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公平正义的古诗佳句
1.世间好看事尽有,好听话极多,惟求一真字难得。——(清)申居郧
2.诚恳。不欺骗人;思想要纯洁公正;说话也要如此。——(美)富兰克林
3.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孟子
4.修身絜行,言必由绳墨。——宋·王安石
5.火不侵玉。——唐·刘禹锡
6.君子出处不违道而无愧。——宋·欧阳修
7.把爱拿走,我们的地球就变成一座坟墓。——白朗宁(英国)
8.正义是一种高尚的幻象。—— 特格纳
9.正义至高无上的尊号。——罗马帝国时期传记作家 伦理学家 普卢塔克
10.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庄子 渔父》
11.仁慈和正义是并辔齐驱的。—— 杜特斯
12.守法持正,嶷如秋山。——唐代文学家 刘禹锡 《司空奚公神道碑》
13.士穷乃见节义。——唐·韩愈
14.本性流露永远胜过豪言壮语。——(英)莱辛
15.真实之中有伟大,伟大之中有真实。——(法)雨果
16.真实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苏)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17.激浊扬清,嫉恶好善。——唐·吴兢
18.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淮南子·修务训》
19.奉公如法则上下平。——《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0.不别亲疏,不殊贵贱,一断于法。——《史记·太史公自序》
21.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刘向《说苑·正理》
22.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诸葛亮《后出师表》
23.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24.发号施令,在乎必行;赏德罚罪,在乎不滥。——包拯《论星变》
25.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2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27.人人好公,则天下太平;人人营私,则天下大乱。——刘鹗《老残游记》
28.公者无私之谓也,平者无偏之谓也。——清·何启
29.公与平者,即国之基址也。——清·何启
30.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宋)杨时
31.真诚是通向荣誉之路。——(法)左拉
32.真诚并不意味着要指责别人的缺点,但却意味着一定不恭维别人的缺点。
33.没有单纯、善良和真实,就没有伟大。——(俄)列夫·托尔斯泰
34.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宋·欧阳修
35.正义是人类最大的利益。——美国作家 韦伯斯特
36.平而后清,清而后明。——宋·司马光
37.水至平而邪者取法,镜至明而丑者无怒。——三国志
38.公正是施政的目的。——丹·笛福
39.虚荣告诉人们什么是荣誉;良心告诉人们什么是公正。——兰多
40.让我们记住,公正的原则必须贯彻到社会的最底层。——西塞罗
41.做事公正一小时,胜过祈祷五昼夜。——阿拉伯
42.一切背离了公正的知识都应叫做狡诈,而不应称为智慧。——柏拉图
43.力量来自公正。——林肯
44.公正是赏罚公明者的美德。——亚里士多德
45.高于道德的东西必须基于公正,包含公正,并通过公正的途径去获取。——享·乔治
46.对他人的公正就是对自己的施舍。——孟德斯鸠
47.在政府事务中,公正不仅是一种美德,而且是一种力量。——拿破仑
48.公正不但必须做到,为了令人信服,它还必须被人看到。——比奇科默
49.公其心,万善出。——明·方孝孺
50.言非法度不出口,行非公道不萌于心。——唐·杨炯
51.公之为言,公正无私也。——汉·班固
52.事在是非,公无远近。——唐·张九龄
53.有公心,必有公道。——晋·杨泉
54.目贵明,听贵聪,心贵公。——邓析子
55.以至公无私之心,行正大光明之事。——明·吕坤
56.一言得而天下服,一言定而天下听,公之谓也〈管子〉
57.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清·康有为
58.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宋·朱熹
59.治身莫先于孝,治国莫先于公。——宋·苏轼
60.天下事,坏于懒于私。——宋·朱熹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意味着:意味着,读音为yìwèizhe,汉语词语,意思是意指。意指。动词,代表;表示;标志着。多用于书面语,主语多为动词性短语,后面加名词、动词或动宾结构短语表示结果这一数字意味着生产提高了两倍政治环境的不稳定性对投资者意味着风险。教育部表示,购买学区房并不意味着能进优质学校。获得HSK六级证书意味着可以和中国学生一起进行专业学习。坚持意味着收获。结婚意味着承担家庭责任。科技发展意味着人类文明的进步。该信息未授权得到自41021653...
2、公正无私:公正无私,汉语成语,拼音是gōngzhèngwúsī,意思是办事公正,没有私心。出自战国·赵·荀况《荀子·赋》。《荀子·赋》:“公正无私,反见纵横。”《淮南子·修务训》:“若夫尧眉八彩,九窍通洞,而公正无私,一言而万民齐。”文心海洋《重回明末辽东·听教睢阳袁可立》:“杨太曦忙上前恭谨施礼道:‘但让我最为感到难得的还是大人不认权贵,只认王法的公正无私,铁面无情。”反义词:假公济私、贪赃枉法。近义词:大公无私、公而忘私、公事公办作宾语、定语、状语;用于为人处世示例在周秦之际的思想倒已经有很周密的一套想法,便是公正无私,不避亲怨,综核名实,信赏必罚。★郭沫若《论曹植》办事公正,没有私心。...
3、司马光: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涑水乡(今山西省夏县)人,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自称西晋安平献王司马孚之后代。宋仁宗宝元元年(1038年),进士及第,累迁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官至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祐元年(1086年),去世,追赠太师、温国公,谥号文正。名列“元祐党人”,配享宋哲宗庙廷,图形昭勋阁;从祀于孔庙,称“先儒司马子”;从祀历代帝王庙。为人温良谦恭、刚正不阿;做事用功,刻苦勤奋。以“日力不足,继之以夜”自诩,堪称儒学教化下的典范。生平著作甚多,主要《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稽古录》、《涑水记闻》、《潜虚》等。司马光彩像宋真宗天禧三年(1019年)十月十八日,司马光出生于光州光山(今河南光山县),此时其父司马池任光山县令,所以给他起名光;六岁时,司马...
4、欧阳修:欧阳修(1007年8月6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景德四年(1007年)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省绵阳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于宋仁宗天圣八年(1030年)以进士及第,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死后累赠太师、楚国公,谥号“文忠”,故世称欧阳文忠公。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其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公集》传世。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欧阳...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