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上唐诗宋词并列为古代两朵奇葩,是中国古代文学的两颗明珠,在我们的印象中,“唐后无诗,宋后无词”,唐宋既是中国古代社会的巅峰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巅峰。
但实际上,唐宋之后中国还是有不少杰出的文学家,他们创作了优秀的作品,无论是思想还是文笔都不输唐宋文豪。
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位文学家是元朝的马致远,他的代表是《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天净沙·秋思》流传至今,脍炙人口。“枯藤缠老树,乌鸦黄昏栖枝头。小桥流水,侧有人家。荒凉古道秋风萧瑟,一匹疲惫的瘦马驮着游子前行。夕阳西下,晚霞映照,忧伤的诗人飘泊天涯。”
马致远的这首元代散曲,是元曲的一类,这种文学形式它上承宋词,是元代创作者常写的体裁,马致远是其中的佼佼者。
马致远是元代戏曲和散曲大家,他一生创作了很多经典作品,马致远出身书香门第,自幼饱读诗书,学富五车。
他在元大都生活二十多年,后来游历天下,马致远做官就是因为他将自己的作品呈给忽必烈太子孛儿只斤·真金,由此位列朝堂。
但是,孛儿只斤·真金后来卷入政治斗争,忧愤而死,马致远失去靠山,又因为朝廷斗争激烈,他离开元大都,前往浙江等地任职,他的后半生大多在南方度过。
马致远创作《天净沙·秋思》的时候,正是他羁旅漂泊,浪迹天涯的时候,这位元代大才子,空有满腹经纶,却无处施展,他对于元朝政府心怀不满,却又无法改变现实,于是在漂泊途中写下了这首带有悲情色彩的散曲。
元朝初期统治阶层尚未恢复科举考试制度,这导致一大批汉人地主家庭的读书人丧失了升迁的途径,马致远就是生活在这样的时代中。
要知道,在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体系中,读书做官是一条人生不二途径,没有了科举考试制度,儒生们一生所学又如何施展,如何体现价值呢?
马致远比较幸运,靠着诗歌获得了元朝贵族的赏识,孛儿只斤·真金是一个对汉文化十分仰慕的太子,正是他的赏识提拔,马致远才有了官位。
但是更多的读书人没有马致远这样幸运,他们大多才华无处施展,只能将自己的精力放在创作戏剧小说剧本上,这客观上促进了元代文学创作的发展。
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古代经典故事传说,其文本不少都是形成了元代,元代散曲其实就是一种从宋词演化而来的民间歌词,属于音乐文学。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如果配上乐谱,当有奇效。
标签: 元朝诗人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