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後》朱敦儒的诗词 直自凤凰城破後

非凡网 11 0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後》朱敦儒的诗词

  诗人:朱敦儒朝代:宋代

  直自凤凰城破後,掰钗破镜分飞。天涯海角信音稀。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今春还听杜鹃蹄。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

  【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後作品赏析】

  【注释】:

  此词约作于靖康之变后十四年。词中在对离情别绪的抒写中,寄寓了沉痛的家国沦落之感,是一曲深沉的时代哀歌。作者在个人身世中寄托亡国之悲,集中描写一场巨大的事变对一个普通家庭的毁灭以及当事者在这场灾难中产生的心灵感受,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大悲剧,这就大大地开拓了词境,赋予它广阔的社会现实意义。

  词一开始就开门见山,从金兵攻占汴京写起。“直自凤凰城破后”,指1127 年北宋都城汴京被占。凤凰城,汉唐长安的美称,以汉长安城中有凤凰阙得名(见《三辅黄图》),这里借指宋都。“擘钗破镜分飞”,喻夫妻离散。“擘钗”,出自白居易《长恨歌》:“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而“破镜”一事,则见孟棨《本事诗·情感》“陈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宝之妹 ,封乐昌公主,才色冠绝。时陈政方乱,德言知不相保,谓其妻曰 :‘以君之才容,国亡必入权豪之家,斯永绝矣。倘情缘未断,犹冀相见,宜有以信之。’乃破一镜,人执其半”以“直自”句起,一上来就暗示汴京失守之前,主人公生活平静,家庭团聚,十分美满。但作者又把这一切都推到幕后,只从美好事物的消失写起,便极大地调动了每一位读者的想象力,使他们不能自己地去寻味那些没有写出来的、与现实形成强烈对照的往事。这就是前辈词论家所说的“扫处即生 ”之法,使全词从开头便抓住了读者。

  同时,就前后的关系而言,这首句词又明确交待了次句“擘钗破镜 ”的缘由 。“擘”与“破”,都是使动词,这就是说,钗非自擘,镜也非自破。而“分飞”二字,又递进一层,暗示着这场离散的程度,并为下文埋下伏笔。从用典上来看,唐玄宗与杨贵妃之“擘钗 ”,徐德言与乐昌公主之“破镜”,皆因战乱所致,作者用来反映主人公在靖康之难中的遭遇,可谓妙合无痕。

  “天涯海角信音稀”句是对分飞作进一步的阐发。亲人离散于天涯海角 ,无由寻觅。金兵攻下汴京后,许多人抛妻别子 ,流落江南,这位主人公也是如此。那一江之隔,竟在他心中引起天涯海角的感受,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内容是很丰富的。正是金兵的进攻,才生生将亲人拆散 ,而这条江便有了万水千山的分量。因此 ,“天涯海角”虽是极言之,却蕴涵着相当的历史真实。“信音稀”,实际上是说音讯全无。

  “梦回辽海北,魂断玉关西”是主人公对亲人所在之处的揣想。辽海,泛指辽东滨海之地,亦即上句的海角。玉关,即玉门关,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北,亦即上句的天涯。这两句虽都是借辽远的边关,表现主人公对亲人流落的焦虑,其中却又有宾主在。金兵攻宋是从辽海而来,他们常把所掳的宋朝臣民带回去为奴。因此,作者的重点是指辽海,玉关不过是陪衬而已。此处,作者将乐府诗简质的交待性描写,转化为一种带有浓厚浪漫色彩的梦境 ,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超越了主体与客体,在一个更高的层次上,展现了主人公爱情的真挚和执着。同时,这两句也使作品的思想意蕴升华。因为,在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回不到北方,更找不到亲人的踪迹,而这一切,他都借助梦境加以实现,实际是对现实的一种变相抗争。再者,“魂断”的描写也有着很深的涵义。作为凝聚度很高的抒情词,作者不可能对主人公所牵挂的情事作详细的交待,但是,他却暗示了主人公对亲人处境的深深忧虑。

  词上片写离别的痛苦 ,下片则写对重逢的向往。过片“月解重圆星解聚,如何不见人归?”承上启下这里的星 ,显然是指牵牛和织女。那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的一年一度的天河会,虽然算不得美满,可比起自己,却是强过百倍。对比之下,主人公当然会更加体会到这漫长的十四年,是多么坚固,多么难以消磨。

  盼来盼去,望穿双眼,仍是“ 不见人归 ” 。那么,“人归”二字,究竟属谁?是指亲人来到自己身边呢,还是指自己归回北方,与亲人团聚?显然是后者。因为主人公明白,大河有水,小河不干,只有收复了失地 ,彼此才能结束流离生活,回到故乡,重新团聚。而以“如何”领起的这一问句,浸透着他个人的失望,也浸透着一个民族的失望。

  “今春还听杜鹃啼”一句饱含着他十三年来,年年希望又年年失望的无限辛酸。新的一年,笼罩在他心头的阴影仍是那样沉重。那杜鹃啼声,以其在中国古典诗词的传统意象中所特有的凄切悲苦的含义,宣告了主人公所遭受的又一次打击。一个“还”字,贯穿了过去与现在,交织着年年期望中的等待和等待中的失望,又对以后的状况作了一定的暗示。这句看似觉平常,实则出笔极为沉重,有千钧不敌之力。

  作者最后写下了“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二句作为全词的结尾 ,也作为对作品整体感情的概括。

  “塞”字,承上辽海和玉关 。“塞雁”可以是眼前之景,作者对此触物起兴。作为一种年年准时经过的候鸟,寒雁能克服一切大自然的障碍,勇敢地向目的地进发,相形之下,主人公由衷地感到人不如雁。而中国古代传统上有着鱼雁传书的传说,因此,雁就又带有双关意味,暗承前“天涯海角信音稀”一句。十四年来,他一次次地关注着那边塞飞来的大雁,焦急地等待着亲人的消息,而时光不断地飞逝过去,结果仍是“信音稀 ”。写到这里,连“鱼雁传书”这样美丽的幻想也不复存在了,可见现实是何等的残酷。在词人看来,人的重逢固然最好,即便能够“信音”相通也聊可慰藉,而现在,二者都成了泡影,那么,主人公的心情不得不较之过去任何时候更为沉重了。

  这首词的妙处在于将十四年间国破家亡,到处流浪的种种切身经历浓缩于一瞬,集中笔墨描写战乱时最富表现力的一段。

  此词不仅拓展词这种文学样式的表现范围,而且小中见大,反映了一个时代的大悲剧,其意义不可等闲视之。

  免费下载《临江仙·直自凤凰城破後》朱敦儒的诗词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临江仙:临江仙,词牌名,原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谢新恩”“雁后归”“画屏春”“庭院深深”“采莲回”“想娉婷”“瑞鹤仙令”“鸳鸯梦”“玉连环”。格律俱为平韵格,双调小令,字数有五十二字、五十四字、五十八字、五十九字、六十字、六十二字六种。常见者全词分两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韵。此调唱时音节需流丽谐婉,声情掩抑。代表作有宋苏轼《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宋李清照《临江仙·庭院深深深几许》、明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等。临江仙原是唐教坊曲,后用作词牌,《乐章集》入“仙吕调”,《张子野词》入“高平调”。临江仙源起颇多歧说。南宋黄昇《花庵词选》注:“唐词多缘题。所赋《临江仙》,则言仙事。”明董逢元《唐词纪...

  2、凤凰:凤凰,又作“凤皇”,亦称凤鸟、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为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对鸟类神兽组合,分有雌雄之别,雄为“凤”,雌为“凰”,合称为凤凰。据《山海经》记载,凤凰二鸟的形状像是普通的鸡,全身上下都是五彩斑斓的羽毛,头上的花纹是“德”字的形状,翅膀上的花纹是“羲”字的形状,背部的花纹是“礼”字的形状,胸部的花纹是“仁”字的形状,腹部的花纹是“信”字的形状。商周时期甲骨文中的凤字《尚书·虞书·益稷》记载:“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凤凰飞来起舞,仪态优美);孔颖达传:“雄曰凤,雌曰皇。”至其总称,则惟曰凤。(雄者为凤,雌者为皇,总称凤凰,凤凰亦略称之为凤);《禽经》记载:“凤雄凰雌。凤,鸿前,...

  3、亲人:亲人,汉语词汇,读音为qīnrén,意思是有血统关系的人或配偶;比喻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拼音:qīnrén注音:ㄑㄧㄣㄖㄣˊ有血统关系的人或配偶;比喻关系亲密、感情深厚的人。亲近人;使人感到亲切可爱。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简文入华林园,顾谓左右曰:‘会心处不必在远,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间想也,觉鸟兽禽鱼自来亲人。’”明·蒋一葵《长安客话·海淀》引黄建《病起入城别勺园》诗:“勺园景物自亲人,别去重来肯厌烦?”刘半农《一个小农家的暮》诗:“﹝他﹞调弄着只亲人的狗。”亲信。《宋书·鲁爽传》:“轨遣亲人程整奉书,规欲归顺。自拔致诚。”《隋书·张衡传》:“帝每令亲人觇衡所为。”...

  4、作者:一般指文学、艺术和科学作品的创作者,有时也指某种理论的创始人,或某一事件的组织者或策划者。在苏联、法国、联邦德国、西班牙等国的版权法中,作者指通过自己的独立构思、运用自己的技巧与方法,直接从事文学、艺术创作活动,并产生出体现创作者个人特性的作品的自然人,其中包括小说家、诗人、散文作家、剧作家、作曲家、歌词作家、记者、画家、书法家、雕刻家、工艺品设计师、建筑设计师、摄影家、翻译家、计算机程序编制者等。美、日等国的版权法也承认法人为作者。【词目】作者【拼音】zùozhě【英文】anauthor;awriter∶文章的写作者;艺术品的创造者。∶创始之人。创始之人。礼记《礼记·乐记》:“作...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