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天,诗词大会非常火,不仅火了武亦姝妹纸,也让董卿的成长过程成为了教育成功的典型案例。那篇描写董卿成长过程的文章中提到:一识字就背诗词、不许照镜子、吃饭是煎熬….等一系列“严格”的教育方式,让我目瞪口呆。身边也有不少朋友对这种虎爸狼妈式教育很为赞赏,就连外婆都为我家宝贝捉急(家有4岁女汉纸一枚),看着电视上的小神童们背《三字经》什么的背得那叫一个顺溜,那咱们也别输在起跑线上呀,得背点唐诗宋词热热身。我一听这话,有道理呀,俗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能吟”。在儿童3、4岁的记忆黄金年龄,背诵一些古诗词,虽不能理解诗词的真正含义,但只要记进脑子里,也可以内化为自己的智慧财富。这时,旁边的外公说道:“背什么呀,这么小的孩子就让她学这些那,背诗念词的,她能理解是什么意思,能记得住么?”
对呀,自己一贯的对孩子的教育观念不就是不强求、不逼迫,让孩子自己做选择么。但是外公和外婆的话好像都有道理,那到底让不让孩子背古诗词呢?我觉得吧,背古诗词这件事儿吧是很好的,但是得看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如果孩子从小就对古诗词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自己愿意去读、去记忆、去背,那么这就皆大欢喜了。如果孩子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古诗词很排斥和抗拒,那么就顺其自然,不要强迫孩子去背诵和记忆。我身边朋友家的宝贝就是很典型的例子,在孩子2岁左右的时候,奶奶天天教孩子背诵古诗,孩子在接触古诗的前几天还表现得兴致勃勃。但是,当背诵古诗变成每天必须完成的任务时,孩子就表现出对古诗的反感和排斥。以至于,现在只要家长稍微引用一两句古诗词,都会引起孩子皱着眉的反对,要求大人们要么说“正常话”,要么就别说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效果。所以,亲爱的爸爸妈妈们,诗词虽好,可不能操之过急哦。
标签: 描写山水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