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克庄《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分韵得事字》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上巳: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为古代节日

非凡网 25 0

刘克庄《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分韵得事字》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分韵得事字

  ①上巳:指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为古代节日。魏以后一般习用为三月初三,但不定为巳日。

  ②戒:告请。

  ③水次:水边。

  ④“序酌”句:谓按次序排列饮酒,下及儿童。髫稚:垂发幼童。髫,儿童下垂之发。

  ⑤禊饮:古俗,在三月上巳日于水边洗濯祓除不祥,称为禊。携带饮食在野外宴饮称为楔饮。

  ⑥兰亭:指晋王羲之于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同谢安等四十一人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举行修楔的诗酒集会。事后,王羲之写了一篇《兰亭集序》,抒发对生死的感慨。

  ⑦杜陵:即杜甫。杜甫曾自称杜陵布衣,杜陵野老。

  ⑧旨:美好。

  ⑨浴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浴沂,在沂水洗澡,本为曾皙对扎子自言其誌的话,后以浴沂比喻一种高尚的情操。

  ⑩镌(juan捐):琢凿。识(zhi誌):古代钟鼎器物铸刻的文字。

  刘克庄

  刘克庄(公元一一八七——一二六九),字潜夫,号后村居士,宋代莆田(今福建莆田县)人。嘉定间以郊恩官建阳令。曾作《落梅》诗,谏官指爲讪谤,免官废弃多年。淳祐元年(公元一二四一)特赐同进士出身,任史事。官至工部尚书兼侍读,以龙图阁学士致仕,謚文定。其诗初受“永嘉四灵”的影响,学晚唐诗,其后继承了陆游飞辛弃疾的爱国精神及其豪放风格,作品极丰富。诗属江湖派,所作颇多针砭时事,反映民生疾苦。词则进一步朝散文化议论化方向发展,不拘泥于格律,亦以伤时念乱之作见称于世。爲南宋后期重要的诗词家。有《后村先生大全集》。

  朝代:宋代

  籍贯:福建莆田

  免费下载刘克庄《上巳与二客游水月洞分韵得事字》即事感怀诗词赏析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感怀:《感怀》是明代文学家文征明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这首诗前四句描写前半生浪迹江湖的自由生活和为名爵所累的矛盾;后四句写做官后悔恨的心情和不称意的处境。诗本愤世,但作者从自责出仕切入,谦和温婉,用典贴切,如同己出。感怀三十年来麋鹿踪若为老去入樊笼五湖春梦扁舟雨万里秋风两鬓蓬远志出山成小草神鱼失水困沙虫白头博得公车召不满东方一笑中麋鹿踪:喻隐居生涯。“若为”句:自叹老来失志出仕为官,如同入了牢笼。若为:为什么。老去:作者出为翰林待诏时已五十余岁,故云。樊笼:喻官场,出自晋陶渊明《归田园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五湖”句:谓求归不得,而归去之事只在春...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3、兰亭:兰亭,地处绍兴城西南25华里的兰渚山下,与禹陵、东湖并立为绍兴市郊三大著名风景点之一,一直因书法名作《兰亭集序》而名闻海内外;近十几年中,因“兰亭书法节”的持续举办而声名更盛。兰亭是东晋著名书法家,书圣王羲之的园林住所,是一座晋代园林。相传春秋时期越王勾践曾在此植兰,汉时设驿亭,故名兰亭。现址为明嘉靖二十七年(公元1548年)时任郡守沈启重建,而后几经改建,于1980年修复成明清园林的风格。兰亭景区从文化起源上看,兰亭景区与禹陵景区之间有着内在联系,是一个祭典的两处祭地。据《吴越春秋》载,越建都于今绍兴城后,勾践创设国之祭礼,为“立东郊以祭阳,名曰东皇公;立西郊以祭阴,名曰西王母;祭陵山于会稽...

  4、王羲之: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东晋大臣、书法家,丹阳尹王旷的儿子,太尉郗鉴的女婿,有“书圣”之称。凭借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江州刺史、会稽太守,累迁右军将军,人称“王右军”。永和九年(353年),组织兰亭雅集。撰写的《兰亭序》,成为“天下第一行书”。永和十一年(355年),称病弃官,迁居于绍兴金庭。升平五年(361年)去世,安葬于金庭瀑布山。善书法,兼擅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在书法史上,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李志敏...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