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刘坐啸虎生风,四海无人角两雄。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
上面这首刚猛遒劲,才气纵横的诗词,既不是盛唐诗人的作品,也不是大宋时代的产物,它的作者是元朝人。
金末元初有一位大文豪,他写了这首诗,这个人就是元好问。
今天我们就聊聊元好问和他的这首诗。
元好问的诗词水平被称为“一代文宗”,在金末元初的时代堪称文坛领袖,享誉一时。
他的作为金国重臣,在国家灭亡后拒绝了元朝的拉拢,选择了洁身自好。他的诗词大多是感慨国家沦丧,怀恋故国,叹息人生的内容,格调多为婉约悲戚。
但是我们开篇所列诗词却是例外,这首诗气势非凡,刚猛遒劲,算是元好问诗词的另一面。
这首诗出自他的作品《论诗三十首》,诗词里面讲了三国魏晋时代的两个著名人物,以及一段文坛佳话。
所谓“曹刘坐啸虎生风”,指的是曹植和刘琨,曹植作为建安七子之一,才华歌赋流传千古,被誉为“才高八斗”,而刘琨是晋朝末年人物,他以忠贞抗争著名,而对于他的文学成就总体评价不及曹植。
但是元好问却为刘琨鸣不平,认为刘琨之才不输曹植,堪称“两雄”,所以才说“四海无人角两雄”。
“可惜并州刘越石,不教横槊建安中”一句,刘越石即刘琨字号,建安是汉献帝年号,即曹植生活的时代,而横槊则指曹氏横槊赋诗,这句诗的意思很明白,可惜了刘琨没有生在建安年间,错过了那个风流多情,群星璀璨的时代,未能成为群星中的一颗。
刘琨最著名的事迹大概就是与祖逖“闻鸡起舞”的故事了,出身豪门的刘琨少年时便胸怀大志,希望报效国家。他活跃的年代正是北方胡人崛起,西晋灭亡,天下大乱的时代。
刘琨在西晋灭亡后,以并州刺史的身份在山西地区坚持树立晋朝旗号,与胡人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当时北方不少汉人赖其活命,并州地区堪称五胡十六国时代北方的一座孤舟。
元好问写这首诗,表面是赞扬刘琨的文采,其实又何尝不是以刘琨为榜样,学习刘琨在国家沦丧之际,坚贞不屈的气节呢?
同时元好问也叹息自己,未能有机会像刘琨那样,统领一方为金国做最后的斗争。
这首诗在写文章诗词的背后,还是对于政治的渴望。
从元好问与刘琨类比自己的角度也可以看出来,金国末年的汉人早已将金王朝视为中国正统,反将元朝视为“胡人”,这其实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华文明强大的融合能力。
标签: 元朝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