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杜牧的这首《清明》,一定是当之无愧的清明代言诗。
扫墓祭祖与踏青郊游是清明节的两大主题。最初,祭祀都是在寒食期间,但因为不能有火,所以祭祀用的纸钱就只能压在坟头或是挂在什么地方。
唐朝的王建就在《寒食行》里抱怨说:“三日无火烧纸钱,纸钱那得到黄泉。”慢慢地,人们就都在清明这天去扫墓,这样就可以用新生起来的新火把纸钱烧给故去的亲人。
可并不是每个人都会在清明这天去扫墓踏青,对有些人来说,清明也只是一个普通的日子。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初初读来,字里行间似乎有几分抱怨几分自怜:别人都在过清明节,我这里既没有花也没有酒,日子真是无趣寡淡得跟做和尚一样。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寒食结束了,昨晚从邻家讨来新燃的火种,破晓时分就迫不及待地在窗前点灯读书。原来,诗人根本不是在抱怨什么,而是在享受这份进取中的孤独。他人游春赏景是快乐,我在灯下读书也是快乐。
人生在世,有许多不自由、许多求不得,关键看以何种心态来对待。古代学子的求学之路十分艰辛,所谓十年寒窗,一点都不夸张,而最后能够真正博取功名的,也是极少数。
不知怎么,就想起 《倩女幽魂》里的宁采臣来,背着书箱、凳子进京赶考,一路翻山过河,伴着那熟悉的旋律:“人生路美梦似路长,路里风霜扑面干。”
《清明》
宋 王禹偁
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
标签: 清明节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