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宝通寺的诗句(关于爱晚亭的诗句)

非凡网 24 0

1.关于爱晚亭的诗句

  有一首唐代杜牧的山行,就是关于关于爱晚亭的诗句。

  山行 唐代: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译文:

  沿着弯弯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处,居然还有人家。

  停下车来,是因为喜爱这深秋枫林晚景。枫叶秋霜染过,艳比二月春花。

  爱晚亭是中国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风峡中,亭是在乾隆年间,由当时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的,本名“红叶亭”,又称“爱枫亭”,后来改为“爱晚亭”。与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称中国四大名亭。

  扩展资料: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第一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深秋时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第二句“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

  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参考资料:搜狗百科_山行

2.关于洞庭湖的诗句

  1 洞庭西望楚江分,水尽南天不见云。

  日落长沙秋色远,不知何处吊湘君。 --李白《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 2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雍陶《题君山》 3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杜甫《登岳阳楼》 4 洞庭九州间,厥大谁与让? 南汇群崖水,北注何奔放。

  --韩愈《登岳阳楼》 5 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 --范仲淹《岳阳楼记》。

  6 孟浩然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八月湖水平, 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 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 徒有羡鱼情。

  7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刘禹锡《望洞庭》 8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著我扁舟一叶。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怡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溟空阔。

  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 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

3.写武汉宝通寺的作文

  这是一座名声不大的寺院,却是我童年的记忆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寺院里充斥着檀香之气和钟馨之声,尽管有多少虔诚之士来来往往,寺院内却显出一种极不寻常的静——或冷淡或哀伤。凡大圣者,皆若行身也——是众佛的精神给这片土地笼上了一层神秘的,与世隔绝的色彩吧?这里与交通要道仅一墙之隔,却与宣嚣的尘世截然不同。

  这样一座禅院,本应与我没有任何瓜葛,但它却着实融入了我的生活,这大体归功于它与我的奶奶的渊源吧?!第一次去那座禅院的原因我早已记不清,唯一在我脑海里盘绕的只有和奶奶在一间间大殿里穿梭的回忆以及我和奶奶在山路上慢跑的片断。

  还是幼儿的我,有一件每周必做的功课,那便是和奶奶一起去“爬山|”。所谓“山”当然不是什么名山,只不过是位于施洋烈士墓与宝通禅寺之间那段小山路罢了。上山之前,我和奶奶一定会去宝通禅寺朝拜。奶奶对佛学有一种难以形容的热爱——每天早晨我便看到她面朝西方默默地诵经,我便也跟着她一同诵读一些诸如“南无观自在菩萨”“舍利子,色不亦空,空不亦色”之类的话语。起初我认为宽厚 是件趣事,但后来,我发现每当奶奶诵完经,都会浮现出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表情,但她的嘴角依旧会浮现出一丝淡淡的忧伤。她难道是湿婆天吗?我这样问自己。尽管她没有普度众生的的法术,但是在我心中,她就是一尊佛——在寺内也是如此。

4.有关太白山的诗句有哪些

  登太白峰

  唐代:李白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

  《题太白山隐者》

  唐 项斯

  高居在幽岭,人得见时稀。写箓扃虚白,寻僧到翠微。 扫坛星下宿,收药雨中归。从服小还后,自疑身解飞。

  《送僧归太白山》唐 贾岛

  坚冰连夏处,太白接青天。云塞石房路,峰明雨外巅。 夜禅临虎穴,寒漱撇龙泉。后会不期日,相逢应信缘。

5.关于武陵源的诗句

  1.《桃源行》唐.王维

  渔舟逐水爱山春,两岸桃花夹古津。

  坐看红树不知远,行尽青溪不见人。

  山口潜行始隈隩,山开旷望旋平陆。

  遥看一处攒云树,近入千家散花竹。

  樵客初传汉姓名,居人未改秦衣服。

  居人共住武陵源,还从物外起田园。

  2.《水调歌头》宋.魏了翁

  更尽一杯酒,春近武陵源。

  源头父老迎笑,人似老癯仙。

  检校露桃风叶,问讯渚莎江草,点检旧风烟。

  3.《花村六韵》唐.吴融

  地胜非离郭,花深故号村。已怜梁雪重,仍愧楚云繁。

  山近当吟冷,泉高入梦喧。依稀小有洞,邂逅武陵源。

  月好频移座,风轻莫闭门。流莺更多思,百啭待黄昏。

  4.《即事》宋.王安石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

  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5.《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唐.李白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6.关于佛祖的诗句

  赠琴僧

  太古清音发指端,月当松顶夜堂寒,

  悲风流水多呜咽,不听希声不用弹。 --雪窦重显

  送僧之金陵

  胜游生末迹,杳自狎时群。卷衲消寒木,扬帆寄断云。

  曙瓶花外汲,午磬浪边闻。别后石城月,依依远共分。 --雪窦重显

  ·送宝月禅者之天台

  春风吹断海山云,别夜寥寥绝四邻,

  月在石桥更无月,不知谁是月边人。 --雪窦重显

  忘惶

  方春不觉来朱夏,秋色蝉鸣翠影斜。

  夜来风急柴扉破,满地霜铺落叶花。 --投子义青

  颂投子答月圆未圆

  圆缺曾伸问老翁,石龟衔子引清风。

  咋朝木马潭中过,踏出金乌半夜红。 --投子义青

  白云与我最相知

  白云与我最相知,我住山时它亦随,

  侵早和风辞嶂外,晚来依旧护柴扉。 --湛然圆成

  雪里梅花初放

  雪里梅花初放,暗香深夜飞来,

  正对寒灯独坐,忽将鼻孔冲开。 --憨山德清

  半窗松影半窗月

  半窗松影半窗月,一个蒲团一个僧,

  盘膝坐来中夜后,飞蛾扑灭佛前灯。 --石屋清珙

  憨山德清

  底事分明在已弓,不须向外问穷通。

  但能角处回光照,莫被尘劳困主公。

  颂平常心是道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无门慧开

  寒 山

  自乐平生道,烟萝石洞间,野情多放旷,常伴白云闲。

  有路不通世,无心孰可攀?石床孤夜坐,圆月上寒山。

  好鸟关关知我意

  午窗定起书沉沉,触目虚拟一片心,

  好鸟关关知我意,尽情啼破绿杨阴。 --大歇仲谦

  行看流水坐看云

  闲居无事可评论,一炷清香自得闻,

  睡起有茶饥有饭,行看流水坐看云。 --了庵清欲

  山 居

  林麓结茅屋,澹然称所居。松风惊破梦,涧水静涵虚。

  春老花犹媚,秋残叶未疏。良宵无限意,东岭月初生。 --丹霞子淳

  统一

  聂鲁达(智利)

  所有的叶是这一片

  所有的花朵是这一朵

  繁多是个谎言

  因为一切果实并无差异

  所有的树木无非一棵

  整片大地是一朵花

  -----------

  五祖的佛谒

  身是菩提树,身如明镜台

  时时勤扫佛,何处惹尘埃

  六祖的佛谒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过崆峒山

  凿破云根一径通。禅栖远在碧霞中。岩穿雪窍千峰冷。月到禅心五蕴空。

  顽石封烟还太古。斜阳入雨洒崆峒。山僧不记人间事。闻说广成有道风。

  五台山

  名山胜概自天开。一万菩萨住五台。积雪千年僧入定。祥云一朵□初回。

  奇哉金色清凉界。乐也曼殊智慧才。前后三三是多少。喜师行脚不徒来。

  夜泊洱海

  数年不作海天游。今夕乘风一泛舟。似箭灵槎穿巨浪。如霜皓月映高秋。

  钟鸣断续隋唐寺。渔唱沧浪芦荻洲。欲问前朝争战事。恐惊波底老龙愁。

  寄妙岩同参

  岁使人归说大名。始知驻锡在杭城。廿年契阔音书杳。两地想思感概增。

  禅友同参皆老大。离群索处费经营。何时再集东林寺。重把诗文仔细评。

  梅开在冬至后一日

  天道循环岂数哉。一阳初复透三才。梅花早布人间信。葭管时飞琴上灰。

  按候应知阴已往。占云可决泰将来。这般默露天心处。独有禅翁预解怀

  厦门虎溪与会泉上人夜话

  溪连海气逼虚空。一道悬崖小路通。山色重重图画里。人家隐隐雾烟中。

  鹭江水静月铺白。雪岭枫高霜染红。更感会公多雅意。烹茶相对话无穷。

7.关于湖北的诗句

  1、

  西湖北渚澄秋

  (宋·晁端礼·《满庭芳》)

  2、

  外湖北岭云多

  (宋·吴文英·《水龙吟》)

  3、

  湖南湖北春水多

  (宋·梁栋·《四禽言》)

  4、

  西湖北畔名园里

  (宋·杨万里·《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

  5、

  西湖北望三千里

  (宋·苏轼·《赠昙秀》)

  6、

  江南湖北道

  (宋·贺铸·《清商怨》)

  8.关于祭祀的诗句有哪些

  1、唐代 李峤《汾阴行》

  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

  2、宋代 张祁 《庐州诗》

  其后立良止,祭祀在宗枝。罪戮彼自取,祸福尚能移。

  3、唐代 杜甫《咏怀古迹五首》其四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武侯祠堂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4、唐代 韩愈《寄卢仝》

  至今邻僧乞米送,仆忝县尹能不耻。俸钱供给公私余,时致薄少助祭祀。

  5、宋代 陈藻《辛巳岁晚上坟》

  过淮不拟成僧去,挂纸谁能接迹行。多少陇头无祭祀,此来犹喜剩余生。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太白山:太白山,秦岭山脉最高峰,如鹤立鸡群之势冠列秦岭群峰之首。自古以来,太白山就以高、寒、险、奇、富饶、神秘的特点闻名于世、称雄华夏。太白山是黄河水系和长江水系分水岭最高地段,具低山、中山、高山等地貌类型,界限清楚、特点各异,特别是第四纪冰川活动所雕琢的各种地貌形态保留完整、清晰可辨。太白山南北两坡气侯迥然不同,随着海拔高度递增,气候类型按一定规律呈连续的带状分布。气候立体差异,使植物、动物分布也形成相应的垂直带谱。气侯、动植物的差异同时影响着地表岩石风化进程,并直接参与着不同类型土壤形成。以气侯为基因、以植被、土壤为标志的自然综合体的天然景观也在垂直位置构成不同类型景观带。诸如此,使得太白山动植物资源非常丰富。山上林木茂盛,中草药遍地皆是,尤其世界上仅存的孑遗植物——独叶草在太白山独有。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野生动物提供了充足食物,雉类之血雉、红腹角雉及兽类之大熊猫、金丝猴、羚牛等珍禽异兽于太白山繁衍生息。自19世纪始,国内外学者纷纷来太...

  2、霜叶红于二月花:杜牧诗: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色图。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远”写出了山路的绵长和山之深,“斜”与“上”呼应,写出了高而陡的山势。顺着这条山路极目而望,在白云飘浮缭绕之处,几椽芭屋若隐若现,不禁让人顿生亲切之感。但这前两句其实只是陪衬,后二句之枫林红叶方为此诗描写之重点。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尽染,真是满山云绵,如烁彩霞,竟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责任者邝自翔主题中国画,山水画来源安徽省图书馆版本安徽省图书馆2010年11月馆藏信息安徽省图书馆创建时间附注描述格式TIFJPG...

  3、武陵源: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位于中国中部湖南省西北部,东经110°20'30"~110°41'15"、北纬29°16'25"~29°24'25"之间。由张家界市的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慈利县的索溪峪自然保护区和桑植县的天子山自然保护区组合而成,后又发现了杨家界新景区。方圆369平方公里,奇山异峰3000多座,其中海拔在千米以上的有243座。由于武陵源地处石英砂岩与石灰岩结合部。景区北部大片石灰岩喀斯特地貌,经亿万年河流变迁降位侵蚀溶解,形成了无数的溶洞、落水洞、天窗、群泉。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森林覆盖率达67%。生长有野生动物400多种、木本植物850多种,有一级保护动物豹、云豹、黄腹角雉3种,二级保护动物大鲵、猕猴、穿山甲等25种。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伯乐树、南方红豆杉等5种,二级保护植物白豆杉、杜仲、厚朴等16种。武陵源被称为自然的迷宫、地质的博物馆、森林的王国、植物的百花园、野生动物的乐园。1992年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2004年被...

  4、洞庭湖:洞庭湖,古称云梦、九江和重湖,处于长江中游荆江南岸,跨岳阳、汩罗、湘阴、望城、益阳、沅江、汉寿、常德、津市、安乡和南县等县市。洞庭湖之名,始于春秋、战国时期,因湖中洞庭山(即今君山)而得名。洞庭湖北纳长江的松滋、太平、藕池、调弦四口来水,南和西接湘、资、沅、澧四水及汨罗江等小支流,由岳阳市城陵矶注入长江。洞庭湖古代曾号称“八百里洞庭”。20世纪90年代末,据水利部门测算,有面积2平方公里(一说2740平方公里)一般称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如果加上湘、资、沅、澧四水和“长江四口”1300多平方公里洪道面积(一说878万平方公里),两者合计,由有2平方公里(或4040平方公里)。湖盆周长为2公里,总容积220亿立方米,其中天然湖泊容积178亿立方米,河道容积42亿立方米。洞庭湖是长江流域重要的调蓄湖泊,具强大蓄洪能力,曾使长江无数次的洪患化险为夷,江汉平原和武汉三镇得以安全渡汛。洞庭湖是历史上重要的战略要...

  5、岳阳楼: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岳阳楼区洞庭北路,地处岳阳古城西门城墙之上,紧靠洞庭湖畔,下瞰洞庭,前望君山;始建于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历代屡加重修,现存建筑沿袭清光绪六年(1880年)重建时的形制与格局;因北宋滕宗谅重修岳阳楼,邀好友范仲淹作《岳阳楼记》使得岳阳楼著称于世。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汉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楼”、古代四大名楼之一,世称"天下第一楼"。岳阳楼主楼为长方形体,主楼高42米,进深54米,宽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顶覆琉璃黄瓦,构型庄重大方。岳阳楼内一楼悬挂《岳阳楼记》雕屏及诗文、对联、雕刻等;二楼正中悬有紫檀木雕屏,上刻有清朝书法家张照书写的《岳阳楼记》;三楼悬有毛泽东手书的杜甫《登岳阳楼》诗词雕屏,檐柱上挂“长庚李白书”对联“水...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