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什么意思?

非凡网 250 0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什么意思?-第1张图片-非凡网

此文出自《道德经》第五章, “天地不仁,以 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óyuè)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闻数穷,不若守于中。”魏源本义:"结刍为狗,用之祭祀,既毕事则弃而践之。"

通常有人会理解为天地轻贱万物,就像圣人轻贱百姓一样。首先我们要知道每个字的意义。天地不仁,仁上是指对······仁慈,刍狗是指草编成的狗,先秦时代,人们祭祀天地或者神灵用的是三牲(猪牛羊),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因为不是每个家庭都能有猪牛羊来祭祀,人们就用真狗来代替,再后来人们就用草编成的狗来代替。用之前受人重视,用之后随意丢弃,只是因为需要使用而已,没有爱憎。那么整句就是天地不会对任何人仁慈,对万物也没有爱憎,一切都是平等对待;圣人不会对任何人仁慈,对百姓也没有爱憎,一视同仁。

主要还是体现了老子无为的思想,对待世间万物都应该平常心对待。不仅治理天下是这样,养育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然了,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父母是绝对做不到对孩子“不仁”的。但是有些父母爱孩子爱得太过分了,恨不得所有的事情都替孩子包办,这样养出来的孩子只能是个废物,因此做父母的要时刻提醒自己,不要对孩子太过偏爱,要给他们留出自由发展的空间。

如果有不同的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标签: 天地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