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代表农业的诗词
代表农业的诗词有:归园田居·其一魏晋:陶渊明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 一作:误入)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颠 通 巅)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译文及注释】译文少小时就没有随俗气韵,自己的天性是热爱自然。
偶失足落入了仕途罗网,转眼间离田园已十余年。笼中鸟常依恋往日山林,池里鱼向往着从前深渊。
我愿在南野际开垦荒地,保持着拙朴性归耕田园。绕房宅方圆有十余亩地,还有那茅屋草舍八九间。
榆柳树荫盖着房屋后檐,争春的桃与李列满院前。远处的邻村舍依稀可见,村落里飘荡着袅袅炊烟。
深巷中传来了几声狗吠,桑树顶有雄鸡不停啼唤。庭院内没有那尘杂干扰,静室里有的是安适悠闲。
久困于樊笼里毫无自由,我今日总算又归返林山。注释1.少:指少年时代。
适俗:适应世俗。韵:本性、气质。
一作“愿”。2.尘网:指尘世,官府生活污浊而又拘束,犹如网罗。
这里指仕途。3.三十年:有人认为是“十三年”之误(陶渊明做官十三年)。
一说,此处是三又十年之意(习惯说法是十又三年),诗人意感“一去十三年”音调嫌平,故将十三年改为倒文。4.羁(ji)鸟:笼中之鸟。
恋:一作“眷”。5.池鱼:池塘之鱼。
鸟恋旧林、鱼思故渊,借喻自己怀恋旧居。6.野:一作“亩”。
际:间。7守拙(zhuō):意思是不随波逐流,固守节操。
8.方宅:宅地方圆。一说,“方”通“旁”。
9.荫(yìn):荫蔽。10.罗:罗列。
11.暧暧(ài):昏暗,模糊。12.依依:轻柔而缓慢的飘升。
墟里:村落。13.户庭:门庭。
尘杂:尘俗杂事。14.虚室:空室。
余闲:闲暇。15.樊(fán)笼:蓄鸟工具,这里比喻官场生活。
樊,藩篱,栅栏。16.返自然:指归耕园田。
赏析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这组诗生动地描写了诗人归隐后的生活和感受,抒发了作者辞官归隐后的愉快心情和乡居乐趣,从而表现了他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表现出劳动者的喜悦;同时又隐含了对官场黑暗腐败的生活的厌恶之感,表现了作者不愿同流合污,为保持完整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而甘受田间生活的艰辛。组诗集中体现了陶渊明追求自由、安于清贫、隐逸山野、洁身自好、远离官场、超脱世俗的美好情操。
陶渊明写“归园田居”其实是写作者自己理想的故居。《归园田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
其所以是如此,不仅在于每首诗分别从辞官场,聚亲朋,乐农事,访故旧,欢夜饮几个侧面描绘了诗人丰富充实的隐居生活,更重要的是,就其所抒发的感情而言,是以质性自然,乐在其中的情趣来贯穿这一组诗篇的。诗中虽有感情的动荡,转折,但那种欢愉,达观的明朗色彩是辉映全篇的。
第一首诗主要是以追悔开始,以庆幸结束,追悔自己“误落尘网”、“久在樊笼”的压抑与痛苦,庆幸自己终“归园田”、复“返自然”的惬意与欢欣,真切表达了诗人对污浊官场的厌恶,对山林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与怡然陶醉。“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所谓“适俗韵”无非是逢迎世俗、周旋应酬、钻营取巧的那种情态、那种本领,这是诗人从来就未曾学会的东西。作为一个真诚率直的人,其本性与淳朴的乡村、宁静的自然,似乎有一种内在的共通之处,所以“爱丘山”。
前二句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看破官场后,执意离开,对官场黑暗的不满和绝望。为全诗定下一个基调,同时又是一个伏笔,它是诗人进入官场却终于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人生常不得已。
作为一个官宦人家的子弟,步入仕途乃是通常的选择;作为一个熟读儒家经书、欲在社会中寻求成功的知识分子,也必须进入社会的权力组织;便是为了供养家小、维持较舒适的日常生活,也需要做官。所以不能不违逆自己的“韵”和“性”,奔波于官场。
回头想起来,那是误入歧途,误入了束缚人性而又肮脏无聊的世俗之网。“一去三十年”,当是“十三年”之误。
从陶渊明开始做官到最终归隐,正好是十三年。这一句看来不过是平实的纪述,但仔细体味,却有深意。
诗人对田园,就像对一位情谊深厚的老朋友似地叹息道:“呵,这一别就是十三年了!”心中无限感慨,无限眷恋,但写来仍是隐藏不露。“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虽是“误入尘网”,却是情性未移。这两句集中描写做官时的心情,从上文转接下来,语气顺畅,毫无阻隔。
因为连用两个相似的比喻,又是对仗句式,便强化了厌倦旧生活、向往新生活的情绪。“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守拙”回应“少无适俗韵”——因为不懂得钻营取巧,不如抱守自己的愚拙,无须勉强混迹于俗世;“归园田”回应“性本爱丘山”——既有此天性,便循此天性,使这人生自然舒展,得其所好。
开始所写的冲突,在这里得到了解决。“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
2.描写农业美丽的词语有哪些
形容农业的成语:五谷丰登 麦秀两歧 不稼不穑 精耕细作 岁稔年丰 拽耙扶犁 春耕秋实
五谷丰登[wǔ gǔ fēng dēng]:指年成好,粮食丰收。(例句):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是每个农民伯伯的心愿。
麦秀两歧[mài xiù liǎng qí]: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例句):李世民皇帝治理有方,农民们可以说是麦秀两歧。
不稼不穑[bù jià bù sè]: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例句):奴隶主不稼不穑,却过着奢侈的生活。
精耕细作[jīng gēng xì zuò]: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例句)种庄稼一定要精耕细作,否则就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
岁稔年丰[suì rěn nián fēng]: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例句):乾隆乙酉年,风调雨顺,岁稔年丰。
拽耙扶犁[zhuāi pá fú lí]: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例句):苏东坡是何等的“大才”,流放黄州,拽耙扶犁,被贬琼州,与狗为伴,66岁病逝于北归途中之常州。
春耕秋实[chūn gēng qiū shí]:春天播种,秋天收获果实。(例句):农民伯伯们过着春耕秋实的生活。
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是人类“母亲产业”,远在人类茹毛饮血的远古时代,农业就已经是人类抵御自然威胁和赖以生存的根本,农业养活并发展了人类,没有农业就没有人类的一切,更不会有人类的现代文明。
社会生产的发展首先开始于农业,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才有工业的产生和发展,只有在农业和工业发展的基础上,才会有第三产业的发展。
可见,农业是当之无愧的“母亲产业”。农业的地位和作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国民经济的基础”。
如何理解这个“基础”呢?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因为,农业是人类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 农业的发展 状况直接影响着、左右着国民经济全局的发展。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
农业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是工业等其他物质生产部门与一切非物质生产部门存在与发展的必要条件。农业是工业特别是轻 工业原料 的主要来源。重工业中的橡胶工业、化学工业(如硝酸甘油的生产)等所用的原料来自农业;
轻、烟酒业等所用的原料也来自农业。品的广阔市场,也是轻工业商品的广阔市场。农业是国家建设资金积累的重要来源。
3.和农业有关的成语
岁稔年丰 :稔:庄稼成熟。
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拽耙扶犁: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
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耕耘树艺: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
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时和岁丰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
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麦秀两歧: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
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五谷丰。岁稔年丰 :稔:庄稼成熟。
指农业丰收。同“岁丰年稔”。
拽耙扶犁:从事农业活动,以种田为业。强本节用:本:我国古代以农为本。
加强农业生产,节约费用。精耕细作:指农业上认真细致地耕作。
耕耘树艺:耘:锄草,树:栽植;艺:播种。耕田、锄草、植树、播种。
泛指各种农业生产劳动。春生夏长,秋收冬藏:春天萌生,夏天滋长,秋天收获,冬天储藏。
指农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亦比喻事物的发生、发展过程。
不稼不穑 稼:播种;穑:收获谷物。泛指不参加农业生产劳动 时和岁丰 :四时和顺,五谷丰收。
用以称颂太平盛世。同“时和年丰”。
瑞雪兆丰年:瑞:吉利的。适时的冬雪预示着来年是丰收之年。
麦秀两歧:亦作“麦秀两岐”。①一株麦子长出两个穗子。
为丰收之兆,多用来称颂吏治成绩卓著。②唐教坊曲名。
五谷丰登:登:成熟。指年成好,粮食丰收。
穰穰满家:穰穰:丰盛。形容获得丰收,粮食满仓。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