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花的诗句集锦经典5篇

非凡网 45 0

关于描写花的诗句集锦经典5篇

  花是植物的繁殖器官,其主要目的在于繁殖,即令花粉中包含的精子和位于子房的胚珠得以结合。授粉是花粉从花药到柱头的移动过程,精细胞和卵细胞结合的过程则称为受精。以下内容是牛牛范文为您带来的5篇关于描写花的诗句集锦,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带有花草的诗句 篇一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宋·晏几道《临江仙·梦后楼台高锁》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宋·寇准《江南春·波渺渺》

  为篱下,黄花开遍,秋容如拭——清·秋瑾《满江红·小住京华》

  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平湖白鹭飞——宋·徐元杰《湖上》

  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唐·白居易《琵琶行/琵琶引》

  愁作秋浦客,强看秋浦花——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死生别离处——唐·白居易《寒食野望吟》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宋·苏轼《春宵》

  扑花蝴蝶若知人——宋·欧阳澈《虞美人·玉楼缥缈孤烟际》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唐·刘方平《春怨》

  待到重阳日,还来就——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贪他眼花阳艳,谁信道本来无物——宋·王安石《雨霖铃·孜孜矻矻》

  花明月暗笼轻雾,今宵好向郎边去——五代·李煜《菩萨蛮·花明月暗笼轻雾》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帘影无风,花影频移动——宋·欧阳修《蝶恋花·海燕双来归画栋》

  以为非使君莫可当此花,故作是词两两轻红半晕腮,依依独为使君回——宋·苏轼《定风波·两两轻红半晕腮》

  寻常百种花齐发,偏摘梨花与白人——唐·元稹《离思五首》

  砌下落花风起,罗衣特地春寒——五代·冯延巳《清平乐·雨晴烟晚》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宋·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花柳青春人别离——宋·欧阳修《长相思·花似伊》

  恋树湿花飞不起——宋·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宋·杨万里《宿新市徐公店》

  何处哀筝随急管,樱花永巷垂杨岸——唐·李商隐《无题四首》

  且看欲尽花经眼,莫厌伤多酒入唇——唐·杜甫《曲江二首》

  失却烟花主,东君自不知——唐·李煜《梅花》

  此夜江中月,流光花上春——唐·张子容《春江花月夜二首》

  来时浦口花迎入,采罢江头月送归——唐·王昌龄《采莲曲二首》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唐·白居易《长恨歌》

  梦回山枕隐花钿——宋·李清照《浣溪沙·淡荡春光寒食天》

  令公桃李满天下,何用堂前更种花——唐·白居易《奉和令公绿野堂种花》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唐·张旭《桃花溪》

  梅花不肯傍春光,自向深冬著艳阳——唐·韩偓《梅花》

  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唐·张泌《寄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杜牧《山行》

  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唐·温庭筠《清明日》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宋·郑思肖《寒菊/画菊》

  霜殒芦花泪湿衣,白头无复倚柴扉——宋·与恭《思母》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宋·苏轼《东栏梨花》

  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宋·宋祁《玉楼春·春景》

  阅尽天涯离别苦,不道归来,零落花如许——清·王国维《蝶恋花·阅尽天涯离别苦》

  游人不管春将老,来往亭前踏落花——宋·欧阳修《丰乐亭游春·其三》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唐·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描写花盛开的诗句 篇二

  小桃枝下试罗裳,蝶粉斗遗香。——陈子龙《诉衷情·春游》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杜甫《九日寄岑参》

  粉墙低,梅花照眼,依然旧风味。——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但恐舞一帘胡蝶,玉龙吹又杳。——吴文英《花犯·谢黄复庵除夜寄古梅枝》

  九疑云杳断魂啼。——姜夔《小重山令·赋潭州红梅》

  携手藕花湖上路。——朱淑真《清平乐·夏日游湖》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试问梅花何处好,与君藉草携壶。——张孝祥《临江仙·试问梅花何处好》

  空为梅花白了头。——孙惟信《南乡子·璧月小红楼》

  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高蟾《下第后上永崇高侍郎》

  山侵溟渤,叠障东还。——张惠言《风流子·出关见桃花》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西蜀樱桃也自红,野人相赠满筠笼。——杜甫《野人送朱樱》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白居易《采莲曲》

  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辛弃疾《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

  桃李莫相妒,夭姿元不同。——王十朋《红梅》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卢梅坡《雪梅·其二》

  花砖曾立摘花人,窣破罗裙红似火。——元稹《樱桃花》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浮玉飞琼,向邃馆静轩,倍增清绝。——周邦彦《三部乐·商调梅雪》

  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崔道融《梅花》

  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想含香弄粉,艳妆难学。——辛弃疾《瑞鹤仙·赋梅》

  小桃无主自开花,烟草茫茫带晓鸦。——戴复古《淮村兵后》

  晚风收暑,小池塘荷净。——刘光祖《洞仙歌·荷花》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

  松雪飘寒,岭云吹冻,红破数椒春浅。——周密《献仙音·吊雪香亭梅》

  二月春花厌落梅。——晏几道《浣溪沙·二月春花厌落梅》

关于描写花的诗句 篇三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绝句》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纳兰性德《菩萨蛮·阑风伏雨催寒食》

  酷暑天,葵榴发,喷鼻香十里荷花。——白朴《得胜乐·夏》

  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黄巢《题》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李煜《清平乐·别来春半》

  梅粉堆阶慵不扫,等闲过却初春。——吴翌凤《临江仙·客睡厌听深夜雨》

  雪纷纷,掩重门,不由人不断魂,瘦损江梅韵。——关汉卿《大德歌·冬》

  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王安石《咏石榴花》

  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崔护《题都城南庄》

  玄都观里桃千树,花落水空流。——元好问《人月圆·玄都观里桃千树》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王维《田园乐七首·其六》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

  一番荷芰生池沼,槛前风送馨香。——尹鹗《临江仙·一番荷芰生池沼》

  五月万枝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韩愈《榴花》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芙蓉老秋霜,团扇羞网尘。——李白《中山孺子妾歌》

  山棠红叶下,岸菊紫花开。——阴行先《和张燕公湘中九日登高》

  桃杏风香帘幕闲,谢家门户约花关,画梁幽语燕初还。——孙光宪《浣溪沙·桃杏风香帘幕闲》

  江南腊尽,早梅花开后,分付新春与垂柳。——苏轼《洞仙歌·咏柳》

  芙蓉不及美人妆,水殿风来珠翠香。——王昌龄《西宫秋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其五》

  春深富贵花如此,一笑尊前醉眼看。——谢枋得《牡丹诗》

  雨停荷芰逗浓香,岸边蝉噪垂杨。——阎选《临江仙·雨停荷芰逗浓香》

  庭前落尽梧桐,水边开彻芙蓉。——朱庭玉《天净沙·秋》

  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一树寒梅白玉条,临村路傍溪桥。——张谓《早梅》

  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郑思肖《寒菊》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白居易《大林寺桃花》

  梅柳夹门植,一条有佳花。——陶渊明《蜡月》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秀眉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好。——李白《山人劝酒》

  细看不是雪无香,天风吹得香零落。——王旭《踏莎行·雪中看梅花》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王安石《梅花》

  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两岸桃花烘日出,四围高柳到天垂。——姜彧《浣溪沙·山滴岚光水拍堤》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三首》

  沅水桃花色,湘流杜若香。——阴铿《渡青草湖》

  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一江烟水照晴岚,两岸人家接画檐,芰荷丛一段秋光淡。——张养浩《水仙子·咏江南》

  再折柳穿鱼,赏梅催雪。——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辛弃疾《西江月》

  梅衰未减态,春嫩不禁寒。——杜牧《初春有感寄歙邢员外》

花的诗句 篇四

  1、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宋之问《有所思》)

  2、南陌青楼十二重,春风桃李为谁容(贺之章《望人家桃李花》)

  3、雨中草色绿堪染,水上桃花红欲然(王维《辋川别业》)

  4、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映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

  5、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6、颠狂柳絮随风舞,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性》)

  7、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8、城边流水桃花过,帘外春风杜若香(刘禹锡《寄朗州温右史曹长》)

  9、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10、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11、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13、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杜牧《杏园》)

  14、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15、只恐江南春意减,此心元不为梅花。刘因《观梅有感》

  16、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秦观《春日》)

  17、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18、有此倾城好颜色,天教晚发赛诸花(刘禹锡《思黯南墅赏牡丹》)

  19、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20、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21、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22、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23、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孟浩然《夏日南亭怀辛大》)

  24、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25、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26、荷香随坐卧,湖色映晨昏(刘长卿《留题李明府溪水塘》)

  27、荷深水风阔,雨过清香发(欧阳修《和圣俞百花洲》)

  28、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

  29、荷叶似云香不断,小船摇曳入西陵(姜夔《湖上偶居杂咏》)

  30、岸苇新花白,山梨晚叶丹(郑喑《贬降至汝州广城驿》)

  31、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32、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岑参《送杨子》)

  33、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34、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35、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36、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37、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38、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寓意》)

  39、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40、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宋之问)。

  41、桂香多露。石响细泉回(宋之问)。

  42、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刘禹锡)。

  43、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荔子然(苏轼)。

  44、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45、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洪升)。

  46、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杜甫《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47、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落北风中。——宋郑思肖《寒菊》

  48、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9、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曹雪芹《残菊》

  50、玉楼金阙慵归去,且插梅花醉洛阳。——朱敦儒《鹧鸪天·西都作》

花的诗句 篇五

  1、知有杏园无路入,马前惆怅满枝红。——温庭筠《经李徵君故居》

  2、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李白《别储邕至剡中》

  3、圆荷浮小叶,细麦落轻花。——杜甫《为农》

  4、玉容寂寞泪栏杆,梨花一枝春带雨。——白居易《长恨歌》

  5、一年春色摧残尽,更觅姚黄魏紫看。——范成大《再赋简养正》

  6、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7、沙上草阁柳新暗,城边野池莲欲红壮。——杜甫《暮春》

  8、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9、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杨万里《闲居初夏午睡起》

  10、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王维《临湖亭》

  11、一抹雕栏,喷清香桂花初绽。——洪升。

  12、乱点碎红山杏发,平铺新绿水苹生。——白居易《南湖早春》

  13、寂寂空庭春欲晓,梨花满地不开门。——刘方平《春怨》

  14、嫩竹犹含粉,初荷未聚尘。——徐陵《侍宴》

  15、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晏殊《破阵子》

  16、短短桃花临水岸,轻轻柳絮点人衣。——杜甫《十二月一日》

  17、柳色黄金嫩,梨花白雪香。——李白《宫中行乐词八首》

  18、荷香销晚夏,菊气入新秋。——洛宾王《晚泊》

  19、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陈克《豆叶黄》

  20、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刘禹锡《赏牡丹》

  21、高枝百舌犹欺鸟,带叶梨花独送春。——杜牧《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祜》

  22、一番桃李花开尽,唯有青青草色齐。——曾巩《城南》

  23、江云漠漠桂花湿,梅雨荔子然。——苏轼。

  24、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

  25、蕙兰有恨枝犹绿,桃李无言花自红。——欧阳修《舞春风》

  关于描写花的诗句集锦【经典5篇】相关语句: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描写: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通过一定的写作手段(如生动形象的语言、朴素直白的对话),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形象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式。描写的作用是再现自然景色、事物情状,描绘人物的形貌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动的环境具体化。借助绘画中的描绘(画出或描画)术语,指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文字把事物的形象表现出来。梅尧臣(宋)《和杨直讲夹竹花图》:“年深粉剥见墨纵,描写工夫始警俗。”尚仲贤(元)《柳毅传书》第四折:“向画阁兰堂描写在流苏帐,说不尽星斗文章,都裁做风流话儿讲。”沈德符(明)《野获编·山人·山人歌》:“赵伯起孝廉长王百谷八岁,亦痛恶王为人,因作《山人歌》骂之,其描写丑态,可谓曲尽。”浩然《艳阳天》第一一一章:“焦振茂少不得又把昨晚上的事儿描写一遍。”爷爷满头白发,尽显他的沧桑,额头上的皱纹记录着生活的艰辛。描写就是用色彩鲜明、立体感强、生动形象的文字语言把表述对象的状态,生动、具体地描绘出来,给人以栩栩如...

  2、杨万里:杨万里(1127年10月29日—1206年6月15日),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黄桥镇湴塘村)人。南宋文学家、官员,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举进士,授赣州司户参军。历任国子监博、漳州知州、吏部员外郎秘书监等。在朝廷中,杨万里是主战派人物。绍熙元年(1190年),借焕章阁学士,为金国贺正旦使接伴使。后出为江东转运副使、反对以铁钱行于江南诸郡,改知赣州,不赴,乞辞官而归,自此闲居乡里。开禧二年(1206年)卒于家中。谥号文节。杨万里的诗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其词清新自然,如其诗。赋有《浯溪赋》《海鱿赋》等。今存诗4200余首。概述图参考资料:宋高宗建炎元年九月二十二日(1127年10月29日...

  3、刘禹锡: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籍贯河南洛阳,生于河南郑州荥阳,自述“家本荥上,籍占洛阳”,其先祖为中山靖王刘胜(一说是匈奴后裔)。唐朝时期大臣、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之称。刘禹锡于贞元九年(793年)进士及第,初任太子校书,迁淮南记室参军,后入节度使杜佑幕府,深得杜佑的信任与器重。杜佑入朝为相,刘禹锡亦迁监察御史。贞元末年,加入以太子侍读王叔文为首的“二王八司马”政治集团。唐顺宗即位后,刘禹锡参与“永贞革新”。革新失败后,屡遭贬谪。会昌二年(842年),迁太子宾客,卒于洛阳,享年七十一,追赠户部尚书,葬于荥阳。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留下《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刘禹锡的哲学著作《天论》三篇,论述天的物质性,分析“天命论”产生的根源,具有唯物主义思想。著有《刘梦得文集》《刘宾客集》。刘禹锡,自称祖先为汉景帝贾夫人...

  4、范成大: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至能(《宋史》等误作“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汉族,平江府吴县(今江苏省苏州市)人。南宋名臣、文学家。宋高宗绍兴二十四年(1154年),范成大登进士第,累官礼部员外郎兼崇政殿说书。乾道三年(1167年),出知处州。乾道六年(1170年),作为泛使出使金国,索求北宋诸帝陵寝之地,并争求改定受书之仪,不辱使命而还。乾道七年(1171年),自中书舍人出知静江府。淳熙二年(1175年),调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淳熙五年(1178年),升任参知政事,此后相继知明州、建康府,颇著政绩。晚年退居石湖,并加资政殿大学士。绍熙四年(1193年),范成大逝世,年六十八。累赠少师、崇国公,谥号“文穆”,后世遂称其为“范文穆”。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

  5、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江南西路吉州庐陵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

  6、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