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河北诗句集合80条

非凡网 61 0

三国志河北诗句

  唐诗《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原文翻译及鉴赏

  【作品简介】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是唐代诗人李颀创作的七言古体长诗。此诗主要描写董大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的情景,用文字描绘音乐效果,来赞赏他高妙动人的演奏技艺;同时以此寄房琯,也带有为他得遇知音而高兴的心情。全诗描写细致入微,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浑然天成。

  【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李颀与王维、高适、王昌龄等着名诗人皆有来往,诗名颇高。其诗内容涉及较广,尤以边塞诗、音乐诗获誉于世。擅长五、七言歌行体。赵郡(今河北赵县)人,一说东川(今四川三台一带)人。少时家本富有,后结识富豪轻薄子弟,倾财破产。后刻苦读书。隐居颍阳(今河北南许昌)苦读10年,于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年)考取进士,曾任新乡县尉。任职多年,没有升迁,晚年仍过隐居生活。他一生交游很广,当时着名诗人王昌龄、高适、王维等都与他关系密切。李颀性格疏放超脱,厌薄世俗。他的诗以边塞诗成就最大,奔放豪迈,慷慨悲凉,最着名的有《古从军行》 、 《古意》 、 《塞下曲》等。李颀还善于用诗歌来描写音乐和塑造人物形象。他以长歌着名,也擅长短诗,他的.七言律诗尤为后人推崇。 《全唐诗》中录存李颀诗三卷,后人辑有《李颀诗集》 。

  【原文】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偷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解】:

  1、弄:乐曲。(“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王褒《洞箫赋》)

  2、房给事:姓房名琯,任给事中之职。

  3、蔡女:蔡琰(蔡文姬)。相传蔡琰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4、有:通“又”。(“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

  5、戍:边戍哨所。

  6、苍苍:衰老、残破貌。

  7、烽火:借代烽火台。

  8、荒:边陲、边疆。(“乞赐褒奖,以慰边荒。”《三国志》)

  9、沉沉:低沉、阴沉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0、摵摵:落叶之声。

  11、言:语助词。(“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12、更:gèng连词,与、和。(“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杨万里《春兴》)

  13、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宫使驱将惜不得。”白居易《卖炭翁》)

  14、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是且非邪。”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15、酸:悲痛、悲伤。(“日磾观状,益增酸哽。”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

  16、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17、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

  18、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19、迸泉:喷涌出的泉水。

  20、飒飒:飞舞貌。(“飒沓矜。”鲍昭《飞鹤赋》)

  21、木末:树梢。(“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李贺《十二月乐辞·七月》)

  22、呦呦:鹿鸣声。

  23、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

  24、凤凰池:中书省。(“中书监令掌赞诏令。。。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谓之“凤凰池”焉。”杜佑《通典》)

  25、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26、高才:指房琯。

  27、脱略:轻慢,不在意。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

  “蔡女昔造胡笳声”至“大荒沉沉飞雪白。”六句单写《胡笳十八拍》曲子本身的精妙之处。“汉使断肠对归客。”一句,有言“归客”即蔡文姬,取文姬归汉之故。细想之似为不妥:文姬归汉,“汉使”有何断肠之处?施同以为,此“汉使”“归客”都应同前句之“胡人”是虚指。即言:胡人闻《胡笳十八拍》而落泪,汉朝在胡的使臣们看见他人归汉,闻之更加思乡断肠。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十八句写董大抚琴之高技。“董夫子,通神明,深山偷听来妖精。”两句为因果关系,后句是“深山妖精来偷听”的倒装。“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两句直写琴声,其声如“夜失群雏雁之酸嘶,胡儿之断绝恋母声。”“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两句用典,是写琴意。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是“寄房给事语”。前两句突写房琯位高权重,后两句与前语构成转折关系。“日夕望君抱琴至”的原因有二:一是董大琴技神妙;二是“高才脱略名与利”。是继续对董大的肯定,更是对房琯人品的赞美。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偷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解】:

  1、蔡女:蔡琰(文姬)。

  2、拍:乐曲的段落。

  3、商弦、角羽:古以宫商角徵羽为五音。

  4、叶落声,喻琴声。

  5、逻娑:今西藏拉萨市。

  6、东掖垣:房 任给事中,属门下省。

  7、凤凰池:凤池,因接近皇帝之故而得此名。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 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 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 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 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 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 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 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 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 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 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 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 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 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 才高不为名利约束, 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

  全诗写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意在描摹琴声,明以赞董大,暗以颂房。

  全诗巧妙地把董大之演技、琴声,以及历史背景、历史人物的感情结合起来,既 周全细致又自然浑成。最后称颂房 ,也寄托自身的倾慕之情。诗以惊人的想象力, 把风云山川,鸟兽迸泉,以及人之悲泣,人为描摹琴声的各种变化,使抽象的`琴声变 成美妙具体的形象,使读者易于感受。是一首较早描写音乐的好诗。

  唐诗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由李颀创作,这首诗是董大以琴弹奏《胡笳弄》这一历史名曲。

  《听董大弹胡笳声兼寄语弄房给事》

  作者:李颀

  蔡女昔造胡笳声,一弹一十有八拍。

  胡人落泪沾边草,汉使断肠对归客。

  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沈沈飞雪白。

  先拂商弦后角羽,四郊秋叶惊摵摵。

  董夫子,通神明,深山x听来妖精。

  言迟更速皆应手,将往复旋如有情。

  空山百鸟散还合,万里浮云阴且晴。

  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

  川为静其波,鸟亦罢其鸣。

  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

  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堕瓦。

  迸泉飒飒飞木末,野鹿呦呦走堂下。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

  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

  【注解】:

  1、弄:乐曲。(“时奏狡弄,则彷徨翱翔。”王褒《洞箫赋》)

  2、房给事:姓房名琯,任给事中之职。

  3、蔡女:蔡琰(蔡文姬)。相传蔡琰在匈奴时,感胡笳之音,作琴曲《胡笳十八拍》。

  4、有:通“又”。(“割地朝者三十有六国。”《韩非子》)

  5、戍:边戍哨所。

  6、苍苍:衰老、残破貌。

  7、烽火:借代烽火台。

  8、荒:边陲、边疆。(“乞赐褒奖,以慰边荒。”《三国志》)

  9、沉沉:低沉、阴沉貌。(“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柳永《雨霖铃》)

  10、摵摵:落叶之声。

  11、言:语助词。(“既盟之后,言归于好。”《左传》)

  12、更:gèng连词,与、和。(“着尽工夫是化工,不关春雨更春风。”杨万里《春兴》)

  13、将:语助词,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或进行。(“宫使驱将惜不得。”白居易《卖炭翁》)

  14、且:表选择关系的连词,抑或、或者。(“是且非邪。”韩愈《朱文公校昌黎先生集》)

  15、酸:悲痛、悲伤。(“日磾观状,益增酸哽。”朱敬范《朱岱林墓志铭》)

  16、断绝:不连贯,时断时续。

  17、乌孙:汉代西域国名。汉武帝钦命刘细君为公主和亲乌孙昆莫。

  18、逻娑:唐时吐蕃首府,即今西藏拉萨。唐文成公主、金城公主皆远嫁吐蕃。

  19、迸泉:喷涌出的泉水。

  20、飒飒:飞舞貌。(“飒沓矜。”鲍昭《飞鹤赋》)

  21、木末:树梢。(“好花生木末,衰蕙愁空园。”李贺《十二月乐辞·七月》)

  22、呦呦:鹿鸣声。

  23、东掖:指门下省。门下省为左掖,在东。

  24、凤凰池:中书省。(“中书监令掌赞诏令。。。多承宠任,是以人因其位,谓之“凤凰池”焉。”杜佑《通典》)

  25、青琐门:汉时宫门,这里指唐宫门。

  26、高才:指房琯。

  27、脱略:轻慢,不在意。

  【韵译】:

  当年蔡琰曾作胡笳琴曲,弹奏此曲总共有十八节。

  胡人听了泪落沾湿边草,汉使对着归客肝肠欲绝。

  边城苍苍茫茫烽火无烟,草原阴阴沉沉白雪飘落。

  先弹轻快曲后奏低沉调,四周秋叶受惊瑟瑟凋零。

  董先生通神明琴技高妙,深林鬼神也都出来偷听。

  慢揉快拨十分得心应手,往复回旋仿佛声中寓情。

  声如山中百鸟散了又集,曲似万里浮云暗了又明。

  象失群的雏雁夜里嘶叫,象胡儿恋母痛绝的哭声。

  江河听曲而平息了波澜,百鸟闻声也停止了啼鸣。

  仿佛乌孙公主远怀故乡,宛如文成公主之怨吐蕃。

  幽咽琴声忽转轻松潇洒,象大风吹林如大雨落瓦。

  有如迸泉飒飒射向树梢,有如野鹿呦呦鸣叫堂下。

  长安城比邻给事中庭院,皇宫门正对中书省第宅。

  房琯才高不为名利约束,昼夜盼望董大抱琴来奏。

  【评析】:

  “蔡女昔造胡笳声”至“大荒沉沉飞雪白。”六句单写《胡笳十八拍》曲子本身的.精妙之处。“汉使断肠对归客。”一句,有言“归客”即蔡文姬,取文姬归汉之故。细想之似为不妥:文姬归汉,“汉使”有何断肠之处?施同以为,此“汉使”“归客”都应同前句之“胡人”是虚指。即言:胡人闻《胡笳十八拍》而落泪,汉朝在胡的使臣们看见他人归汉,闻之更加思乡断肠。

  “先拂商弦后角羽”至“野鹿呦呦走堂下。”十八句写董大抚琴之高技。“董夫子,通神明,深山x听来妖精。”两句为因果关系,后句是“深山妖精来x听”的倒装。“嘶酸雏雁失群夜,断绝胡儿恋母声。”两句直写琴声,其声如“夜失群雏雁之酸嘶,胡儿之断绝恋母声。”“乌孙部落家乡远,逻娑沙尘哀怨生。”两句用典,是写琴意。

  “长安城连东掖垣,凤凰池对青琐门。高才脱略名与利,日夕望君抱琴至。”是“寄房给事语”。前两句突写房琯位高权重,后两句与前语构成转折关系。“日夕望君抱琴至”的原因有二:一是董大琴技神妙;二是“高才脱略名与利”。是继续对董大的肯定,更是对房琯人品的赞美。

  《别董大》唐诗鉴赏

  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高适诗鉴赏:

  高适一生交游甚众,极重友谊。民间不但传颂着他与李白、杜甫等一代大诗人在汴州聚首同游的佳话,而且他与当时弹琴名手董庭兰之间的友谊也被视为美谈。《别董大》这首诗就是诗人给董庭兰送行时的赠言。

  全诗四句,可分两层。

  诗的前两句着重写送别时的景色。首句“千里黄云白日曛”视野开阔,充分展现了西北黄土高原上风卷尘沙入云端的独特地域风光。“白日曛”三字给辽阔的黄土高原增添了迷茫暗淡的色彩。第二句“北风吹雁雪纷纷”,写出了送别的时令和气候。作者写天气骤变,也象征董大处境的恶劣。朔风劲吹,大雪纷飞,本来已经够凄凉的了,耳边又传来鸿雁的阵阵悲鸣,则更令远行人大有孤雁离群之孤寂无依感。雁总是群飞的,它使整个画面都沉浸在依依惜别的感情氛围中,令人在鸿雁的悲鸣声中联想到友谊。第一层这两句诗景中寓情,以情写景,场景空旷,笔力粗犷,但在粗犷中却又透出缕缕缠绵的情思,使送别的情调益发浓重。

  诗的第二层感情基调和深沉抑郁转向放达高远。

  第二层的两句诗主要是对董庭兰辞友远行的安慰与鼓励。“莫愁前路无知己”安慰董大在前进的道路上处处都会遇到知心朋友;“天下谁人不识君”既是对第三句的补充,又是对董庭兰盖世美誉的赞扬,也是对友人光明前途的`预言。诗的三、四句互为因果关系,第三句是果,第四句为因。倒置的句式,进一步表现董庭兰广交良友,珍重友谊。

  落日黄云,大野苍茫,唯北方冬日有此景象。此情此景,若稍加雕琢,即不免斫伤气势。高适于此自是高手。日暮黄昏,且又大雪纷飞,于北风狂吹中,唯见遥空断雁,出没寒云,使人难禁日暮天寒、游子何之之感。以才人而沦落至此,几使人无泪可下,亦唯如此,故知己不能为之甘心。头两句以叙景而见内心之郁积,虽不涉人事,已使人如置身风雪之中,似闻山巅水涯有壮士长啸。此处如不用尽气力,则不能见下文转折之妙,也不能见下文言辞之婉转,用心之良苦,友情之深挚,别意之凄酸。后两句于慰藉之中充满信心和力量。因为是知音,说话才朴质而豪爽。

  又因其沦落,才以希望为慰藉。

  这首诗之所以卓绝,是因为高适“多胸臆语,兼有气骨”(殷璠《河岳英灵集》)、“以气质自高”(《唐诗纪事》),因而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如果不是诗人内心的郁积喷薄而出,如何能把临别赠语说得如此体贴入微,如此坚定不移?又如何能使此朴素无华之语言,铸造出这等冰清玉洁、醇厚动人的诗情!

  和高适同时代的唐诗人李欣也曾作《听董大弹胡笳兼寄语弄房给事》一诗,诗中通过描述董庭兰的美妙琴声,高超琴艺来表现董庭兰的为人和美好心灵。

  如果说李颀对董大的评价是形象、具体的话,那么,高适的评价则是概括的、凝炼的。

  这首诗的意境高远,感情真挚,情景交融,语言纯朴,可谓赠别唐诗中的上乘之作。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长安城:长安,是西安的古称,是历史上第一座被称为“京”的都城,也是中国城市建置市(商业区)与坊(住宅区)分设典型。周文王时就定都于此,筑设丰京,武王即位后再建镐京,合称丰镐。汉高祖五年(前202年)置长安县,在渭河南岸、阿房宫北侧、秦兴乐宫的基础上兴建长乐宫,高祖七年(前200年)营建未央宫,同年国都由栎阳迁移至此,因地处长安乡,故名长安城,取意“长治久安”。长安是十三朝古都,是中国历史上建都朝代最多,建都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都城,居中国四大古都之首,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民族的摇篮,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隋唐时期世界最大的城市。长安是举世闻名的世界四大文明古都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早确定的“世界历史名城”和国务院最早公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之一。长安是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7000年前的仰韶文化时期已出现城垣雏形,有3100多年建城史和1100多年的国都史,作为中国首都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一千多年,被誉为天然历史博物馆,是国际...

  2、三国志:《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著,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曹魏、蜀汉、东吴纪传体断代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蜀汉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陈寿前半生是在蜀汉度过,入仕后,受宦官黄皓排挤而不得志。蜀汉灭亡后,陈寿历任著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著《三国志》。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为了避免曹魏的《魏书》与南北朝时期北魏的《魏书》相互混淆,北宋王朝在咸平六年(1003年)将三书合为一书,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三国志》也是二十四史中最为特殊的一部,因为其过于简略,没有记载王侯、百官世系的“表”,也没有记载经济、...

  3、蔡文姬:蔡文姬(生卒年不详),名琰,字文姬(一说字昭姬)。陈留郡圉县人,东汉末年女性文学家,文学家蔡邕之女。博学多才,擅长文学、音乐、书法。初嫁于卫仲道,丈夫死后回家。东汉末中原大乱诸侯割据,原本归降汉朝的南匈奴趁机叛乱,蔡文姬为匈奴左贤王所掳,生育两个孩子。曹操统一北方后,花费重金赎回,嫁给董祀。《隋书·经籍志》著录有《蔡文姬集》一卷,今已失传,只有《悲愤诗》二首和《胡笳十八拍》。文姬归汉的故事,广为流传。清代画家李坚绘《文姬思汉图》蔡文姬为人博学多才而又精通音律,早期嫁给河东卫仲道,卫仲道早亡,二人又没有子嗣,于是蔡琰回到自己家里。兴平二年(195年),中原先后有董卓、李傕等作乱关中,属国南匈奴趁机叛乱劫掠,蔡琰被匈奴左贤王掳走。蔡琰在北方生活了有十二年之久,并生下两个孩子。建安十一年(207年),曹操向来喜爱文学、书法,常与蔡琰的父亲蔡邕有文学、书法上的交流。曹操见蔡邕没有子嗣,用金璧从南匈奴那里将蔡琰赎回来,并将蔡琰嫁给董祀。而...

  4、河北:河北,简称“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石家庄。位于中国华北地区,界于北纬36°05′-42°40′,东经113°27′-119°50′之间,环抱首都北京,东与天津毗连并紧傍渤海,东南部、南部衔山东、河南两省,西倚太行山与山西为邻,西北部、北部与内蒙古交界,东北部与辽宁接壤,总面积88万平方千米。截至2021年末,河北省常住人口7448万人。河北地处华北平原,东临渤海、内环京津,西为太行山,北为燕山,燕山以北为张北高原,是中国唯一兼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地跨海河、滦河两大水系。河北省地处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地处沿海开放地区,是中国经济由东向西梯次推进发展的东部地带,是中国重要粮棉产区。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设立河北雄安新区。2019年8月,国务院新设中国(河北)自由贸易试验区。截至2020年6月,河北省下辖11个地级市,共有49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91个县、6个自治县。唐朝...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