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友谊的古诗词有哪些
1.嘤嘤鸣矣,求其友声------《诗经。小雅。伐木》
2.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
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卫风。木瓜》
4.结交在相知,骨肉何必亲------汉乐府民歌《箜篌谣》
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三国。魏。曹植《赠白马王彪》
6.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7.相知无远近,万里尚为邻------唐。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8.少年乐新知,衰暮思故友------唐。韩愈《除官赴阙至江州寄鄂岳李大夫》
9.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唐。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10.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唐。白居易《琵琶行》
11.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唐。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1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徒步归行》
13.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平------清。翁照《与友人寻山》
14.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王风。采葛》
15.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汉。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16.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
17.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唐。王维《相思》
18.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唐。李白《长干行》
1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宋。欧阳修《生查子》
20.一日不思量,也攒眉千度------宋。柳永《昼夜乐》
2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唐。李商隐《无题二首》
22.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唐。崔护《题都城南庄》
2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唐。李商隐《无题》
24.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唐。刘禹锡《竹枝词》
25.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
26.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唐。白居易《长恨歌》
27.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唐。李益《写情》
28.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宋。秦观《鹊桥仙》
29.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唐。白居易《长恨歌》
30.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宋。柳永《凤栖梧》
拓展阅读
说明:以下内容为本文主关键词的百科内容,一词可能多意,仅作为参考阅读内容,下载的文档不包含此内容。每个关键词后面会随机推荐一个搜索引擎工具,方便用户从多个垂直领域了解更多与本文相似的内容。
1、汉乐府:汉乐府,是指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少府下辖中专门管理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公元前112年,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乐府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公元前112年,乐府正式成立于西汉汉武帝时期,收集编纂各地汉族民间音乐、整理改编与创作音乐、进行演唱及演奏等。汉乐府指由汉时乐府机关所采制的诗歌。这些诗,原本在民间流传,经由乐府保存下来,汉代叫做“歌诗”,魏晋时始称“乐府”或“汉乐府”。后世文人仿此形式所作的诗,亦称“乐府诗”。“乐府”是汉武帝时设立的一个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它搜集整理的诗歌,后世就叫“乐府诗”,或简称“乐府”。它是继《诗经》《楚辞》而起的一种新诗体。汉乐府是继《诗经》之后,古代民歌的又一次大汇集,不同于《诗经》的是,它开创了诗歌现实主义的新风。...
2、白居易: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1988年,日本中国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白居易画像唐代宗大历七年(772年)正月,白居易出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世敦儒业”的中小官僚家庭。白居易出生之后不久,家乡便发生了战争。藩镇李正己割据河南十余州,战火烧得民不聊生。白居易二岁时,任巩县令的祖父卒于长安,紧接他的祖母又病故。白居易的父亲白季庚先由宋州司户...
3、长恨歌:《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全诗形象地叙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爱情悲剧。诗人借历史人物和传说,创造了一个回旋宛转的动人故事,并通过塑造的艺术形象,再现了现实生活的真实,感染了千百年来的读者,诗的主题是“长恨”。该诗对后世诸多文学作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恨歌(唐)白居易汉皇(1)重色思倾国(2),御宇(3)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4)天生丽质(5)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6)无颜色。春寒赐浴华清池(7),温泉水滑洗凝脂(8)。侍儿(9)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10)时。云鬓花颜金步摇(11),芙蓉帐(12)暖度春宵。春宵(13)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后宫佳丽三千人(14),三千宠爱在一身。金屋(15)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姊妹弟兄皆列土(16),可怜(17)光彩生门户。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18)。骊宫(19)高处...
4、李商隐:李商隐(约813年~约858年),字义山,号玉谿生,怀州河内(今河南省沁阳市)人。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开成二年(837年),进士及第,起家秘书省校书郎,迁弘农县尉,成为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岳父)幕僚。卷入“牛李党争”的政治旋涡,备受排挤,一生困顿不得志。大中末年,病逝于郑州。李商隐是晚唐乃至整个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诗美的诗人。擅长诗歌写作,骈文文学价值颇高。其诗构思新奇,风格秾丽,尤其是一些爱情诗和无题诗写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但部分诗歌(以《锦瑟》为代表)过于隐晦迷离,难于索解,至有“诗家总爱西昆好,独恨无人作郑笺”之说。李商隐唐元和十一年(816年),李商隐三岁左右,随父李嗣赴浙。不到十岁,李嗣去世。李商隐只得随母还乡,过着艰苦清贫的生活。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李商隐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李商隐“五岁诵经书,七岁弄笔...
标签: 诗词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