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记录]村名说“塘 ” 乡溪如诗

非凡网 74 0

   村名说“塘” 骆一平

   “春来夜雨山塘满,十里蛙声远。”

   金衢盆地多山塘。我们的祖先,依水而居、筑土为堤、蓄水为塘,故而以塘为名的村子很多。

   塘者,堤岸也,如“海塘”。建安七子刘桢云:方者为塘,圆者为池,所以合称“池塘”。

   义乌人总把塘读为“铜”,有人开玩笑地说他们因此发了财;而东阳人多读“掏”,所以他们也发财了。而兰溪人笑眯眯地读为 “糖”,甜滋滋地粘着这汪甜水舍不得离去。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有人说这是南宋大儒朱熹在鄙市永康读书时留下的佳句。真的,没有水,哪有我?人类之始就与塘结下了不解之缘。生活在黄土丘陵上的人,从此就把“塘”当作了自己的村名,恰如许许多多的人把“富、福、寿”之类的字,嵌入自己的辈分和尊号。

   于是就出现以塘为名的许许多多村庄。前塘、后塘;东塘、西塘;横塘、斜塘;大三里塘、小三里塘;浅塘、深塘;里塘、外塘;塘里、塘边;上塘、下塘……干脆一句:塘村。人情世故,尽在其中。

   方位不够,以姓为标:塘里蒋、塘李赵、傅塘下、塘头应、塘下郑、李塘、杨塘、陈大塘、徐塘下、骆家塘。总之,人随塘姓。

  姓之不足,辅以愿望。宦塘、钱塘、五龙塘、官塘、蒋母塘。有意思的是,衢县、义乌、建德、兰溪都有一个官塘。是期盼高升腾飞,当官发财吧?

   姓氏说不清,以地形标之:黄泥塘、水角塘、荷塘下、莲塘、马鞭塘、湾塘、盆塘。

  由浅入深的村名:塘角、深塘、后深塘、深塘坞、东高塘。

   陈望道的故乡名分水塘,吴晗的故里叫苦竹塘,金华有个湖海塘,一望无际,形如洪湖水浪打浪。韶山冲也有一口小塘,游出了一个伟人。义东小小葛塘村,只400多人口,恢复高考以来,却走出了100多名大学生,令四乡民众称羡。

   以环境生态为名的:草塘沿、草湖塘、抱湖塘、野塘头、白塘、荷叶塘、活鱼塘、虾蟆塘、八足塘。闭眼想想,温草塘,一定长满了水草,草下鱼儿,东西南北、自由自在吧?当月亮升起来的时候,姊妹塘、流满塘、俊塘、月白塘、莲塘……在银色的月光下,鱼鳞般的波纹如卷起的竹席,慢慢展开,宁静平和,那景致一定会让人陶醉吧?

   也有令人费解的村名,例如:乜塘、祖科塘、派塘、舍口塘、葛塘、晏塘、宗塘、塘隆、夏迹塘、碎塘下、立碑塘等等。不知当初何以起了此名,深究起来,想必各有一段不平凡的故事吧?

   不知八婺之乡,有几多汪汪水塘?有多少人家依水而居?大村千余人,小村不足十。每个“塘村”,就是一部历史。古塘、思古塘、万古塘。生在吴越之乡,浅浅小塘是我们的生命之源,也是钱塘大江滔滔东流的涓涓滴滴。一个村名,也就是一座历史的丰碑。

   乡溪如诗 骆一平

   春天的时候,从网上看到,一位居住在海峡对岸的高龄长者,要回故乡探亲祭祖了。这消息竟在一瞬间猛烈地撞击了我的心灵。因为我与这位老人是同乡。听说,这位老人后来去了台湾,并当上了高官。

   我们都曾经居住在一条小溪边。这条溪名叫苏溪。

   山间的水流,称之为溪。浙中山地丘陵上的乡民,很少不与溪打交道的。山间的明月与小溪,是诗人画家笔下永恒的主题。

   旧志书上说:苏溪原名“酥溪”,“其水甘而腴,有类于酥”,所以就叫了“酥溪”。想必苏溪的水,咬一口也是甜酥酥、滋润润的?溪水也可以咬么?古人真怪!

   其实并不怪。唐代诗人韩愈不就写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他说蒙蒙细雨 ,象酥油那样滋润着小街、新地、古巷。呵,酥酥的细雨、酥酥的水流……

   苏溪的上游是巧溪,发源于六都深山里的一条小溪流。每到春天,春汛频发,洪水便如猛兽一般,横冲直撞,倒桥毁田,将一腔愤怒向两岸无辜的平民发泄,令人望而生畏。1958年,政府动员下游农民,上山修水库。人们辛劳苦作,历时22年,至1980年方竣工。工程不可谓不大,时间不可谓不长。前人曾写诗歌云:

   “忆昔苏溪春汛频,中宵听雨梦难成。

   顽龙今锁深山里,十里荒滩铺绿云。”

   而今,巧溪水库已被列为自然保护区,涓涓清流,跨越山间丘壑,泽润着几十里外的义乌商城及沿线数十万居民和良田。喝过巧溪水的人都说,可以与矿泉水媲美。

   有文友告诉我:“浦江和永康也各有一条苏溪。浦江也有一条巧溪、一条华溪,其名称与贵县惊人一致。”

   这倒让我想起了我现在居住的小城,名叫兰溪。唐代诗人戴叔伦当年路过兰溪和苏溪时,都曾经留下过题咏:

   《兰溪棹歌》: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过苏溪亭》:

   “苏溪亭上草漫漫,谁倚东风十二栏?

   燕子不归春事晚,一汀烟雨杏花寒。”

   遥想这位来自江北的诗人,一袭行囊,风尘仆仆,路过两处浙中村镇,看到如此旖旎的江南风景,一定留连倾倒、赞叹不已吧?

   浙中盆地多丘陵,山溪也多多。往事越千年,南宋时李易安避乱逃到金华,居住在婺城,曾留下一首千古名篇《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明月双溪水,清风八咏楼。双溪之上,如今已建造了大桥,但千百年前的丧地之痛,忘得掉吗?

   忽记起小时候,随母亲到外婆家去省亲,翻山过岭,唇干舌燥,一屁股坐下来,忽听凉亭边有一条琤琮的山泉,正悄声吟唱。母亲笑着说:“去喝一口吧,不会闹肚子的。”那条溪叫蜜溪,离苏溪十五里,水甜如蜜。我默默地想:溪与溪莫非是相通的么?这蜿蜒的蜜溪,会汇入长河吧?会流入大江吧?会奔涌入海吧?

   又想起小时候与小伙伴们在清澈的门前溪流里玩耍,打闹:

   “桃花雨,遍地滚珠玑。赤脚孩童齐雀跃,鱼钩木闸出门楣。笑语满山溪。”——《忆江南调》

   真有无穷的回味,无限的向往与留恋!儿时的岁月与好梦呵,您还能倒流么?

   芦溪、枫溪、龙溪、泉溪、玉溪、梅溪、乌溪、香溪、赤溪、石溪、沙溪、紫溪……数不尽的溪流呵,永不停留。“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生活是一条溪,时间也是一条溪。你江南如诗如画的小溪呵,永不枯竭,永远潺潺流淌!

标签: 思故念乡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