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诗人海子的作品,到底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是一个不太好回答的问题。
单凭一首《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海子就拥有了多数现代诗人没有的人气。多少年了,这首诗成为了万千读者心中的一束暖光,大家都能背上两句。而论诗的产量,他也绝对属于现代诗人中佼佼者,毕竟7年时间里,他写了近200万字的作品。
但是尴尬的是,他的诗并没有受到多数圈内人士的认可,生前如此,逝后亦然。网友们给他的“当代李白”的称号,也长期被质疑。就连近几年很红的女诗人余秀华,都公开表示海子的文笔有一些问题,某些方面不如自己,她的这一说法还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不管大家如何质疑他的水平,有一点其实一直都没有人怀疑:海子是一个纯粹的诗人。有的人写诗是玩票的性质,有些人则是把诗歌当生命,海子显然是后者。尚在北大念书时,这位来自农村的穷学生就自己掏钱印诗集,还一本正经地刻上章子,送给同学。他把精力、金钱,都花在了诗歌上。
海子走后,好友在整理他的诗稿时,发现了一首名叫《春天,十个海子》的诗作。这是海子的绝笔诗,不算端正的正文后面,写着一行小字:1989.3.14.凌晨3点--4点。睡不着凌晨写诗,4点才写完,12天后他选择结束生命,这首诗问世30多年来感动了众多读者。让我们来品一品:
那一年的3月14日,其实已经是春天了。海子似乎对春天有着别样的情结,这一年的1月13日,他写了另一首关于春天的经典:《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他对每一个春天都抱着美好的期待。很多人在读到“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等字句时,都觉得无比温暖。但事实上,这些事以当时海子的状态,他一个都做不了,所以诗的开头就写得很明白“从明天起”。
两个月后,正值春天,海子带着热情写下了这首《春天,十个海子》。抛开其中的悲情成分,只从文学角度来看,这首诗绝对是现代诗中的经典,这也是它能风靡至今的原因。
在这首诗里,我们看到了一位倔强的诗人内心的挣扎,通篇的文字是非常有力道的。首先从“十个海子全部复活”起句,融入各种美好的景色和意象,跳舞、唱歌、尘土飞扬,属于年轻人的张扬在前几句得到了完美的体现。海子的文字是很有张力的,他最擅长的是在各种冲突中思考。
接下来从“就剩这一个,最后一个”开始,描写自己心里的幸福。不管是《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还是这首诗,其实都有对农村生活的描写,这是海子诗中的重要内容。后来他弟弟回忆说,海子一生最美好的时光,大概就是在农村的那些年。“谷物高高堆起”,是他眼里对美好生活的记忆,海子对诗歌中各种意象的描写一直是非常具体的,他善于将情绪融合到每一个具体的事物中,这也是他的诗总能给人很深印象的原因。
纵观这首诗,充满了矛盾和冲突,而所有的力量都放在了“春天,十个海子”这6个字上。31年前的那个凌晨,海子为何会睡不着,写完这首诗后他又做了什么,现在怕是已经无人知晓了。至于他最后为何选择离去,大家也只能猜猜猜。只是看着诗的内容,就已经让万千读者心疼了。一个15岁就考上北大的农村孩子,一个纯粹的诗人,他的诗治愈了无数人,却劝慰不了自己。
很多朋友不爱读海子,觉得他短暂的一生透着淡淡的悲凉,甚至有人说:“一个连自己的生命都放弃的诗人,他的作品根本不值一提!”
对于这种观点,笔者不敢苟同。对人生,他确实是悲观的,但他的诗却并不是这么回事。不管是《以梦为马》,还是《亚洲铜》,都是非常正面的诗作,都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鼓舞了很多人。正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一样,虽然他自己当时已经无力找到幸福,只能寄希望于明天,但多数读者在这首诗里看到的是阳光、是温暖,这其实就够了。无法经营好自己的人生,却能给别人带来温暖,这样的人不多,海子就是其中一个。大家喜欢海子的诗吗?欢迎讨论。
标签: 海子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