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诗句捡拾命运的坚果

非凡网 49 0

用诗句捡拾命运的坚果   

  ——兼评朱金旭与他的诗歌

  文 / 张 筱

  春节前后,在与金旭闲聊中,知道了他近来的许多事,我也为朋友目前的这样一种精神状态而欣慰。因为他告诉我,现在仿佛又回到了从前的状态。我知道,他这句话是指创作的一种状态与对生活及生存的一种心态!其实,作为朋友,我一直在关注着他的创作。特别是近两年来,他的诗歌创作无论从质量与数量上,都达到十多年来的另一个高度,真是让人有些侧目!

   尽管离开锌都多年了,但我与金旭君常有联系,前年去年他都公出到过金城,所以彼此的了解就更深一些。我感到,金旭君对于生活的态度发生了一些变化,做人处事都变得从容了许多。这也许是他在面对生活中许多的变故,在经受生活磨砺之后的一个转折。也许,或者与年龄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我和金旭,与在小说创作上颇有建树的澄碧、柏菁这几位朋友(因为朋友们都肖“肖”,都喜欢文学创作,我曾戏言为“锌都四小龙”),都迈进了“不惑之龄”的门槛。以我对金旭君的认知,早在多年前便知道他不会放弃自己的梦想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许多。尽管他搁笔多年,然而当他的创作激情再次爆发时,我并没有惊讶,似乎一切都在情理之中。

   近年来,他陆续创作出了《开满梅花的鹿》、《一颗苹果》、《心佛》等一系列好的诗歌作品。特别是刊载《中国铁路文艺》那组《往事的花朵》,刊载于《散文诗》2008年2期(上半月版)的一组《梦想的马车》等,可以说是他诗歌创作的一个高潮。而近期创作的《一个医生的手记》、《耱》、《咖啡物语》等诗歌,是他在自己贫瘠的土地上一直吟咏着的希望与梦想。

   一个人,从最初的年少轻狂,再到青春的激情燃烧,然后再回归到一种平谈的生活之中,遇事显得从容不迫,对待事物也有了独特的见解与自己的思想。这个年龄段,应该是在中年吧! 一个人的生命规迹,反映出一个人的生命状态;而文字,则是心灵最真实的纪录。比如金旭的《心佛》:“一切源于自然 /平和构筑完美 /善良的田地生长甜蜜的果实 /最值得膜拜的是自己朴素的灵魂 //每一条河流的源头都很纯洁 /只是一路上黑手太多 /如果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你就会变得通体透明 // 佛光微茫 /太阳高高在上 /没有谁能驱除你内心的寒冷/比太阳更还高的是自己的体温”。无论从结构上还是意象的营造上,金旭的诗歌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我们再来读读这样的诗句:“牛已被城市消化/男人们被远方吞没/村庄笼罩着浓重的阴气/回乡的路/被欲望阻隔/长满思念的蒿草/粗砺的纤绳勒进两肩苦肉 /生活的犁沟布满大地的愁额/耱背上的女孩/正玩得开心 小小的/读不懂妈妈和奶奶弓着的身影/直到耱过这片麦田/梳开荒芜的深秋/泥土衔住了种子/她也变成农具的部分(《耱》)”。关注现实,关注底层人物命运,是金旭诗歌的另一个特征。

  另外,金旭还用诗歌的解剖刀,对于人性进行解剖:“手术刀已经生锈/像身穿红裙子的性感女郎/静静躺在洁白的盘中/我很想将四面墙壁装上镜子/赤裸裸躺在冰冷的大床上/ 为自己开一次刀/切口早就选定/一个在左侧胸间/另一个在右上腹部/在处方纸的背面/我已演练过好多回……”作为外科大夫的金旭,从职业来说,他的视觉有异于一般人;作为诗人的金旭,他对于生活、生命、世象万物的切入点,更是独特的,故尔,金旭的诗歌,给我们一些超验的诗歌与生命意象,这是最为打动读者,引发读者共鸣的地方。

   从年龄阶段来说,作为诗人的金旭从思想上成熟了;但从心态来讲,他变得更有激情也更活泼,这一切,都在他的作品中得到了凸显。而知识层次结构的更趋多样性,使诗人对事物的认识上不被表相迷惑,而是用心去触摸,进行深入其里的不断探究。再加上生活的磨砺与心灵的砺炼,使金旭君的修养、思想境界都跃上了一个新的高度。

  “固守属于自己的空间/无论脚下土地多么贫瘠/拼命扎根,拼命朝上/在杂乱的枝杈,寻找存在的坚果……看到了吧?身边的幼苗/半道上,就截走我们的春天/毛嫩的笔锋,把我们的脸/写满沧桑(《我们活着,像一棵棵树》)”

  余秋雨先生说过这样的一段话:“那时我才知道,真正的大学问不是货物,它不会占据你心灵的仓库,而只会把你的心灵仓库扩大、夯平、清扫。它改建了你心灵的仓库,从此,你比过去任何时候都轻松,不再有心理负担。”窃以为,金旭君在诗歌创作上,已经突破了“扩大、夯平、清扫”的这一阶段,他对于诗歌创作的构架,已完成了“心灵仓库”的改建!

   金旭,一直在用诗句,努力地捡拾着属于他自已的命运坚果!

   2007-02-20改定于金城

标签: 春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