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七)》原文阅读 赏析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非凡网 16 0

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七)》原文阅读 赏析

  醉上山公马,寒歌宁戚牛。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此首没有涉及秋浦景物,写的是游秋浦时的心境。

  “醉上山公马”,诗起句即用典。山公指山简,据《晋书·山简传》记载:山简曾任征南将军,经常骑马出游,纵情山水,开怀畅饮,大醉而归,时人歌曰:“山公时一醉,径造高阳池。日暮倒载归,酩酊无所知。复能乘骏马, 倒著白接篱”。“醉上山公马” 当从此出。而 “寒歌宁戚牛” 用的是另一典故: 宁戚是春秋时卫国人,家贫为人挽车。他在齐国替人喂牛时作歌寓志。齐桓公闻之以为这人非同一般,就召拜宁戚为上卿。“寒歌”指宁戚贫寒时唱的 《饭牛歌》,其歌曰:“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短布单衣适至骭,从昏饭牛薄夜半,长夜漫漫何时旦!”作者在诗中钦慕功成名就、纵情山水的山简,尤其追慕身处困境,但终于出人头地的宁戚。宁戚虽然长期默默无闻,对牛而歌,但幸遇明主得以施展宏图大略。作者亦有奇才大志,但无人赏识,无处施展,相形之下,他感慨万分,发出了 “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 的不平之鸣。一个“空” 字充溢着作者多少感慨与激愤;一个“满”字更饱含着作者无限的沉痛和不平,诗的这两句属对精工,用典巧妙。“空吟白石烂”是续用宁戚饭牛而歌一事,而“黑貂裘”本指用黑貂皮缝制的衣服,在这里却另有深义。《战国策·秦策》 记载,苏秦在秦国得不到秦惠王的重用,年深日久,处境窘困,连身上的黑貂裘都穿破了。“作诗用事以不露痕迹为高”(王士祯 《带经堂诗话》)黑貂裘实际上用了苏秦不遇的典故,只不过作者用得巧妙,如盐化水,不着痕迹。

  在一首仅有五言四句的短诗中,李白灵话地借助历史典故,抒发了自己的抱负、境遇和不平。本诗句句用典,步步深入,诗人将几个在时空上差异极大的典故融为一体,确切、深沉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这种写法比直言其志,一泄如注有更深刻的意蕴、更丰富的内容,含蓄的咏志抒怀往往更能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免费下载李白《秋浦歌十七首(其七)》原文阅读 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李白:李白(701年—762年12月),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旧唐书》记载李白为山东人;《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早发白帝城》等多首。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长安元年(701年),李白,字太白。其生...

  2、不平:不平,形容词,一般指道路坑坑洼洼的不平整;也可用来形容某个人遇到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心情。。不公平。不公平的事。因不平的事而激动,愤怒或不满。先生不平,具状其囊狼怜惜之意。——明·马中锡《中山狼传》不均平;不公正:《诗·小雅·节南山》:“昊天不平,我王不宁。”郑玄笺:“责三公之不均平,不如山之为也。”《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为天下宰,不平。”《新唐书·逆臣传下·黄巢》:“仙芝妄号‘大将军’,檄诸道,言吏贪沓,赋重,赏罚不平。”许杰《放田水》二:“天地间不平的事情,每每是这个样子”;指不公正的事或人:唐司空图《冯燕歌》:“未死劝君莫浪言,临危不顾始知难。已为不平能割爱,更将身命救深冤。”...

  3、典故: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diǎngù。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故这个名称,由来已久。出自《后汉书.东平宪王苍传》:“亲屈至尊,降礼下臣,每赐宴见,辄兴席改容,中宫亲拜,事过典故。”典故示例:引用典故。典制和掌故;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泛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典制和成例。故,故事,成例。...

  4、貂裘:貂裘,是汉语词汇,拼音:diāoqiú,解释为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用貂的毛皮制作的衣服《淮南子·说山训》:“貂裘而杂,不若狐裘而粹。”唐·薛逢《侠少年》诗:“绿眼胡鹰踏锦韝,五花騘马白貂裘。”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七:“醉上山公马,寒歌甯戚牛。空吟白石烂,泪满黑貂裘。”宋·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明·宋应星《天工开物·裘》:“服貂裘者,立风雪中,更暖于宇下;眯入目中,拭之即出,所以贵也。”清·纳兰性德《于中好》词:“萧萧一夕霜风紧,却拥貂裘怨早寒。”清·陈康祺《郎潜纪闻》卷三:“康熙某年,诏宣青浦沉文恪公...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