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若耶溪 原文 翻译 赏析 鉴赏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非凡网 28 0

入若耶溪 原文 翻译 赏析 鉴赏

  入若耶溪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在我国古代诗坛上,有不少一生创作甚丰的大家巨匠,也有一些作品数量虽不可观,但同样享誉诗史的优秀诗人,存诗仅两首的南梁诗人王籍,可谓其中的佼佼者之一。他的《入若耶溪》诗,就是名传千古的优秀作品。

  这首诗是王籍任湘东王参军时,在会稽(今浙江绍兴)游若耶溪而作的。该诗首联即破题,直写诗人泛舟清溪,寻幽探胜。若耶溪之清澈静谧,舟行之舒缓轻松,环境之深邃幽远,诗人之赏心悦目,被作者用“何泛泛”、 “共悠悠”巧妙地透露给了读者。诗人笔下的若耶溪,幽寂无喧,水天一色,不仅引诗人入胜,且也令读者神往。二联转写诗人眺望远山,细察近水:远处层峦叠嶂之间,云霞蒸腾;近处回曲溪水之上,阳光灿烂。尤为巧妙的是,诗人把缭绕远山的云霞,想象成由山中生出;把照射溪面的阳光,描绘为逐流水而泻。一个“生”字,一个“逐”字,即把云霞、阳光写得有知有情, 情趣盎然。

  三联是全诗的精华,也是王籍这首小诗之所以获得巨大成功的关键。蝉噪,在通常情况下,是未必会给人以美的感受的,尤其是在人们心情不佳的时候,蝉之噪声更易使人心烦意乱。然而在若耶溪这一幽寂的环境之中,心情轻松闲适的诗人,却从众多金蝉的噪声里面领略到了沁人的生机:本来就十分静谧的山林,因单调、持久的蝉噪声而静得更加超乎寻常。这“静”,不是死寂的静,而是充满了生机的静,富有强大生命力的静。鸟鸣,这在山林之中是经常出现的现象,通常未必多么令人注意。然而寻幽于若耶溪中的诗人却从鸟鸣声中发现了更新的境界:泛舟若耶溪上,两岸寂静的山林本来就令人感到幽深莫测,而自山林深处传出的鸟鸣声则更使这寂静的山林蒙上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神秘色彩,使人愈发感到山之幽寂深邃。这“幽”,不是阴森可怖的幽,而是充满了活力的幽,富有强大吸引力的幽。诗人是深深懂得艺术辩证法的,他用音响来反衬幽寂,以写动的现象表现静的意境。这种独具匠心的艺术表现手法,使读者在审美意识上得到一种新奇美好的感受。王籍的这一成功的、创造性的表现手法,得到一了后世论诗者的高度评价,甚至有“文外独绝”之誉(《见梁书·王籍传》)。

  诗的最后两句,写诗人在这幽静美好的山水之中,对宦游生活愈发厌倦,不禁产生了归隐之念。由写景转而抒怀,过渡合情合理,情感真实深切,十分和谐自然地结束了全诗。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表现手法:表现手法是一种语句组织方式,从广义上来讲也就是作者在行文措辞和表达思想感情时所使用的特殊的语句组织方式。分析一篇作品,具体地可以由点到面地来抓它的特殊表现方式。衬托、象征、照应、反衬、烘托、渲染、虚写、实写、大手笔、层递、深化主旨、升华主题、虚实结合、点面结合、主次、远近、高低、绘声绘色、对比、联想、想象、类比、修辞等在现代文阅读的题目中,常常有一些概念分不清,从而导致答题错误。特别是当题目问表达方式、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时,经常是问此答彼,怎样区别它们呢。表达方式,是指写文章时所采用的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介绍事物事理的方式手段。常用的表达方式有5种,即:记叙(叙述)、议论、抒情、描...

  2、赏析: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拼音是shǎngxī,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出自枕书《博物记趣·尼克松总统与冰糖莲》:“这是比较文学中的佳话,且让文学家去赏析,这里不说下去了。”修辞:①夸张②比喻③拟人④反问⑤排比⑥对偶......2:修辞手法的作用词句表现作者的什么思想感情现在在大学高中初中都要做赏析句子的题,可要怎么做好这一类题呢?现在我教大家几种方法,以便面对这种题时找不到主题抓关键词语赏析句子。很多重点句的含义,往往是通过一、二个动词、形容词、副词...

  3、鉴赏:鉴赏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活动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具体感受出发,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丰富。运用自己的视觉感知、过去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感受、体验、联想、分析和判断,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与美术现象的活动。鉴赏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犹识别,辨识。《晋书·王戎传》:“族弟敦有高名,戎恶之。敦每候戎,辄托疾不见。敦后果为逆乱。其鉴赏先见如此。”谓赏识。唐李翱...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