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楚辞大全图解评屈宋李杜诗谁高

非凡网 22 0

屈原楚辞大全图解评屈宋李杜诗谁高

  屈宋辞赋悬日月,李杜诗篇耀九州,中华文明辉煌时,诗人天下显身手。

  三 、屈宋李杜诗谁高――楚国诗歌与唐朝诗歌的比较

  众所周知,我国诗歌创作的第一个繁荣高潮期是周代的风雅颂,第二个繁荣高潮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歌创作活动期(前后数十年,历经楚怀王、楚顷襄王两个时期),第三个繁荣高潮就是唐诗,再以后则是宋词。

  比较楚辞与唐诗的艺术特色和艺术成就,是一项非常有趣的事情,同时也是一件工程量相当重的工作。显然,这不是本书本章节所能承担的。为此,我们这里主要通过唐代诗人李白、杜甫对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评论,来粗略地探讨一下有关的问题。

  1 、杜甫论宋玉

  杜甫,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712年生于河南巩县,祖籍襄阳,举进士不第,漫游各地,后寓居长安。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后,杜甫谒见肃宗,官授左拾遗。长安收复后,杜甫出任华州司功参军,旋即弃官,后移居成都,一度任职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晚年携家出蜀入楚,770年病死湘江途中。杜甫著有《杜工部集》,是唐代诗坛影响力仅次于李白的大诗人,后人常以李杜并称。

  公元765年,杜甫带家人离开成都草堂,沿岷江、长江而下。次年杜甫寓居夔州(三峡一带)时,曾创作《咏怀古迹五首》,对宋玉、王昭君、刘备、诸葛亮、庾信在当地活动留下的古迹,抒发怀念感慨之情,其中第二首咏怀的就是宋玉:“摇落深知疏远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不难看出,杜甫诗中“摇落”一词直接用的是宋玉《九辩》里的词汇,“怅望千秋”指的是宋玉悲秋,“云雨荒台岂梦思”感慨的是宋玉《高唐》、《神女》二赋,而“风流儒雅亦吾师”则明确表明杜甫是以宋玉为自己艺术和人生信念之师的。

  值得注意的是,杜甫对宋玉的赞美,实际上是建立在以宋玉自比的基础之上的。这是因为,在杜甫看来,自己的遭遇是与宋玉相似的,自己的性格与宋玉也是相近的,而自己的诗歌创作艺术成就也是可以与宋玉比肩媲美的。

  颇有意味的是,三峡一带也是屈原的故乡,但是杜甫却没有重点去“咏怀”屈原,而是集中咏怀宋玉。这在笔者看来,不是杜甫的偶然失误,而是他在精心思考后的慎重选择。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涉及到杜甫与李白在诗歌创作上的成就问题。简言之,屈原与宋玉的诗歌艺术成就高低,唐代文人公认的是屈、宋;而李白与杜甫的诗歌艺术成就高低,唐代文人也是有公认的,即先李白后杜甫。

  在这种情况下,杜甫咏怀宋玉而不咏怀屈原,实际上是把咏怀屈原的权力留给了李白;也就是说,在杜甫的心目中,只有李白可与屈原媲美,而自己则可与宋玉媲美。

  2 、李白论宋玉

  对比之下,李白就没有这么多的考虑,他既论屈原,也论宋玉。例如,李白在《安州应城玉女汤作》诗中有“散下楚王国,分浇宋玉田”句。典故出自宋玉《小言赋》:“楚襄王登阳云之台,令诸大夫景差、唐勒、宋玉等曰:‘有能为《小言赋》者,赐之云梦之田。’宋玉曰‘无内之中,微物潜生,比之无象,言之无名’云云。王曰:‘善。’赐以云梦之田。”

  《鲁郡尧祠送窦明薄华还西京》“昨夜秋声阊阖来,洞庭木落骚人悲”,明显是借用宋玉《九辩》叶落悲秋的心理活动。

  《感遇四首》之四:“宋玉事楚王,立身本高洁。巫山赋彩云,郢路歌《白雪》。举国莫能和,巴人皆卷舌。一惑登徒言,恩情遂断绝。”可见李白对宋玉的评价不低。

  《夏日诸弟登汝州龙兴阁序》“呜呼!屈、宋长逝,无堪与言”,可知李白将屈原、宋玉引为知己。

  有意思的是,李白过巫山三峡时,写有《宿巫山下》凭吊宋玉:“昨夜巫山下,猿声梦里长。桃花飞渌水,三月下瞿塘。雨色风吹去,南行拂楚王。高丘怀宋玉,访古一沾裳。”但是,李白却与杜甫一样,也没有写下凭吊屈原的诗作,其原因之一可能在于李白不赞同屈原的苦苦谏君、苦苦恋君、苦苦求索的行为方式。

  3 、李白评屈原

标签: 唐诗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