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景象的古诗句
1、楼倚霜树外,镜天无一毫。
2、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3、《长安秋望》
4、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5、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7、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8、一、《山居秋暝》
9、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0、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11、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2、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1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4、炎炎暑退茅斋静,阶下丛莎有露光.
1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16、《秋波媚》【宋】陆游
17、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8、译文:深秋的天空一片阴霾,霜飞的时节也来迟了。水中的荷叶早已凋残,只留了几片枯叶供人聆听雨珠滴响的声音。
19、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20、《渔家傲》【宋】范仲淹
21、《客亭》
22、唐·刘禹锡
23、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
24、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
25、《天净沙·秋思》
26、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27、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2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李白 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29、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30、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1、《秋风引》【唐】刘禹锡
32、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34、《登高》【唐】杜甫
35、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36、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37、《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38、《秋雨中赠元九》【唐】白居易
39、隔断红尘三十里,白云红叶两悠悠.
40、风定小轩无落叶,青虫相对吐秋丝。
41、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42、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43、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4、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45、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沁园春·长沙》
46、宋·范仲淹
47、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8、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49、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唐代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50、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51、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52、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5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暝》
54、唐·孟浩然
55、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56、唐·白居易
57、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58、唐·李白
59、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60、《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61、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62、《秋夕》【唐】杜牧
63、《中秋月》【宋】苏轼
64、《初秋》【唐】孟浩然
65、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66、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67、日出寒山外,江流宿雾中。
68、照他几许人肠断,玉兔银蟾远不知.
69、《秋词》【唐】刘禹锡
70、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71、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72、二、《宿建德江》
73、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叶绍翁《夜书所见》 10、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74、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75、唐·杜牧
76、谁人陇外久征戍?何处庭前新别离?
77、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78、《秋雨中赠元九》
79、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80、《秋词》
81、《中秋月》【唐】白居易
82、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83、《苏幕遮》
84、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85、《秋夕》--杜牧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86、《秋月》【宋】程颢
87、《秋晚江上遣怀》【唐】杜牧
88、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89、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90、《苏幕遮》【宋】范仲淹
91、圣朝无弃物,老病已成翁。
92、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93、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94、《秋夜曲》--王维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95、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96、月团新碾瀹花瓷,饮罢呼儿课楚词。
97、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98、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不拟彻双鬓,他方掷岁华.
99、《中秋月》--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00、羌管悠悠霜满地.
101、唐·王维
102、《山居秋暝》--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03、三、《秋夕》
104、秋窗犹曙色,落木更天风。
10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106、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0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08、不觉初秋夜渐长,清风习习重凄凉。
109、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110、唐·杜甫
111、《秋夜曲》【唐】王维
11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宵。
113、《子夜秋歌》【唐】李白
114、《秋日·其二》
115、《山居秋暝》【唐】王维
116、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
117、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18、《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119、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121、《秋登宣城谢眺北楼》
122、《秋夜曲》
123、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24、四面边声连角起.
125、《望洞庭》--刘禹锡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26、译文: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127、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28、失宠故姬归院夜,没蕃老将上楼时.
129、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王勃《滕王阁序》
130、译文:把小船停靠在烟雾迷蒙的小洲,日暮时分,新愁又涌上客子心头。旷野无边无际远天比树还低沉,江水清清,明月来和人相亲相近。
131、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
132、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代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133、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34、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唐代张继的《枫桥夜泊》
135、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36、《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137、译文:在秋夜里烛光映照着画屏,手拿着小罗扇扑打萤火虫。夜色里的石阶清凉如冷水,静坐寝宫凝视牛郎织女星。。
13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39、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140、元·马致远
141、《初秋》
142、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143、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44、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145、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46、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47、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黄巢《不第后赋菊》
148、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49、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贫病远行客,梦魂多在家.
150、【唐】杜牧
151、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
152、宋·秦观
153、万里清光不可思,添愁益恨绕天涯.
154、多少残生事,飘零似转蓬。
155、夜书所见
156、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15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免费下载描写秋天景象的古诗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梅尧臣(宋)《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警俗。”尚仲贤(元)《柳毅传书》第四折:“向画阁兰堂描写在流苏帐,说不尽星斗文章,都裁做风流话儿讲。”沈德符(明)《野获编·山人·山人歌》:“赵伯起孝廉长王百谷八岁,亦痛恶王为人,因作《山人歌》骂之,其描写丑态...
2、景象:景象,汉语词汇。拼音:jǐngxiàng释义:(1)指景色;情景。(2)指状况;气象。(3)指迹象。景象(17张)∶情景;气象从取景窗看到的景象∶迹象;征兆亦作“景像”。犹迹象。《汉书·武帝纪》:“著见景象,屑然如有闻。”形状,形象。《后汉书·西羌传·羌无弋爰剑》:“羌人云爰剑初藏穴中,秦人焚之,有景象如虎,为其蔽火,得以不死。”景色;现象;状况。①《敦煌变文集·八相变》:“今晨殿下散闷闲游,驾幸南门,见何景像?”②唐郑谷《中年》诗:“漠漠秦云澹澹天,新年景象入中年。”③唐薛用弱《集异记·崔商》:“不三四里,忽有人居,石桥竹扉,板屋茅舍,延流诘曲,景象殊回。”④《古今小说·蒋兴哥重会珍...
3、秋天:秋季,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万物开始从繁茂成长趋向萧索成熟。根据近代学者张宝堃的候平均气温划分四季,其指标是平均气温低于10℃的时期为冬季,高于22℃时期为夏季,10~22℃期间分别为春、秋季。在我国,传统上是以二十四节气的“立秋”作为秋季的起点。进入秋季,意味着降雨、湿度等趋于下降或减少。在自然界中,阴阳之气开始转变,阳气渐退,阴气渐生,气候由热转寒,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从现代气象学上划分,北温带的秋季在8月23日(处暑)~11月22日(小雪);南温带的秋季在2月19日(北半球...
4、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