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宋词·刘辰翁·宝鼎现》翻译 原文 赏析 评点 踏月影、竿旗穿市

非凡网 41 0

诗词鉴赏《两宋词·刘辰翁·宝鼎现》刘辰翁

  刘辰翁

  春 月

  红妆春骑①。踏月影、竿旗穿市②。望不尽、楼台歌舞,习习香尘莲步底③。箫声断、约彩鸾归去④,未怕金吾呵醉⑤。甚辇路、喧阗且止⑥。听得念奴歌起⑦。父老犹记宣和事⑧。抱铜仙、清泪如水⑨。还转盼、沙河多丽⑩。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11)、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12)。看往来、神仙才子。肯把菱花扑碎(13)。肠断竹马儿童(14),空见说、三千乐指(15)。等多时春不归来,到春时欲睡。又说向、灯前拥髻(16)。暗滴鲛珠坠(17)。便当日、亲见霓裳(18),天上人间梦里。

  注释 ①红妆春骑:写贵族妇女乘车出游时的情景。化用唐沈佺期《夜游》诗句:“南陌青丝骑,东邻红粉妆。”②竿旗穿市:写旌旗满市的情形。化用苏轼《上元夜》诗句:“牙旗穿夜市。”③习习:繁盛的样子。莲步:美女的脚步。④约彩鸾归去:用文箫与吴彩鸾仙凡遇合的故事。《诚斋杂记》载:钟陵西山有游帷观,每至中秋,车马喧哗。太和末,有书生文箫往观,见一女子名彩鸾者姿色绝佳,意其神仙,注视不去,女亦相盼,遂同归钟陵为夫妇。⑤金吾:即执金吾,负责皇帝大臣警卫、仪仗以及徼循京师、掌管治安的武职官员。《西都杂记》载:“西都京城街衢,有金吾晓暝传呼,以禁夜行。惟正月十五日夜敕许金吾弛禁,前后各一日。”呵醉:用李广典故。《史记·李将军列传》载:“尝夜从一骑出,从人田间饮。还至霸陵亭。霸陵尉醉,呵止广。”⑥辇路:皇家车骑行经的道路。阗(tián):喧闹。⑦念奴:唐天宝中名倡,善歌,此借用。⑧宣和:宋徽宗年号。⑨“抱铜仙”句:参见1314页刘辰翁《兰陵王》注⑧。⑩沙河:地名,即沙河塘。在杭州南五里,据《西湖游览志馀》载:“沙河,宋时居民甚盛,碧瓦红檐,歌管不绝。”(11)全宋词于“冻”下注:“一作动。”从上下文看,以“动”为是。(12)葡萄:代指湖水。化用唐李白《襄阳歌》:“遥看汉水鸭头绿,恰似葡萄初酸醅。”(13)菱花扑碎:据唐孟棨《本事诗·情感第一》中记载:陈太子舍人徐德言娶乐昌公主为妻,见政局动乱,恐将国破家亡,故将镜子打破,与妻子各执一半,约定日后凭破镜相认。后果由破镜得以重逢。(14)肠断:形容悲痛之极。竹马:儿童的一种游戏,将竹竿当马骑。(15)三千乐指:宋时旧例,招待北使时,教坊乐队由三百人组成,一人十指,故有“三千乐指”之说。(16)灯前拥髻:语出《赵飞燕外传》:“子于(伶玄)老休,买妾樊通德……能言赵飞燕姊弟故事。子于闲居命言,厌厌不倦。子于语通德曰:‘斯人俱灰灭矣,当时疲精力,驰骛嗜欲蛊惑之事,宁知终归荒田野草乎?’通德占袖顾视烛影,以手拥髻,凄然泣下,不胜其悲。”(17)鲛(jiāo)珠:传说中居于水中的鲛人,其眼泪会凝成珍珠。(18)霓裳:霓裳羽衣舞的简称。

月曼清游图之月下赏梅 【清】 陈枚 故宫博物院藏

  鉴赏 《草堂诗馀》中记载,此题下作“丁酉元夕”。丁酉为沿用南宋甲子纪年,而当时的通用年号是元大德元年。年号的选用体现出刘辰翁不忘故国的良苦用心,就在这一年的正月,刘辰翁卒。这一首《宝鼎现》,可视为刘辰翁一生的绝笔之作。

  全词分三阕,上阕是遥想北宋元夕的华美喧哗,中阕是写南宋时人的追忆与彼时元夕的盛景,下阕是入元后今夜的哽咽难眠。时空穿梭于逝去的车水马龙与如今的沧桑寂寞中,词意跌宕转折,于促慢缓急中忧思难抒,悲愤难平,于是一弹三叹,缠绵反复,余音缭绕。

  “红妆春骑”,写女子夜游时的妆颜春姿,写出繁华气象,却淡隽不俗。“踏月影、竿旗穿市”,点出“月”字。“望不尽”道尽当日盛景,“楼台歌舞”,何等风月繁华,“羽香尘莲步”,何等繁盛精美。全城出游,歌舞升平,佳人如玉,花灯如昼,在如此霜轻尘清、春月溶溶的夜晚,必然有美好的故事即将发生,那便是“箫声断、约彩鸾归去”。书生文箫与彩鸾一见钟情,携手同归,青春的欢情不顾忌“金吾呵醉”,正如“金吾不禁夜”中的欢乐。是夜繁华喧闹,又恰如盛唐年间君臣饮宴之后,观者喧哗聚语,于是呼当时名倡念奴清歌一曲,听者陶醉,喧哗乃止。以盛唐时意趣横生的场面比拟宋朝盛时元夕观灯的情形,让人想见其豪华游乐。上阕以歌声结尾,余韵绕梁。

  二片陡然进入回忆,词意转悲。“父老犹记宣和事”,乃知上阕盛景均为南宋人回忆北宋元夕时的盛美烟云。“抱铜仙、清泪如水”,以汉魏易代时落泪的铜仙人隐喻宣和南渡、北宋灭亡的史事。自“还转盼”,笔触转入南宋的元夕:“滉漾明光连邸第。帘影冻、散红光成绮。月浸葡萄十里。”南宋虽是偏安一隅,但江南繁庶,元夕风光亦是明丽华美,正如周密《武林旧事》中所记:“邸第好事者……间设雅戏烟火,花边水际,灯烛灿然。”以“葡萄”写西湖水碧,“十里”化用“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柳永《望海潮》),春夜美景,往来的又都是“神仙才子”,世间如此静好,怎会有人想到国破家亡,怎会有人舍得把菱花镜扑碎?

  三片以“肠断”过渡,悲痛如重棒击来,粉碎了上两阕中极力描写的繁华。如今南宋已灭,“空见说”三字,含着多少惘然伤痛。等春来,实际是在等元宵节,可是等到这一日,又因为元朝统治者于元宵节禁灯,“十载废元宵”(《卜算子·元宵》),“红妆春骑”“滉漾明光”的盛景都成了一去不返的烟云,所以竟“欲睡”了,说得寻常,实则辛酸。户外是夜色沉沉,笔触于是转入室内,“又说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劫后余生的人们重说前朝旧事时悲恸泪落。“霓裳”乐舞的出现,与上阕结束时的“念奴”歌声遥相呼应,盛美歌舞,即使当日重见,也是“天上人间梦里”。一如“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南唐李煜《浪淘沙》),一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天上人间”(《西江月》),“天上人间”,睽隔遥远,再加上“梦里”二字,往事如梦,愈加不堪回忆。

  这是一首跨越了三个时代的词,三个朝代的春月,照见了三幅不同的人间画面。往昔的元夕愈是繁华,此刻的灯前就愈是凄凉,垂垂老矣的刘辰翁始终难忘故国往昔,所以元张孟浩说这词是“反反覆覆,字字悲咽”(《历代诗馀》)。(黄阿莎)

  集评 元·张孟浩:“辰翁《宝鼎现》词,时为大德元年,自题曰丁酉元夕,亦义熙旧人,只书甲子之意,其词有云:‘父老犹记宣和事,抱铜仙、清泪如水。’又云:‘肠断竹马儿童,空见说、三千乐指。’又云:‘向灯前拥髻。暗滴鲛珠坠。便当日、亲见霓裳,天上人间梦里。’反反覆覆,字字悲咽,真孤竹、彭泽之流也。”(《历代诗馀》)

  俞陛云:“刘在宋末隐遁不仕,此为感旧之作。上段先述元夕之盛,中段从父老眼中曾见宣和往事,朱邸豪华,铜街士女,只赢得铜仙对泣,已极伤怀。下阕言大好春色而畏逢春色,有怀莫诉,归向绿窗人灯前掩泪,尤为凄黯。余早岁曾见东华灯市火岁银花之盛,五十年来桑海迁流,亦若刘须溪之‘梦里霓裳’矣。”(《唐五代两宋词选释》)

  链接 《宝鼎现》词牌。《宝鼎现》,又名《三段子》,词分上、中、下三片,一百五十七字或一百五十八字,仄韵。

  北宋时妇女梳妆盛行用“高镜台”。高镜台较之前的镜台为高,施于床,恰与坐床者之面容平齐,使用颇为方便。北宋时,妇女仍有坐床的习惯,故高镜台一度盛行。至南宋,桌、椅、凳等高型家具广泛普及,妇女亦多坐椅、凳,高镜台除宫禁中尚有人使用外,民间不再流行。陆游《老学庵笔记》卷四载:“往时士大夫家妇女坐椅子、兀子,则人皆讥笑其无法度,梳洗床、火炉床,家家有之。今犹有高镜台,盖施床则与人面适平也。或云,禁中尚用之,特外间不复用耳。”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赵飞燕:孝成赵皇后(?—公元前1年),名不详(野史记载为宜主),号飞燕,独创“掌上舞”、“踽步”。为汉成帝刘骜第二任皇后。鸿嘉三年(前18年)封为婕妤。永始元年(前16年)六月立为皇后。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去世,太子刘欣即位为帝,即汉哀帝,赵飞燕被尊为皇太后。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崩逝,被贬为孝成皇后。一个多月后被贬为庶人,下诏令其看守陵园,当日赵飞燕自杀身亡。在中国历史上,她以美貌著称,所谓“环肥燕瘦”讲的便是她和杨玉环,燕字指的正是赵飞燕。如此而燕瘦也通常用以比喻体态轻盈瘦弱的美女。同时她也因美貌而成为淫惑皇帝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概述内图片来源:《中国后妃百图》)赵飞燕出生于京师长安城,刚生...

  2、天上人间:“天上人间”夜总会的全称是:北京长青泰餐饮娱乐有限公司“天上人间”夜总会,位于北京朝阳区东三环北京长城饭店西侧副楼,北临亮马河及燕莎购物中心,西临昆仑饭店、南临农业展览馆,是京城繁华高消费的金三角地区。2010年5月11日,北京警方开展了打击卖淫嫖娼专项行动中因被查获有偿陪侍和消防隐患,而被勒令停业整顿6个月。有《某天上人间夜总会》诗:“承平岁月孽花夭,公子富豪游兴饶。灯雾香尘春复夏,森声沓躅昼连宵。几身肉与钱相兑,诸魄醒同幻错交。莫谓长安帝听近,都风异臭齉司曹。”天上人间夜总会是公私合营的娱乐性场所,位于北京市朝阳区东3环北京长城饭店西侧副楼,离北京机场路只有5分钟,离中国国际展览中心只有5...

  3、国破家亡:国破家亡,汉语成语,拼音是guópòjiāwáng,指国家覆灭、家庭毁灭。出自晋·刘琨《答卢谌书》。晋·刘琨《答卢谌书》:“国破家亡,亲友雕残。”【同义词】山河破碎【反义词】国泰民安、国富民强、天下太平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国家覆灭、家人离散示例唐裴铏《传奇·崔炜》:“夫人曰:‘某国破家亡,遭越王所虏,为嫔御。’”宋文天祥《己卯十月一日至燕越五日罹狴犴有感而赋》之二:“国破家亡双泪暗,天荒地老一身轻。”金·元好问《送仲希兼简大方》诗:“家亡国破此身留,留滞聊城又过秋。”明·赵弼《续宋丞相文文山传》:天荒地老英雄丧,国破家亡事业休。明张煌言《甲辰八月辞故里》: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

  4、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时间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观灯习俗为主。元宵节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源于民间开灯祈福古俗。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不过正月十五元宵节真正作为全国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正月十五燃灯习俗的兴起也与佛教东传有关,唐朝时佛教大兴,仕官百姓普遍在正月十五这一天“燃灯供佛”,佛家灯火于是遍布民间,从唐代起,元宵张灯即成为法定之事。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