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阅读的诗句锦集3篇

非凡网 77 0

关于读书的优美诗句大全

  读书使人进步,读书让我们学习到知识,增长见识,让我们能够过阅读来提升自己。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关于读书的优美诗句大全,欢迎阅读参考!

  1、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裴说《句》

  2、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汪莹《示儿》

  3、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孟郊《劝学》

  4、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刘过《书院》

  5、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刘岩《杂诗》

  6、人读等身书,如将兵十万。——彭兆荪《读书》

  7、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8、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姚合《别贾岛》

  9、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10、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陶渊明《杂诗》

  11、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法式善《读书》

  12、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适《答侯少府》

  13、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袁枚《遣怀杂诗》

  14、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许浑《寄殷尧藩》

  15、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杨循吉《题书橱》

  16、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7、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陶渊明《读山海经》

  18、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9、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韩愈《符读书城南》

  20、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王安石《寄吴冲卿》

  21、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2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于谦《观书》

  2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2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25、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袁枚《寒夜》

  26、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7、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8、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陆九渊《读书》

  29、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潘际云《厂桥》

  30、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31、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诗》

  32、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33、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34、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35、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杨继盛《言志诗》

  36、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37、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3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39、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40、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薛令之《草堂吟》

  41、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宋应星《怜思诗》

  42、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43、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44、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观书有感》

  4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46、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杜荀鹤《书斋即事》

  47、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4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和董传留别》

  49、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50、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杜荀鹤《闲居书事》

  51、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52、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平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53、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54、读书不放一字过,闭户忽惊双鬓秋。——宋·陆游《寄题吴斗南玩芳亭》

  55、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56、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57、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58、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59、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60、窗间白发催愁境,烛底苍头劝读书。——明·汤显祖《正觉寺示弟儒祖》

  61、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62、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63、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64、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65、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66、别来十年学不厌,读破万卷诗愈美。——苏轼《送任极通判黄州兼寄其兄孜》

  67、怜君白面一书生,读书千卷未成名。——岑参《与独孤渐道别长句兼呈严八侍御》

  68、寒梅也不禁,何只君瑟缩?读书小窗前,不见青矗矗。——环山樵《薛宝钗·雪竹》

  69、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70、二客东南名胜,万卷诗书事业,尝试与君谋。——辛弃疾《水调歌头·舟次扬州和人韵》

  71、地炉茶鼎烹活火,一清足称读书者。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翁森《四时读书乐》

  72、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明·于谦《观书》

  73、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读书》

  74、细雨无尘驾小车,厂桥东畔晚行徐。奚童悄向舆夫语,莫典春衣又买书?——清·潘际云《厂桥》

  75、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唐·颜真卿《劝学》

  76、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宋·朱熹《劝学诗》

  77、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宋·朱熹《观书有感》

  78、一个浑身有几何,学书不就学兵戈。南思北想无安着,明镜催人白发多。——明·宋应星《怜愚诗》

  79、读律看书四十年,乌纱头上有青天。男儿欲画凌烟阁,第一功名不爱钱。——明·杨继盛《言志诗》

  80、萧索空宇中,了无一可悦!历览千载书,时时见遗烈。——陶渊明《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

  81、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82、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唐·杜荀鹤《闲居书事》

  83、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唐·王贞白《白鹿洞诗》

  84、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85、木之就规矩,在梓匠轮舆。人之能为人,由腹有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唐·韩愈《符读书城南》

  86、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87、尹家在皋桥,喧阗井市区。何以掩市声,充楼古今书。左陈四五册,右倾三两壶。——明·文徵明《饮子畏小楼》

  88、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89、春读书,兴味长,磨其砚,笔花香。读书求学不宜懒,天地日月比人忙。燕语莺歌希领悟,桃红李白写文章。——民国·熊伯伊《四季读书歌》

  90、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宋·刘过《书院》

  91、有书堆数仞,不如读盈寸。读书虽可喜,何如躬践履。——清·刘岩《杂诗》

  92、力学如力耕,勤情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捻时。——宋·刘过《书院》

  93、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唐·韩愈《劝学诗》

  94、当怒读则喜,当病读则痊。恃此用为命,纵横堆满前。——明·杨循吉《题书橱》

  95、物变极万殊,心通才一曲。读书谓已多,抚事知不足。——宋·王安石《寄吴冲卿》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陶渊明:陶渊明(约365—427年),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被誉为“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是江西首位文学巨匠。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酉阳桃花源五柳广场雕塑渊明曾祖或为陶侃(尚存争议,但二者的亲缘关系是肯定的)。外祖父孟嘉,晋代名士,娶陶侃第十女。祖父做过太守(祖父名字有二说,或名岱或名茂),父亲是个“寄迹风云,寘兹愠喜”的人,具体事迹已不可考。有一庶妹,小渊明三岁,后嫁给程姓人家,故陶诗文提及她时称程氏妹。就其父尚有一妾看来,渊明最初的家境不算太坏。八岁时渊明父去世,家境逐渐没落。十二岁庶母辞世,渊明后来作文章回忆这段往事时写道:“慈妣早世,时尚孺婴。我年二六,...

  2、颜真卿:颜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羡门子,别号应方,琅琊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人,出生于京兆万年(今陕西省西安市)。唐朝名臣、书法家,秘书监颜师古五世从孙、司徒颜杲卿从弟。颜真卿出身琅琊颜氏,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年)登进士第,历任监察御史、殿中侍御史。后因得罪权臣杨国忠,被贬为平原太守,世称“颜平原”。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后至凤翔,被授为宪部尚书。唐代宗时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兴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晓谕叛将李希烈,凛然拒贼,终被缢杀。他遇害后,嗣曹王李皋及三军将士皆为之痛哭。追赠司徒,谥号“文忠”。颜真卿书法精妙,擅长行、楷。初学褚遂良,后师从张旭,得其笔法。其正楷端庄雄伟,行书气势遒劲,创“颜体”楷书,对后世影响很大。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又与柳公权并称“颜柳”,被称为“颜筋柳骨”。又善诗文,有《韵海镜源》《礼乐集》...

  3、阅读: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与知识的活动。它是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主要是文字和图片,也包括符号、公式、图表等。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阅读可以分成三种方法:第一种是信息式阅读法。这类阅读的目的只是为了了解情况。我们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对于大多数这类资料,读者应该使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电子扫描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任何人想及时了解当前形势或者研究某一段历史,速读法是不可少的,然而,是否需要中断、精读或停顿下来稍加思考,视所读的材料而定。第二种是文学作品阅读法。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时应该非常缓慢,自己...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