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务实的诗句113句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非凡网 81 0

形容务实低调的诗词

  《寄兴二首》【宋】戴复古

  黄金无足色,白璧有微瑕。求人不求备,妾原老君。

  《行路难》【唐】柳宗元

  南山栋梁益稀少,爱材养育谁复议。

  《放言》【唐】白居易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过平舆怀李子先时在并州》【宋】黄庭坚

  世上岂无千里马,人中难得九方皋。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己亥杂诗【清】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材。

  《杂诗》【晋】陶渊明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劝学》【唐】孟郊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满江红》【宋】岳飞

  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郭槐》【唐】陈子昂

  逢事独为贵,历代非无才。

  《留诲曹师等诗》【唐】杜牧

  万物有丑好,各一姿状分。唯人即不尔,学与不学论。

  学非探其花,要自拔其根。孝友与诚实,而不忘尔言。

  根本既深实,柯叶自滋繁。念尔无忽此,期以庆吾门。

  《剑客》【唐】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年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我昔家居断还往,著书不复窥园葵。朅来东游慕人爵,弃去旧学従儿嬉。

  狂谋谬算百不遂,惟有霜鬓来如期。故山松柏皆手种,行且拱矣归何时。

  万事早知皆有命,十年浪走宁非痴。与君未可较得失,临别惟有长嗟咨。

  《劝学》【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

  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满江红·怒发冲冠【南宋】岳飞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留诲曹师等诗》【唐】杜牧

  学非探其花,要自拨其根。

  《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送安惊落第诗》【宋】苏轼

  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观书有感》【宋】朱熹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长歌行》汉乐府民歌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杂诗》【晋】傅玄

  志士惜日短,愁人知夜长。

  免费下载理性务实的诗句113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务实:务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wùshí。一指致力于实在的或具体的事情,二指讲究实际。出自《国语·晋语六》:“昔吾逮事庄主,华则荣矣,实之不知,请务实乎。”务实是中国农耕文化较早形成的一种民族精神。孔子不谈“怪、力、乱、神”,就已把目光聚焦在社会生活上。王符的《潜夫论》说:“大人不华,君子务实。”王守仁的《传习录》说:“名与实对,务实之心重一分,则务名之心轻一分。”这些思想,就是中国文化注重现实、崇尚实干精神的体现。它排斥虚妄,拒绝空想,鄙视华而不实,追求充实而有活力的人生,创造了中国古代社会灿烂的文明。务实精神作为传统美德,仍在我们当代生活中熠熠生辉。务实wùshíㄨˋㄕˊ务虚dealingwi...

  2、理性:理性是指人在正常思维状态下时为了获得预期结果,有自信与勇气冷静地面对现状,并快速全面了解现实分析出多种可行性方案,再判断出最佳方案且对其有效执行的能力。理性是基于现有的理论,通过合理的逻辑推导得到确定的结果。反之就是反理性。理性的本质就是否定与怀疑。理性(英语:reason)最早源起于希腊语词语“逻各斯”(希腊语:λόγος,logos)。在罗马时代,译成拉丁语:ratio,拉丁语原意是计算金钱,但在等同于逻各斯后,成为哲学上广泛使用的术语。译成法语后,成为法语:raison。最后形成了理性(英语:rationality)与理智(英语:reason)的字根。实性即理性【理性】性者,以不改为义,..

  3、何时:何时,指:什么时候。表示疑问。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词目】何时【释义】什么时候。表示疑问。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什么时候。表示疑问。《楚辞·九辩》:“皇天滛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乾?”唐韩愈《赠别元十八协律》诗之六:“寄书龙城守,君骥何时秣?”《宋史·岳飞传》:“或问:‘天下何时太平?’”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一卷:“如今这二月天气,不寒不暖,不上路更待何时?”《东周列国志》第二回:“赵叔带曰:‘若国家有变,当在何时?’”清·田兰芳《将别石仙堂(袁可立堂号)》:“梅枝几日穿晴雪,蛛网何时断石屏。”什么时候。表示时间难以确定。刘大白《石下的松实》诗:“一棵...

  4、怒发冲冠:怒发冲冠(拼音:nùfàchōngguān)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战国·庄子等《庄子·盗跖》。“怒发冲冠”的原义是愤怒得头发直竖,顶着帽子;形容极端愤怒;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补语。最早出处盗跖闻之大怒,目如明星,发上指冠。(战国·庄子等《庄子·盗跖》)衍生典故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西汉·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后人根据以上文献总结出成语“怒发冲冠”。赵惠文王得到一块稀世的璧玉。这块璧是春秋时楚人卞和发现的,所以称为和氏璧。不料,这件事被秦昭王知道了,便企图仗势把和氏璧据为己有。于是他假意写信给赵王,表示愿用十五座城来换这块璧。赵王怕秦王有诈,不...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