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古诗文:爱莲说默写
1、爱莲说(周敦颐)课文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爱莲说(周敦颐)课文译文
水陆上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有很多。
濂溪清赏
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
唐朝以来,人们十分喜爱牡丹。
我(却)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里生长出却不淤泥沾染,在清水里洗涤过,却不显得妖媚。它的(茎)中间空,外面直。
不长出外蔓,不长出侧枝。香气远播,更显得清幽。笔直而洁净地立在那里,(人们)只能远远地观赏(它们)却不能亲近而不庄重地玩弄它。(焉:句末语气词,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啊”“呀”等语义虚词。)[3]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喜爱菊花的人,自陶渊明以后就很少有听闻了。喜爱莲花的人,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呢?喜爱牡丹的人,几乎所有人都喜欢牡丹吧!
3、爱莲说理解性默写及答案
(1)(江苏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周敦颐《爱莲说》)
(2)(安徽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周敦颐《爱莲说》)
(3)(辽宁卷)噫!菊之爱,________________。莲之爱,________________?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周敦颐《爱莲说》)
免费下载高考古诗文:爱莲说默写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古诗文:古诗文主要指中国古代的诗歌和散文,拥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内涵,如《诗经》、《史记》就是其中流传的比较优秀的作品。就中国文化而言,唐朝时流行写诗,如绝句(如李白的《早发白帝城》)和律诗(如杜甫的《客至》);宋朝流行词,有很多的词牌名(如菩萨蛮);元朝时著名的是曲(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有很多的曲牌名和曲调名。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中,诗歌有着十分巨大的变化。诗歌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最早的形式是四言古诗。醇厚古朴,简质典雅,主要在春秋战国时期。之后发展为五言古诗,主要为汉乐府诗。之后就是七言古诗了,而它的创始人是曹丕。在此之后就进入到近体诗了。最早是五言侓诗,之后出现了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2、爱莲说:《爱莲说》是北宋理学家周敦颐创作的一篇散文。这篇文章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歌颂了莲花坚贞的品格,从而也表现了作者洁身自爱的高洁人格和洒落的胸襟。此篇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材中第17课课文。爱莲说水陆草木之花,可1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5独爱莲之6出淤泥7而不染濯9清涟10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16远观而不可亵17玩18焉予谓20菊,花之隐逸者21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22者也。噫23!菊之爱陶后鲜25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27?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3、高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UnifiedExaminationforAdmissionstoGeneralUniversitiesand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的考生参加的全国统一选拔性考试。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一般是每年6月7日-8日考试。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由...
4、默写:默写,读音mòxiě,汉语词语,指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或把观摹过的图画绘出来。凭记忆把读过的文字写出来或把观摹过的图画绘出来。《新唐书·蒋乂传》:“口以诵补(圣历中侍臣图赞),不失一字。帝叹曰:‘虽虞世南默写《列女传》,不是过!’”元·戴表元《江行杂书》诗:“平生见画无此本,便欲默写悬高堂。”孙犁《秀露集·耕堂读书记(一)》:“期终考试,他总是叫我们默写,这一点非常令人厌恶。”本词条非法copy自41021653...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