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赞美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
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洞庭湖
【唐】曹松
东西南北各连空,波上唯留小朵峰。
长与岳阳翻鼓角,不离云梦转鱼龙。
吸回日月过千顷,铺尽星河剩一重。
直到劫馀还作陆,是时应有羽人逢。
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早发洞庭
【唐】方干
长天接广泽,二气共含秋。举目无平地,何心恋直钩。
孤钟鸣大岸,片月落中流。却忆鸱夷子,当时此泛舟。
洞庭玩月
【唐】韩偓
洞庭湖上清秋月,月皎湖宽万顷霜。玉碗深沈潭底白,
金杯细碎浪头光。寒惊乌鹊离巢噪,冷射蛟螭换窟藏。
更忆瑶台逢此夜,水晶宫殿挹琼浆。
赋洞庭
【唐】可朋
周极八百里,凝眸望则劳。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
贾客停非久,渔翁转几遭。飒然风起处,又是鼓波涛。
洞庭隐
【唐】来鹄
高卧洞庭三十春,芰荷香里独垂纶。
莫嫌无事闲销日,有事始怜无事人。
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2.赞美洞庭湖的诗句有哪些
以下为唐、宋代描写岳阳楼和洞庭湖的诗。特别是第三首《岳阳楼》,它是描写洞庭湖上的岳阳楼。
【标题】:巴丘书事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内容】:--------------------
三分书里识巴丘,临老避胡初一游。
晚木声酣洞庭野,晴天影抱岳阳楼。
四年风露侵游子,十月江湖吐乱洲。
未必上流须鲁萧,腐儒空白九分头。
【标题】:又登岳阳楼
【年代】:宋
【作者】:陈与义
【内容】:--------------------
岳阳楼前丹叶飞,栏干留我不须归。
洞庭镜面平千里,却要君山相发挥。
【标题】:岳阳楼
【年代】:唐
【作者】:李商隐
【体裁】:七绝
【内容】:--------------------
欲为平生一散愁,洞庭湖上岳阳楼。
可怜万里堪乘兴,枉是蛟龙解覆舟。
【标题】:再赋一绝
【年代】:南宋
【作者】:陆游
【内容】:--------------------
江风吹雨濯征尘,百尺阑干爽气新。
不向岳阳楼上醉,定知未可作诗人。
【标题】:北风(新康江口信宿方行)
【年代】:唐
【作者】:杜甫
【内容】:--------------------
春生南国瘴,气待北风苏。
向晚霾残日,初宵鼓大炉。
爽携卑湿地,声拔洞庭湖。
万里鱼龙伏,三更鸟兽呼。
涤除贪破浪,愁绝付摧枯。
执热沉沉在,凌寒往往须。
且知宽疾肺,不敢恨危途。
再宿烦舟子,衰容问仆夫。
今晨非盛怒,便道即长驱。
隐几看帆席,云州涌坐隅。
【标题】:洞庭湖
【年代】:唐
【作者】:宋之问
【体裁】:五古
【内容】:--------------------
地尽天水合,朝及洞庭湖。初日当中涌,莫辨东西隅。
晶耀目何在,滢荧心欲无。灵光晏海若,游气耿天吴。
张乐轩皇至,征苗夏禹徂。楚臣悲落叶,尧女泣苍梧。
野积九江润,山通五岳图。风恬鱼自跃,云夕雁相呼。
独此临泛漾,浩将人代殊。永言洗氛浊,卒岁为清娱。
要使功成退,徒劳越大夫。
【标题】:题洞庭湖
【年代】:唐
【作者】:蔡押衙
【体裁】:句
【内容】:--------------------
可怜洞庭湖,恰到三冬无髭须。
3.关于洞庭湖的诗句都有哪些
1.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
释义:八月洞庭湖水暴涨几与岸平,水天一色交相辉映迷离难辨。云梦大泽水气蒸腾白白茫茫,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
2.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释义: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相融和,水面波平浪静就好像铜镜未磨。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3.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游洞庭湖》李白
释义:秋天夜晚的南湖水面水澄澈无烟,可怎么能够乘流上天呢?姑且向洞庭湖赊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而得名。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可见其声势浩大,景色壮丽,从古至今不少文人墨客游行此处以诗词赞美景抒豪情。
参考资料
于海娣.唐诗鉴赏大全集.北京:北京华侨出版社,2010
4.赞美洞庭的诗句有哪些
秋登巴陵望洞庭
【唐】李白
清晨登巴陵,周览无不极。明湖映天光,彻底见秋色。
秋色何苍然,际海俱澄鲜。山青灭远树,水绿无寒烟。
来帆出江中,去鸟向日边。风清长沙浦,山空云梦田。
瞻光惜颓发,阅水悲徂年。北渚既荡漾,东流自潺湲。
舟泛洞庭
【唐】杜甫
蛟室围青草,龙堆拥白沙。护江盘古木,迎棹舞神鸦。
破浪南风正,收帆畏日斜。云山千万叠,底处上仙槎。
临洞庭上张丞相
【唐】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望采纳,谢谢!
5.形容洞庭湖的词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孟浩然《临洞庭湖赠张丞相》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可以从中选取很多。
6.描写洞庭湖风光的诗句
一、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望洞庭》刘禹锡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二、风波不动影沈沈,翠色全微碧色深。应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镜中心。——《洞庭诗》雍陶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三、洞庭秋月生湖心,层波万顷如熔金。——《洞庭秋月行》刘禹锡
秋夜,月亮在洞庭湖心生起,万顷微波泛起,好似熔炼黄金。
四、以上诗句均赞美了洞庭湖美丽的景色。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赞美:赞美,发自内心的对于自身所支持的事物表示肯定的一种表达。恰如其分的赞美能使我们更好的与朋友、同学交往,从而增进朋友和同学之间的友情和友谊。唐玄奘《谢皇太子圣教序述启》:“伏维皇太子殿下,发挥睿藻,再述天文,赞美大乘,庄严实相,珠回玉转,霞烂锦舒。”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太平条规》:“二要熟识天条赞美朝晚礼拜感谢规矩及所颁行诏谕。”近义词:嘉赞、称赞、夸奖、表扬、赞许、赞赏、赞颂、赞叹、赞扬、赞誉、讴歌、歌颂、颂扬、称道、称颂、称扬、称誉、颂赞、奖饰、表彰、奖励...
2、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878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由有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
3、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42米,进深54米,宽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
4、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刘禹锡,自称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
5、浩浩汤汤:浩浩汤汤,汉语成语,拼音为hàohàoshāngshāng,意思是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出自《岳阳楼记》,《尚书·尧典》。原形容水势广大的样子。后形容事物的广阔壮大,或前进的人流声势浩大。《尚书·尧典》:“汤汤洪水方割,荡荡怀山襄陵,浩浩滔天。”宋·范仲淹《岳阳楼记》:“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人流或水流等示例大江洪河出三峡,下底柱,奔腾冲突于平原之地,浩浩汤汤,莫之能御矣。★清·薛福成《论俄罗斯立国之势》...
6、孟浩然:孟浩然(689年—740年),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孟浩然生于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永昌元年(689年),孟浩然出生于襄阳城中一个薄有恒产的书香之家。圣历元年(698年),孟浩然与弟弟一起读书学剑。景龙二年(708年),孟浩然20岁,是年前后游鹿门山,作《题鹿门山》诗。诗标志着孟浩然独特的诗风基本形成。景云二年(711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