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一夜秋风,忽晴忽雨,阴毁迷蒙,天高云走。时节变易,感时伤怀。诗人何有,诗意不再。剩得你我,闲人一二,翻检旧籍,吟弄诗句。
“白露沾野草,时节忽变易。秋蝉鸣树间,玄鸟逝安适。”(《古诗十九首·明月皎夜光》)此诗在于感叹时节人世的变化何其速也,转瞬间燕子也忙忙投了温暖的所在,那才刚鸣叫的秋蝉又不知何处去了呢。
同样是讲时节变化的迅速的,“回风动地起,秋草萋已绿。四时更变化,岁暮一何速。” (《古诗十九首·东城高且长》)四时变化,如风之骤起,才刚“春草萋萋生焉,王孙游兮不归”,如今却已向暮,花落人老,两不相知。
“北风初秋至,吹我章华台。浮云多暮色,似从崦嵫来。枯桑鸣中林,络纬响空阶” (《古诗十九首·古八变歌》)络纬那秋虫子鸣叫个不停,而秋风吹过了楚离宫章华台,那浮云带着阴郁的色彩,似乎是从太阳落下去的崦嵫那缓缓地飘来。诗人是为下文的游子不归起的兴,我独独地感觉着秋天的无奈愁绪,全在这几句中娓娓的道来。
那秋天的愁绪可不是一阵紧似一阵了?“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古诗十九首·古歌》)此句讲了秋风带来的愁怨,在另一句,这愁怨似乎是因了白杨树的萧萧瑟瑟引起的,“白杨多悲风,萧萧愁杀人”,想来此二句诗,定然写的北地秋景,南方是听不到风动白杨萧萧作声的。都是宋玉这个多情诗人,先就讲了“悲哉,秋之为气也”,一路悲秋的下去,到了杜甫,还在唠叨,“万里悲秋唱作客。”(《登高》)
更有柳永,将冷秋愁绪发挥了个极致,又爱感时伤别,逗人落下点点泪珠来。“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雨霖铃》)柳永的愁秋,于这《十二时》中,说了个透,“败叶敲窗,西风满院,睡不成还起。更漏咽,滴破忧心,万感并生,都在离人愁耳。”我最喜他“滴破忧心”,听更漏一点点过去,秋风过往,满院飞叶,最是离愁难入梦。
却有刘禹锡,长袖一挥,试图拂去“剪不断理还乱”的愁绪,非得说,“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变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意气风发,看一碧如洗的高远天空,一鹤排开浮云,冲天而上,何其壮丽。
说秋天胜春日的难不成只刘禹锡一人?那杜牧可是喜爱风劲霜严的秋日,红黄相间,分外爽洁。所谓“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山行》)最爱杜牧那“石径斜”“白云生”“枫林晚”,而,霜叶胜花,色色皆秋,诗人高怀逸致,充盈诗间。
杜牧对洁净明亮的秋光的赞美还可在这首《郡斋独酌》中读到,“江郡雨初霁,刀好截秋光。池边成独酌,拥鼻菊枝香。”又有,“凉风满红树,晓月下秋江”句,凉风、红树、明月、江水,全被他一笔勾勒了出来。再来,“山鸟飞红带,亭薇拆紫花。溪光初透彻,秋色正清华。”有红尾巴的山鸟呼啸而过,紫色的花儿安静地开放,山中溪流水清见底,真好一派清秋美丽景致。
(算了,睡吧,今日晚了,看秋风已将浮云吹散。三更过尽,在此流连,有何意味。)
标签: 描写秋天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