恐怕会怠慢了人家,这不大好吧。”谁知孟浩然却说:“我现在正喝着美酒,身心快乐,哪管其它的事情!”
你瞧瞧,这老兄就是如此各色,究底还是放了人家韩大人的鸽子。好在韩朝宗尽管心里不爽,倒也没太计较,便由他去。之后恰遇李白赴襄阳,孟浩然更是悠哉游哉和李白游玩去了,每日卧山林饮酒、过田园赋诗,什么前途和机会,这时候统统都不重要。话说回来,老孟这样一个性情中人,没入官场也好,入了恐怕也难申其志,反遭那起子小人们攻讦暗算。
孟浩然晚年时,因张九龄左迁为荆州长史,将其招入幕府参事,只是不知何故,不久老孟就又回到故地襄阳去了,说起来也算是上了一小段时间的班。虽然老孟是个隐士,但绝非深藏山林、与世隔绝,他交游甚广,朋友众多,这源于他本人率真的性格和高超的诗才。开元二十六年夏天,孟浩然不幸罹患背疽,遂放弃游历,卧病于襄阳。次年病情加重,多有好友往复探看慰问。
开元二十八年,孟浩然的背疽已大有好转,不过医家仍嘱咐他切勿食鲜,亦忌饮酒,此不可轻忽。这年王昌龄遭贬官路过襄阳,往访孟浩然,老朋友相见甚欢,孟浩然作为东道主自然热情接待。王昌龄客居襄阳期间,他们一起饮酒唱和,宾主定然都是愉悦非常。老孟高兴之余便不把大夫的话当回事,纵情宴饮,结果因食鲜导致旧疾复发,不久就溘然长逝了。
据后人揣测,造成孟浩然病情反复的原因是食用了“查头鳊”,这是一种特产于汉水的鱼类,味道极其鲜美,汉水沿岸的人们世代食用。但当时孟浩然正患有背疽,按医理不可食此物,亦不可过度饮酒,但老孟兴奋起来哪管它,自是大快朵颐,想必其他人也劝不住的,以致毒痈发作,病情加重,终致不治。想来王昌龄在离开襄阳不久,就得知孟浩然离世的消息,一定是痛心疾首,悔不该又让老孟喝酒,竟而失去一位挚友。
这件事记载于同时代人王士源所编《孟浩然集》。士源在序中说:“开元二十八年,王昌龄游襄阳。时浩然疾疹发背,且愈。相得欢甚,浪情戏谑,食鲜疾动,终于冶城南园。”王士源居宜城,与孟浩然所居之襄阳鹿门山相去不远,王对孟应该十分熟悉。老孟仙去五年,王士源收集整理孟诗218首,编成《孟浩然集》。
王士源在该书序言中这样描述孟浩然:“骨貌淑清,风神散朗。救患释纷,以立义表。灌蔬艺竹,以全高尚。”我们应该感谢王士源,在第一时间为我们留存了一位伟大的田园诗人的作品,使中华文化的美丽画卷中因为有了孟浩然而更加灿烂丰满。其二十四字评语,也让后世之人在孟诗之外得以了解孟浩然高致超然、节义振难的品格。
南湖野客评曰:孟浩然赋诗,着墨山水田园与羁旅行役,事于自然,妙趣天成,韵致流溢,意境清迥。孟浩然为人,早年曾志于用世,然时运不济,虽有困顿失望之叹,尚自珍我,不媚俗世,隐逸山林,自得其乐。孟浩然饮酒,壮逸超脱,真切率直,诚挚任情,挥洒自如。到故人家做客,“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邀朋友来聚会,“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喝高兴了,“开襟成欢趣,对酒不能罢”;玩尽兴了,“壶酒朋情洽,琴歌野兴闲”。孟浩然饮酒,最得自然,不假雕饰,妙趣在心,情致在怀,此隐者真奥义也。是以尊奉于酒仙榜,号为「酒隐」。
参考资料:
1.后晋赵莹《旧唐书·孟浩然传》
2.北宋宋祁、欧阳修等《新唐书·孟浩然传》
3.元辛文房《唐才子传》
标签: 孟浩然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