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一生是什么样的?

非凡网 29 0

  白居易自幼“聪慧绝人,襟怀宏放”,在16岁时即得到当时雄踞文坛的才子顾况的垂青,在文坛上崭露头爾。他的诗篇篇切中时弊,表达了人民群众的困苦和愿望,因而得到广泛流传,唐宪宗对他的诗大为赞赏,破格提拔他为诛官一一左拾遗。白居易耿介正直,不畏生死地上表诛言,终于得罪了朝廷大臣,遭到上层统治集团的排挤,于元和十年(公元815年)被贬为江表(今江西九江)刺史。

  唐穆宗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对于抗州,白居易并不陌生。在他十一二岁时,父亲白季庚任徐州别驾,白居易就从河南来到了徐州。当时徐州一带处在战火之中,白居易就辗转来到杭州,对杭州留下深刻的印象。对于这次外放,白居易感慨万千“退身江海应无有,忧国朝廷自有贤。

  且向钱塘湖上去,冷吟闲醉二三年。”但事实上,白居易从未放弃过自己的济世之志。来到杭州后,他深入民间,体察民情,时刻以苍生为念,“鳏悍心所念,简牍手自操”,为杭州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发现“大抵此州,春多雨,夏秋多旱”,于是把兴修水利作为任期内的一件大事。

  当时,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但钱塘县的县官却不允许用西湖水来灌溉农田,认为放了湖水会影响湖中的鱼和菱。白居易排除重重阻力,亲自主持修建了一条拦湖大堤,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农田的灌溉问题。公元824年,白居易奉命调离杭州,百姓们自发地为他送行。

  白居易深受感动,写下了“若令在郡得五考,与君展覆杭州人”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对杭州百姓的深厚感情。

标签: 白居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