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中国古典诗歌题材大全及内容《补充》

非凡网 61 0

一 哲理诗

哲理诗是表现诗人的哲学观点、反映哲学道理的诗。这类诗词内容深沉浑厚、含蓄隽永,多将抽象的哲学道理蕴含于鲜明的艺术形象之中。篇幅短小精悍,大都是四句的绝句,如苏轼的《题西林壁》。

二 隐逸诗

隐逸诗是古代的一些文人因对封建统治不满而归隐田园生活,或者描绘田园自然风光,或者描绘一些隐者人物形象,以隐居生活为题材的一类诗诗词。这类诗词中既有对秀美风光的描写,也有对时代的不满,还有表现抑郁不得志的情怀。如陆游的纪游抒情之作《游山西村》。

三 民生诗

“民生”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关注民生就是关注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古代不乏关注民生的诗人,从他们的诗句中能看到诗人对劳动人民有着深切的同情和关怀。例如:“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四 题画诗

由画家本人或他人题上一首诗。诗的内容或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谈论艺术的见地,或咏叹画面的意境。这种题在画上的诗就叫题画诗。它题画诗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

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诗情画意,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苏轼的《惠崇春江晓景》

五 干谒诗

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现代的自荐信 一些文人为了求得进身的机会,往往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向达官贵人呈献诗文,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以求引荐。干谒诗是时代和历史相互作用的产物,一方诗面,士子们以之铺垫进身的台阶,因而言词颇多限制,作起来往往竭尽才思;另一方面,由于阅读对象或为高官显贵,或为社会贤达,干谒诗大多表现出含蓄的美学特征,作者也常以比体为之。如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六 贬谪诗

贬谪诗是指古代文人被贬后所写的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诗。古代的知识分子大都以做官为最高理想,他们一旦靠读书做上官以后,就进入到沉浮的宦海之中,稍不留神就有遭遇贬谪的危险。这是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所造成的悲剧结4t局,是高远志向无法在现实政治中得以实现的命运悲态。体现在贬谪诗人作品中的悲剧感主要是对人生遭遇的感慨和自我生命的悲叹。贬谪诗一般有三大要素:政治前途黯淡,诗人内心痛苦,贬谪之地自然环境恶劣。如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七 遗民诗

一般特指宋元之际、明清之际这两个时期的遗民诗歌。宋元易代后,在异族政治统治和中原文化沦丧的双重失落之下,遗民诗人产生了对故国浓重的依恋情怀。由于复国无望,遗民们避居山中,不食周粟,保持气节。由明入清的诗人,一方HT面保持自己的民族气节,对明末清初的战乱和民生疾苦铭刻在心,对清统治者在政治上采取不合作态度,拒绝入仕为官;一方面用诗歌揭露清兵暴行,颂扬抗清英烈,寄托故国哀思。诗风慷慨苍凉、激昂悲壮。如文天祥的《过零丁洋》。

八 讽喻诗

讽喻诗是作者对世态、人生等进行真知灼见的探索,或从正面作出评判,或从侧面发出讽刺而撰写的诗篇。鲁迅先生指出:“讽刺的生命是真实;不必是曾有的实事,但必须是会有的实情。所以它既不是‘捏造’,也不是‘诬蔑’;既不是‘揭发阴私’,也不是专记骇人听闻的所谓‘奇闻’或‘怪现状’。”而是针对“在那时却已经是不合理,可笑,可鄙,甚至可恶”的事情,加以提炼、夸张而形成讽刺。发扬真善美,抨击假恶丑,这是人类进步的必然;关注社会,心系民众,针砭时弊,更是历代进步作家的共同使命。如白居易的《卖炭翁》。

标签: 诗歌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