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非凡网 57 0

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先秦时代称为“诗”或“诗三百”,孔子曾对其作过整理。西汉时,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把“诗”尊为经典,定名为《诗经》。

《诗经·楚辞》内容简介:《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最早称《诗》或《诗三百》,据传经孔子编纂整理,后来儒家把它尊为经典,称作《诗经》。《诗经》编成于春秋时期,共收集诗歌305篇,内容涉及政治、经济、伦理、天文、地理、风俗、文艺等诸多方面,广泛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被誉为“中国古代社会的百科全书”。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张图片-非凡网

目录:国风·召南鹊巢采蘩草虫采蘋甘棠行露羔羊殷其雷摽有梅小星江有汜野有死麕何彼襛矣驺虞国风·邶bei风柏舟绿衣燕燕日月终风击鼓凯风雄雉匏有苦叶谷风式微旄丘简兮泉水北门北风静女新台二子乘舟《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2张图片-非凡网

国风·召南·鹊巢先秦:佚名

维鹊有巢,维鸠居之。之子于归,百两御之。

维鹊有巢,维鸠方之。之子于归,百两将之。

维鹊有巢,维鸠盈之。之子于归,百两成之。

译文

喜鹊筑成巢,鳲鸠来住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来迎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占有它。这人要出嫁,车队送走她。

喜鹊筑成巢,鳲鸠住满它。这人要出嫁.车队成全她。

注释

维:发语词。鹊:喜鹊。有巢:比兴男子已造家室。

鸠:一说鳲鸠(布谷鸟),自己不筑巢,居鹊的巢。贵州民间传说斑鸠不筑巢,居其他鸟类筑的巢。居:侵占。

归:嫁。

百:虚数,指数量多。两:同辆。御(yà):同“迓”,迎接。

方:并,比,此指占居。

将(jiāng):送。

盈:满。此指陪嫁的人很多。

成:迎送成礼,此指结婚礼成。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3张图片-非凡网

采蘩先秦:佚名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译文

什么地方采白蘩,沼泽旁边沙洲上。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家祭祀用。

什么地方采白蘩,采来白蘩溪中洗。采来白蘩做何用?公侯之宫祭祀用。

差来专为采白蘩,没日没夜为公侯。差来采蘩人数多,不要轻言回家去。

注释

⑴于以:问词,往哪儿。一说语助。蘩(fán):白蒿。生彼泽中,叶似嫩艾,茎或赤或白,根茎可食,古代常用来祭祀。

⑵沼:沼泽。沚(zhǐ):《说文》:“小渚曰沚。”这里用为水中的小块陆地之意。

⑶事:此指祭祀。

⑷涧:山夹水也。山间流水的小沟。

⑸宫:大的房子;汉代以后才专指皇宫。

⑹被(bì):同“髲”。首饰,取他人之发编结披戴的发饰,相当于今之假发。一说这里是用为施加之意。《尚书·尧典》:“施加允恭克让,光被四表。”僮(tóng)僮:首饰盛貌,一说高而蓬松,又说光洁不坏貌。一说这里用为未成年的僮仆、奴婢之意。《说文》:“僮,未冠也。”

⑺夙:早。公:公庙。

⑻祁(qí)祁:形容首饰盛,一说舒迟貌。这里用为众多之意。

⑼薄:这里用为减少之意。归:归寝。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4张图片-非凡网

国风·召南·草虫先秦:佚名

喓喓草虫,趯趯阜螽。未见君子,忧心忡忡。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降。

陟彼南山,言采其蕨。未见君子,忧心惙惙。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说。

陟彼南山,言采其薇。未见君子,我心伤悲。亦既见止,亦既觏止,我心则夷。

译文

听那蝈蝈蠷蠷叫,看那蚱蜢蹦蹦跳。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愁又焦躁。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愁全消。

登上高高南山头,采摘鲜嫩蕨菜叶。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心忧思真凄切。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多喜悦。

登上高高南山顶,采摘鲜嫩薇菜苗。没有见到那君子,我很悲伤真烦恼。如果我已见着他,如果我已偎着他,我的心中块垒消。

注释

草虫:一种能叫的蝗虫,蝈蝈儿。

喓(yāo)喓:虫鸣声。

趯(tì)趯:昆虫跳跃之状。阜(fù)螽(zhōng):即蚱蜢,一种蝗虫。

忡(chōng)忡:犹冲冲,形容心绪不安。

亦:如,若。既:已经。止:之、他,一说语助词。

觏(gòu):遇见。

降(xiáng):悦服,平静。

陟(zhì):升;登。登山盖托以望君子。

蕨:野菜名,初生无叶时可食。

惙(chuò)惙:忧,愁苦的样子。

说(yuè):通“悦”,高兴。

薇:草本植物,又名巢菜,或野豌豆,似蕨,而味苦,山间之人食之,谓之迷蕨。

夷:平,此指心情平静。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5张图片-非凡网

采蘋先秦:佚名

于以采蘋?南涧之滨。于以采藻?于彼行潦。

于以盛之?维筐及筥。于以湘之?维锜及釜。

于以奠之?宗室牖下。谁其尸之?有齐季女。

译文

哪儿可以去采蘋?就在南面涧水滨。哪儿可以去采藻?就在积水那浅沼。

什么可把东西放?有那圆筥和方筐。什么可把食物煮?三脚錡与无足釜。

安置祭品在哪里?祠堂那边窗户底。这次谁来做主祭?恭敬虔诚待嫁女。

注释

于以:犹言“于何”,在何处。蘋(pín):又称四叶菜、田字草,蘋科,为生于浅水之多年生蕨类植物,可食。

藻:杉叶藻科,为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可食。一说水豆。

行(xíng)潦(lǎo):沟中积水。行,水沟;潦,路上的流水、积水。《毛传》:“行潦,流潦也。”

筥(jǔ):圆形的筐。方称筐,圆称筥。

湘:烹煮供祭祀用的牛羊等。《毛传》:“亨也。”按即烹。

錡(qí):三足锅。釜:无足锅。锜与釜均为炊饭之器。

奠:放置。

宗室:宗庙、祠堂。《毛传》:“大宗之庙也。”大宗,即大夫之始祖。牖(yǒu):窗户。

尸:主持。古人祭祀用人充当神,称尸。《毛传》:“尸,主。齐,敬。季,少也。”

有:语首助词,无义。齐(zhāi):美好而恭敬,“斋”之省借。季:少、小。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6张图片-非凡网

甘棠先秦:佚名

蔽芾甘棠,勿翦勿伐,召伯所茇。

蔽芾甘棠,勿翦勿败,召伯所憩。

蔽芾甘棠,勿翦勿拜,召伯所说。

译文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砍细养护,曾是召伯居住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毁细养护,曾是召伯休息处。

郁郁葱葱棠梨树,不剪不折细养护,曾是召伯停歇处。

注释

蔽芾(fèi费):小貌。一说树木高大茂密的样子。甘棠:棠梨,杜梨,落叶乔木,果实圆而小,味涩可食。芾:盛貌;蔽:谓可蔽风日也。

翦:同“剪”,伐,砍伐。

召(shào邵)伯:即召公,姬姓,封于燕。茇(bá拔):草舍,此处用为动词,居住。

败:伐,毁坏。

憩:休息。

拜:拔也,一说屈、折。

说(shuì税):通“税”,休憩,止息。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7张图片-非凡网

行露先秦:佚名

厌浥行露,岂不夙夜,谓行多露。

谁谓雀无角?何以穿我屋?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狱?虽速我狱,室家不足!

谁谓鼠无牙?何以穿我墉?谁谓女无家?何以速我讼?虽速我讼,亦不女从!

译文

道上露水湿漉漉,难道不想早逃去?只怕露浓难行路。

谁说麻雀没有嘴?怎么啄穿我房屋?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蹲监狱?即使让我蹲监狱,你也休想把我娶!

谁说老鼠没牙齿?怎么打通我墙壁?谁说你尚未娶妻?为何害我吃官司?即使让我吃官司,我也坚决不嫁你!

注释

厌浥(yì yì益益):潮湿。行(háng),道路。

谓:可能是畏之假借,意指害怕行道多露,与下文的“谁谓”的“谓”意不同;一说奈何。

角(jiǎo旧读jué):鸟喙。

女:同汝,你。无家:没有成家、没有妻室。

速:招,致。狱:案件、官司。

家:媒聘求为家室之礼也。一说婆家。室家不足:要求成婚的理由不充足。

墉(yōng拥):墙。

讼:诉讼。

创作背景

这首诗的主题背景,从古至今,聚讼纷纭。余冠英《诗经选》认为是一个已有夫家的女子的家长对企图以打官司逼娶其女的强横男子的答复。现代学者昝亮认为余冠英的观点比较接近此诗原意,但诗中的主人公应是那位女子。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8张图片-非凡网

羔羊先秦:佚名

羔羊之皮,素丝五紽。退食自公,委蛇委蛇。

羔羊之革,素丝五緎。委蛇委蛇,自公退食。

羔羊之缝,素丝五总。委蛇委蛇,退食自公。

译文

身穿一件羔皮裘,素丝合缝真考究。退朝公餐享佳肴,逍遥踱步慢悠悠。

身穿一件羔皮袄,素丝密缝做工巧。逍遥踱步慢悠悠,公餐饱腹已退朝。

身穿一件羔皮袍,素丝纳缝质量高。逍遥踱步慢悠悠,退朝公餐享佳肴。

注释

五紽:指缝制细密。五,通“午”,岐出、交错的意思;紽(tuó驼),丝结、丝钮,毛传释为数(cù促),即细密。

食(sì四):公家供卿大夫之常膳。

委蛇(wěi yí尾移):音义并同“逶迤”,悠闲自得的样子。

革:裘里。

緎(yù玉):缝也。

缝:皮裘;一说缝合之处。

总(zǒng):纽结。一说毛诗传释为“数”,与紽同。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9张图片-非凡网

殷其雷先秦:佚名

殷其雷,在南山之阳。何斯违斯,莫敢或遑?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侧。何斯违斯,莫敢遑息?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殷其雷,在南山之下。何斯违斯,莫或遑处?振振君子,归哉归哉!

译文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阳坡震撼。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少许悠闲。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边上响起。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片刻休息。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听那隆隆的雷声,在南山的脚下轰鸣。怎么这时候离家出走?实在不敢有一会暂停。勤奋有为的君子,归来吧,归来吧!

注释

殷:声也。

雷:喻车声

遑:闲暇

殷其雷.劝以义也.召南之大夫远行从政.不遑宁处.其室家能闵其勤劳.劝以义也.

题解:妇人盼望远役丈夫早早归来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0张图片-非凡网

摽有梅先秦:佚名

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摽有梅,其实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

摽有梅,顷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谓之。

译文

梅子落地纷纷,树上还留七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请不要耽误良辰。

梅子落地纷纷,枝头只剩三成。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到今儿切莫再等。

梅子纷纷落地,收拾要用簸箕。有心求我的小伙子,快开口莫再迟疑。

注释

摽(biào):一说坠落,一说掷、抛。有:语助词。

七:一说非实数,古人以七到十表示多,三以下表示少。或七成,即树上未落的梅子还有七成。

庶:众多。士:未婚男子。

迨(dài):及,趁。吉:好日子。

今:现 在。

顷筐:斜口浅筐,犹今之簸箕。塈( jì或qì):一说取,一说给。

谓:一说聚会;一说开口说话;一说归,嫁。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1张图片-非凡网

小星先秦:佚名

嘒彼小星,三五在东。肃肃宵征,夙夜在公。寔命不同。

嘒彼小星,维参与昴。肃肃宵征,抱衾与裯。寔命不犹。

译文

小小星辰光朦胧,三个五个闪天东。天还未亮就出征,从早到晚都为公。彼此命运真不同。

小小星辰光幽幽,原来那是参和柳。天还未亮就出征,抛撇香衾与暖裯。命不如人莫怨尤。

注释

嘒(huì慧):微光闪烁。

三五:一说参三星,昴五星,指参昴。一说举天上星的数。

肃肃:疾行的样子。宵:指下文夙夜,天未亮以前。征:行。

夙(sù素):早。

寔:“实”的异体字。是,此。或谓即“是”。

维:是也。参(shēn申):星名,二十八宿之一。昴(mǎo卯):星名,二十八宿之一,即柳星。

抱:古“抛”字。衾(qīn钦):被子。裯(chóu绸):被单。

犹:若,如,同。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2张图片-非凡网

江有汜先秦:佚名

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江有渚,之子归,不我与。不我与,其后也处。

江有沱,之子归,不我过。不我过,其啸也歌。

译文

江水决堤啊又流回,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随。没有我相伴相陪你,终有一天你会懊悔。

江水静流啊积沙岛,心爱的人儿别处飞,从此再不和我相交。在没有我的日子里,祝你平安岁月静好。

注释

江:长江。汜(sì):由主流分出而复汇合的河水。

归:荣归故里。妇人谓嫁曰归。

不我以:不带我。我,媵自我也。

渚(zhǔ):水中小洲。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水中小洲曰渚,洲旁小水亦称渚。”

不我与:不与我相聚。

处:忧愁。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处’,假借为‘癙’,实为‘鼠’”《诗经·小雅·雨无正》“鼠思泣血”,鼠思,忧思也。

沱(tuó):长江的支流名称。或以为与“汜”同。

过:至也。一说度。

其啸也歌:啸是唱歌没有谱和调的意思。有“狂歌当哭”的含义。一口出声,以抒愤懑之气,一说号哭。闻一多《诗经通义》“啸歌者,即号哭。谓哭而有言,其言又有节调也。”啸,蹙口出声,以舒愤懑之气,言其悔时也。歌,则得其所处而乐也。

国风·召南·野有死麕先秦:佚名

野有死麕,白茅包之。有女怀春,吉士诱之。

林有朴樕,野有死鹿。白茅纯束,有女如玉。

舒而脱脱兮!无感我帨兮!无使尨也吠!

直译

一头死鹿在荒野,白茅缕缕将它包。有位少女春心荡,小伙追着来调笑。

林中丛生小树木,荒野有只小死鹿。白茅捆扎献给谁?有位少女颜如玉。

“慢慢来啊少慌张!不要动我围裙响!别惹狗儿叫汪汪 !”

意译

野地死了香獐子,白茅包裹才得体。少女怀春心不已,美男善诱情意起。

林中朴樕无人理,野地死鹿还施礼。白茅包裹埋地里,少女如玉属意你。

缓脱裙衣是何企,别碰腰带对不起。莫使狗儿叫不已,少女今生跟定你。

注释

麕(jūn):同“麇(jūn)”,也可用“野有死麇”,獐子。比鹿小,无角。

白茅:草名。属禾本科。在阴历三四月间开白花。包:古音读bǒu。

怀春:思春,男女情欲萌动。

吉士:男子的美称。

朴樕(sù):小木,灌木。

纯束:捆扎,包裹。“纯”为“稇(kǔn)”的假借。

舒:舒缓。脱脱(tuì):动作文雅舒缓。

感(hàn):通假字,通:撼 ,动摇。帨(shuì):佩巾,围腰,围裙。

尨(máng):多毛的狗。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3张图片-非凡网

何彼襛矣先秦:佚名

何彼襛矣,唐棣之华?曷不肃雍?王姬之车。

何彼襛矣,华如桃李?平王之孙,齐侯之子。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齐侯之子,平王之孙。

译文

怎么那样秾丽绚烂?如同唐棣花般美妍。为何喧闹不堪欠庄重?王姬出嫁车驾真壮观。

怎么那样地秾丽绚烂?如同桃花李花般娇艳。平王之孙容貌够姣好,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

什么东西钓鱼最方便?撮合丝绳麻绳成钓线。齐侯之子风度也翩翩,平王之孙容貌够娇艳。

注释

襛(nóng):花木繁盛貌。

唐棣(dì):木名,似白杨,又作棠棣、常棣。一说指车帷。

曷(hé):何。肃:庄严肃静。雝(yōng):雍容安详。

王姬:周王的女儿,姬姓,故称王姬;一说为美女的代称。

平王、齐侯:指谁无定说,或谓非实指,乃夸美之词。

其钓维何,维丝伊缗:是婚姻恋爱的隐语,或指男女双方门当户对、婚姻美满,或指用适当的方法求婚。维、伊:语助词。缗(mín):合股丝绳,喻男女合婚;一说钓绳。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4张图片-非凡网

驺虞先秦:佚名

彼茁者葭,壹发五豝,于嗟乎驺虞!

彼茁者蓬,壹发五豵,于嗟乎驺虞!

译文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群母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从繁茂的芦苇丛,赶出一窝小野猪。哎呀真是天子的好兽官!

注释

驺(zōu)虞(yú):一说猎人,一说义兽,一说古代管理鸟兽的官。

茁(zhuó):草木茂盛貌。葭(jiā):初生的芦苇。

壹:发语词。一说同“一”,射满十二箭为一发。发:发矢。一说“驱赶”。五:虚数,表示数目多。豝(bā):母猪(此处因文意应为雌野猪)。

于(xū)嗟乎:感叹词,表示惊异、赞美。于,通“吁”,叹词,表示赞叹或悲叹。

蓬(péng):草名。即蓬草,又称蓬蒿。

豵(zōng):小猪。一岁曰豵(此处因文意应为一岁的小野猪)。

国风·邶风国风·邶风·柏舟先秦:佚名

泛彼柏舟,亦泛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胡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译文

柏木船儿荡悠悠,河中水波漫漫流。圆睁双眼难入睡,深深忧愁在心头。不是想喝没好酒,姑且散心去邀游。

我心并非青铜镜,不能一照都留影。也有长兄与小弟,不料兄弟难依凭。前去诉苦求安慰,竟遇发怒坏性情。

我心并非卵石圆,不能随便来滚转;我心并非草席软,不能任意来翻卷。雍容娴雅有威仪,不能荏弱被欺瞒。

忧愁重重难排除,小人恨我真可恶。碰到患难已很多,遭受凌辱更无数。静下心来仔细想,抚心拍胸猛醒悟。

白昼有日夜有月,为何明暗相交迭?不尽忧愁在心中,好似脏衣未洗洁。静下心来仔细想,不能奋起高飞越。

注释

泛:浮行,漂流,随水冲走。

流:中流,水中间。

耿耿:鲁诗作“炯炯”,指眼睛明亮;一说形容心中不安。

隐忧:深忧。隐:痛

微:非,不是。

鉴:铜镜。

茹(rú如):猜想。

据:依靠。

薄言:语助词。愬(sù诉):同“诉”,告诉。

棣棣:雍容娴雅貌;一说丰富盛多的样子。

选:假借为“柬”。挑选,选择。

悄悄:忧貌。

愠(yùn运):恼怒,怨恨。

觏(gòu够):同“遘”,遭逢。闵(mǐn敏):痛,指患难。

寤:交互。辟(pì屁):通“擗”,捶胸。摽(biào鳔):捶,打。

居、诸:语助词。

迭:更动。微:指隐微无光。

澣(huàn浣):洗涤。

国风·邶风·绿衣先秦:佚名

绿兮衣兮,绿衣黄里。心之忧矣,曷维其已?(黄里 一作:黄裹)

绿兮衣兮,绿衣黄裳。心之忧矣,曷维其亡?

绿兮丝兮,女所治兮。我思古人,俾无訧兮。

絺兮绤兮,凄其以风。我思古人,实获我心。

译文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面子黄里子。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止!

绿衣裳啊绿衣裳,绿色上衣黄下裳。心忧伤啊心忧伤,什么时候才能忘!

绿丝线啊绿丝线,是你亲手来缝制。我思亡故的贤妻,使我平时少过失。

细葛布啊粗葛布,穿上冷风钻衣襟。我思亡故的贤妻,实在体贴我的心。

注释

里:衣服的衬里。

曷(hé):何,怎么。维:语气助同,没有实义。已:止息,停止。

裳(cháng):下衣,形状像现在的裙子。

亡:用作“忘”,忘记。

女(rǔ):同“汝”,你。治:纺织。

古人:故人,古通“故”,这里指作者亡故的妻子。

俾(bǐ):使。訧(yóu):古同“尤”,过失,罪过。

絺(chī):细葛布。绤(xì):粗葛布。

凄:凉而有寒意。凄其:同“凄凄”。以:因。一说通“似”,像。

获:得。

国风·邶风·燕燕先秦:佚名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送于野。瞻望弗及,泣涕如雨。

燕燕于飞,颉之颃之。之子于归,远于将之。瞻望弗及,伫立以泣。

燕燕于飞,下上其音。之子于归,远送于南。瞻望弗及,实劳我心。

仲氏任只,其心塞渊。终温且惠,淑慎其身。先君之思,以勖寡人。

译文

燕子飞翔天上,参差舒展翅膀。妹子今日远嫁,相送郊野路旁。瞻望不见人影,泪流纷如雨降。

燕子飞翔天上,身姿忽下忽上。妹子今日远嫁,相送不嫌路长。瞻望不见人影,伫立满面泪淌。

燕子飞翔天上,鸣音呢喃低昂。妹子今日远嫁,相送远去南方。瞻望不见人影,实在痛心悲伤。

二妹诚信稳当,思虑切实深长。温和而又恭顺,为人谨慎善良。常常想着父王,叮咛响我耳旁。

注释

燕燕:即燕子。

差(cī)池(chí)其羽:义同“参差”,形容燕子张舒其尾翼。

瞻:往前看;弗:不能。

颉(xié):上飞。颃(háng):下飞。

将(jiāng):送。

伫:久立等待。

仲: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指二妹。任:信任。氏:姓氏。只:语助词。

塞(sè):诚实。渊:深厚。

终…且…:既…又… ;惠:和顺。

淑:善良。慎:谨慎。

先君:已故的国君。

勖(xù):勉励。寡人:寡德之人,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具体的创作背景,《毛诗序》记载是“《燕燕》,卫庄姜送归妾也。”,是卫庄姜于卫桓公死后送桓公之妇大归于薛地的诗。

《诗经国风·召南 国风·邶风》于以采蘩?于沼于沚。-第15张图片-非凡网

国风·邶风·日月先秦:佚名

日居月诸,照临下土。乃如之人兮,逝不古处?胡能有定?宁不我顾。

日居月诸,下土是冒。乃如之人兮,逝不相好。胡能有定?宁不我报。

日居月诸,出自东方。乃如之人兮,德音无良。胡能有定?俾也可忘。

日居月诸,东方自出。父兮母兮,畜我不卒。胡能有定?报我不述。

译文

太阳啊月亮,你们的光芒照耀着大地。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对待我了。事情怎么变得这样了呢?一点也不顾念我呀。

太阳啊月亮,大地披上了你们的光芒。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像过去那样恩爱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一点也不念夫妻之情呀。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嫁的这个人啊,却不再以好言好语安慰我了。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把那些无良之行都忘了吧。

太阳呀月亮,你们每天都从东方升起。我尊君如父,亲君如母,君却不以善终报我。事情怎么变成这样了呢,你自己也没有得到善终啊!

注释

居、诸:语尾助词。

乃:可是。之人:这个人,指她的丈夫。

逝:助词。无实义,起调整音节的作用。古处:一说旧处,和原来一样相处;一说姑处。

胡:何,怎么。定:止。指心定、心安。

宁:一说乃,曾;一说岂,竟然,难道。我顾:顾我。顾,念。

.冒:覆盖,照临。

相好:相爱。

德音:好名誉。

畜我不卒:即好我不终。畜,同“慉”,喜爱。不卒,不到最后。

不述:不循义理。

终风先秦:佚名

终风且暴,顾我则笑,谑浪笑敖,中心是悼。

终风且霾,惠然肯来,莫往莫来,悠悠我思。

终风且曀,不日有曀,寤言不寐,愿言则嚏。

曀曀其阴,虺虺其雷,寤言不寐,愿言则怀。

译文

风儿整天价猛吹又多狂暴,他有时冲我回头只笑一笑,全是调戏放荡嘲讽又慢傲,让我心内深感悲伤更寂寥。

风儿整日价狂吹呀雨雾罩,他是否愿意痛快回家来哟?这个负心人不来也不往啊,让我空思念呀悠悠又遥遥。

风儿整日价吹呀天色阴沉,前天阴沉沉没几天又发昏。一梦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为你我伤风感冒思念殷勤。

风凄凄呀天昏地暗阴沉沉,雷声远远地传来约约隐隐。梦乡醒来就再也难以入睡,我总是不能排谴倍感伤心。

注释

终:一说终日,一说既。暴:急骤,猛烈。

谑(xuè)浪笑敖:戏谑:谑,调戏。浪,放荡。敖,放纵。

中心:心中。是悼:悼是。悼,伤心害怕。

霾(mái):阴霾。空气中悬浮着的大量烟尘所形成的混浊现象。

惠:顺。

莫往莫来:不往来。

曀(yì):阴云密布有风。

不日:不见太阳。有,同“又”。

寤:醒着。言:助词。寐:睡着。

嚏(tì):打喷嚏。民间有“打喷嚏,有人想”的谚语。

曀曀:天阴暗貌。

虺(huǐ):形容雷声。

怀:思念。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毛诗序》认为是庄姜遭庄公宠妾之子州吁的欺侮而作。朱熹认为庄姜受丈夫卫庄公欺侮而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此诗写一位妇女被丈夫玩弄嘲笑、遗弃的遭遇,当出自民间歌谣,与庄姜无关。

击鼓先秦:佚名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译文

击鼓的声音震响(耳旁),兵将奋勇操练。(人们)留在国内筑漕城,只有我向南方行去。

跟随孙子仲,平定陈、宋(两国)。不允许我回家,(使我)忧心忡忡。

于是人在哪里?于是马跑失在哪里?到哪里去寻找它?在山间林下。

生死聚散,我曾经对你说(过)。拉着你的手,和你一起老去。

唉,太久。让我无法(与你)相会。唉,太遥远,让我的誓言不能履行。

注释

镗:鼓声。其镗,即“镗镗”。明 陈继儒《大司马节寰袁公(袁可立)家庙记》:“喤喤考钟,坎坎击鼓。”

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土国:在国都服役。漕:地名。

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平:和也,和二国之好。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不我以归:即不以我归,有家不让回。

有忡:忡忡。

爰(yuán):本发声词,犹言“于是”。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于以:于何。

契阔:聚散。契,合;阔,离。

成说:成言也犹言誓约。

于嗟:即“吁嗟”,犹言今之哎哟。

活:借为“佸”,相会。

洵:远。

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译文

击起战鼓咚咚响,士兵踊跃练武忙。有的修路筑城墙,我独从军到南方。

跟随统领孙子仲,联合盟国陈与宋。不愿让我回卫国,致使我心忧忡忡。

何处可歇何处停?跑了战马何处寻?一路追踪何处找?不料它已入森林。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让我握住你的手,同生共死上战场。

只怕你我此分离,没有缘分相会和。只怕你我此分离,无法坚定守信约。

注释

⑴镗:鼓声。其镗,即“镗镗”。

⑵踊跃:双声连绵词,犹言鼓舞。兵:武器,刀枪之类。

⑶土国城漕:土:挖土。城:修城。国:指都城。漕:卫国的城市。

⑷孙子仲:即公孙文仲,字子仲,邶国将领。

⑸平:平定两国纠纷。谓救陈以调和陈宋关系。陈、宋:诸侯国名。

⑹不我以归:是不以我归的倒装,有家不让回。

⑺有忡:忡忡,忧虑不安的样子。

⑻爰(yuán):哪里。丧:丧失,此处言跑失。爰居爰处?爰丧其马:哪里可以住,我的马丢在那里。

⑼于以:在哪里。

⑽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合;阔,离。

⑾成说(yuè):约定、成议、盟约。

⑿于嗟:叹词。

⒀活:借为“佸”,相会。

⒁洵:久远。

⒂信:守信,守约。

创作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背景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是鲁隐公四年(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前人亦称“卫州吁”)联合宋、陈、蔡三国伐郑。另一种是清代姚际恒认为此实乃《春秋·宣公十二年》“宋师伐陈,卫人救陈”而被晋所伐之事。今人多以为姚说较为合理。

国风·邶风·凯风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译文

和风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凯风:和风。一说南风,夏天的风。这里喻母爱。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凯之义本为大,故《广雅》云:‘凯,大也。’秋为敛而主愁,夏为大而主乐,大与乐义正相因。”

棘心:酸枣树初发的嫩芽。这里喻子女。棘,落叶灌木,即酸枣。枝上多刺,开黄绿色小花,实小,味酸。心,指纤小尖刺。

夭夭:树木嫩壮貌。

劬(qú)劳:操劳。劬,辛苦。

棘薪:长到可以当柴烧的酸枣树。这里比喻子女已长大。

圣善:明理而有美德。

令:善,好。

爰(yuán):何处。一说发语词,无义。寒泉:卫地水名,冬夏常冷。

浚(xùn):卫国地名。

睍(xiàn)睆(huǎn):犹“间关”,鸟儿宛转的鸣叫声。一说美丽,好看。黄鸟:黄雀。

载:传载,载送。

雄雉先秦:佚名

雄雉于飞,泄泄其羽。我之怀矣,自诒伊阻。

雄雉于飞,下上其音。展矣君子,实劳我心。

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

百尔君子,不知德行。不忮不求,何用不臧?

译文

雄雉在空中飞翔,舒展着五彩翅膀。我如此思念夫君,给自己带来忧伤。

雄雉在空中飞翔,上下鸣唱声嘹亮。我那诚实的夫君,实让我心劳神伤。

看日月迭来迭往,思念是那样悠长。道路相隔真遥远,何时才能回家乡?

那些在位君子们,不知我夫德高尚。不贪荣名不贪利,为何让他遭祸殃!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雉(zhì):野鸡,雄者有冠,长尾,身有文采,善斗。一说雉为耿介之鸟,交有时,别有伦。

于:往。一说语助词。

泄(yì)泄:鼓翅飞翔的样子。朱熹《诗集传》:“泄泄,飞之缓也。”

怀:因思念而忧伤。

自诒:自己给自己。诒(yí):通”贻“,遗留。伊:此,这。阻:忧愁,苦恼。一说阻隔。

下上其音:叫声随飞翔而忽上忽下。

展:诚,确实。

劳我心:即”我心劳“,因挂怀而操心、忧愁。劳,忧。

瞻:远看,望。

悠悠:绵绵不断。

云:与下句的“云”同为语气助词。

曷(hé):何。此处指何时。

百尔君子:你们这些君子。百,凡是,所有。尔,你们。君子,在位,有官职的大夫。

德行:品德和行为。

忮(zhì):忌恨,害也。一说”贪求“。求:贪求。

何用:何以,为何。不臧(zāng):不善,不好。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的背景,历来说法不一。有人认为是为妇人思念远役的丈夫而作,也有人认为是为思念友人而作。《毛诗序》说:“《雄雉》,刺卫宣公也。淫乱不恤国事,军旅数起,大夫久役,男女怨旷,国人患之,而作是诗。”方玉润认为是朋友互勉的诗。

匏有苦叶先秦:佚名

匏有苦叶,济有深涉。深则厉,浅则揭。

有瀰济盈,有鷕雉鸣。济盈不濡轨,雉鸣求其牡。

雍雍鸣雁,旭日始旦。士如归妻,迨冰未泮。

招招舟子,人涉卬否。人涉卬否,卬须我友。

译文

葫芦瓜有苦味叶,济水边有深渡口。深就垂衣缓缓过,浅就提裙快快走。

济水茫茫涨得满,岸丛野雉叫得欢。水涨车轴浸不到,野雉求偶鸣声传。

又听嗈嗈大雁鸣,天刚黎明露晨曦。男子如果要娶妻,趁未结冰来迎娶。

船夫挥手频招呼,别人渡河我不争。别人渡河我不争,我将恋人静静等。

注释

匏(páo袍):葫芦之类。苦:一说苦味,一说枯。意指葫芦八月叶枯成熟,可以挖空作渡水工具。

济:水名。涉:一说涉水过河,一说渡口。

厉:带。一说解衣涉水,一说拴葫芦在腰泅渡。

揭(qì气):提起下衣渡水。

弥(mí弥):大水茫茫。盈:满。

鷕(yǎo咬):雌山鸡叫声。

不濡(音如):不,语词;濡,沾湿。轨:车轴头。

牡:雄雉。

雝雝(yōng拥):大雁叫声和谐。

旦:天大明。

归妻:娶妻。

迨(dài带):及,等到;乘时。泮(pàn盼):分,此处当反训为“合”。冰泮,指冰融化。

招招:招唤之貌,一说摇橹曲伸之貌。舟子:摆渡的船夫。

人涉:他人要渡河。卬:(áng昂),代词,表示“我”。否:不(渡河)。卬否:即我不渡河之意。

须:等待。友:指爱侣。

创作背景

历代解诗者对此诗的看法分歧很大,有的认为它是“刺卫宣公”的作品;有的认为它是“刺淫乱之诗”等。今世学者多把它看做一首女子在济水岸边等待未婚夫时所吟唱的诗。

国风·邶风·谷风先秦:佚名

习习谷风,以阴以雨。黾勉同心,不宜有怒。采葑采菲,无以下体?德音莫违,及尔同死。

行道迟迟,中心有违。不远伊迩,薄送我畿。谁谓荼苦,其甘如荠。宴尔新婚,如兄如弟。

泾以渭浊,湜湜其沚。宴尔新婚,不我屑以。毋逝我梁,毋发我笱。我躬不阅,遑恤我后。

就其深矣,方之舟之。就其浅矣,泳之游之。何有何亡,黾勉求之。凡民有丧,匍匐救之。

不我能慉,反以我为仇。既阻我德,贾用不售。昔育恐育鞫,及尔颠覆。既生既育,比予于毒。

我有旨蓄,亦以御冬。宴尔新婚,以我御穷。有洸有溃,既诒我肄。不念昔者,伊余来塈。

译文

山谷来风迅又猛,阴云密布大雨倾。夫妻共勉结同心,不该动怒不相容。采摘萝卜和蔓青,难道要叶不要根?往日良言休抛弃:到死与你不离分。

迈步出门慢腾腾,脚儿移动心不忍。不求送远求送近,哪知仅送到房门。谁说苦菜味最苦,在我看来甜如荠。你们新婚多快乐,亲兄亲妹不能比。

渭水入泾泾水浑,泾水虽浑河底清。你们新婚多快乐,不知怜惜我心痛。不要到我鱼坝来,不要再把鱼篓开。既然现在不容我,以后事儿谁来睬。

好比过河河水深,过河就用筏和船。又如河水清且浅,我就游泳到对岸。家中有这没有那,为你尽心来备办。左邻右舍有灾难,奔走救助不迟延。

你不爱我到也罢,不该把我当仇家。我的好心你不睬,就像货物没人买。从前害怕家贫穷,患难与共苦经营。如今家境有好转,嫌你厌我如毒虫。

备好干菜和腌菜,贮存起来好过冬。你们新婚多快乐,拿我积蓄来挡穷。粗声恶气欺负我,粗活重活我担承。当初情意全不念,往日恩爱一场空。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谷风:东风,生长之风。一说来自大谷的风,为盛怒之风。

习习:和舒貌。一说逢连续不断貌’。

以阴以雨:为阴为雨,以滋润百物,以喻夫妇应该和美。一说没有晴和之意,喻其夫暴怒不止。

黾(mǐn)勉:勤勉,努力。

葑(fēng):蔓菁也。叶、根可食。菲:萝卜之类。

无以下体:意指要叶不要根,比喻恋新人而弃旧人。以,用。下体,指根。

德音:指丈夫曾对她说过的好话。

迟迟:迟缓,徐行貌。

中心:心中。有违:行动和心意相违背。

伊:是。迩:近。

薄:语助词。畿(jī):指门槛。

荼(tú):苦菜。

荠:荠菜,一说甜菜。

宴:快乐。昏:即“婚”。

泾、渭:河名。

湜(shí)湜:水清见底。沚(zhǐ):水中小洲。一说底。

屑:顾惜,介意。一说洁。

逝:往,去。梁:捕鱼水坝。

发:“拨”的假借字,搞乱。一说打开。笱(gǒu):捕鱼的竹篓。

躬:自身。阅:容纳。

遑:暇,来不及。恤(xù):忧,顾及。后:指走后的事。

方:筏子,此处作动词。

亡(wú):同“无”。

民:人。这里指邻人。

匍(pú)匐(fú):手足伏地而行,此处指尽力。

能:乃。慉(xù):好,爱惜。

雠(chóu):同“仇”,仇人。

贾(gǔ):卖。用:指货物。不售:卖不出。

育:长。育恐:生于恐惧。鞫(jū):穷。育鞫:生于困穷。

颠覆:艰难,患难。

于毒:如毒虫。

旨蓄:蓄以过冬的美味干菜和腌菜。旨,甘美。蓄,聚集。

御:抵挡。

穷:窘困。

有洸(guāng)有溃(kuì):即“洸洸溃溃”,水流湍急的样子,此处借喻人动怒。

既:尽。诒(yí):遗,留给。肄(yì):劳苦的工作。

伊:句首语气词。一说维。余:我。来:语助词。一说是。塈(jì):爱。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遭到丈夫遗弃的女子写的诉苦诗。从朱熹的《诗集传》、方玉润的《诗经原始》,到今人高亨的《诗经今注》和程俊英的《诗经译注》等均取此说。陈子展《诗经直解》说:“《邶风·谷风》,弃妇之词。或疑《小雅·谷风》亦为弃妇之词。母题同,内容往往同,此歌谣常例。”

国风·邶风·式微先秦:佚名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译文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露水中!

天黑了,天黑了,为什么还不回家?如果不是为君主,何以还在泥浆中!

注释

式:作语助词。微:(日光)衰微,黄昏或曰天黑。

微:非。微君:要不是君主。

中露:露中。倒文以协韵。

躬:身体。

创作背景

相传中国周代设有采诗之官,每年春天,摇着木铎深入民间收集民间歌谣,把能够反映人民欢乐疾苦的作品,整理后交给太师(负责音乐之官)谱曲,演唱给天子听,作为施政的参考。这首《式微》即是深刻的反应了社会现实的诗歌。

国风·邶风·旄丘先秦:佚名

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叔兮伯兮,何多日也?

何其处也?必有与也!何其久也?必有以也!

狐裘蒙戎,匪车不东。叔兮伯兮,靡所与同。

琐兮尾兮,流离之子。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译文

旄丘上的葛藤啊,为何蔓延那么长!卫国诸臣叔伯啊,为何许久不相帮?

为何安处在家中?必定等人一起行。为何等待这么久?其中必定又原因。

身穿狐裘毛茸茸,乘车出行不向东。卫国诸臣叔伯啊,你们不与我心同。

我们卑微又渺小,流离失所无依靠。卫国诸臣叔伯啊,充耳装作不知道。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旄(máo)丘:卫国地名,在澶州临河东(今河南濮阳西南)。一说指前高后低的土山。

诞(yán):通“延”,延长。节:指葛藤的枝节。

叔伯:本为兄弟间的排行。此处称高层统治者君臣。

多日:指拖延时日。

处:安居,留居,指安居不动。

与:盟国;一说同“以”,原因。

何其:为什么那样。

以:同“与”。一说作“原因”“缘故”解。

蒙戎:毛篷松貌。此处点出季节,已到冬季。

匪:非。东:此处作动词,指向东。

靡:没有。所与:与自己在一起同处的人。同:同心。

琐:细小。尾:通“微”,低微,卑下。

流离:转徙离散,飘散流亡。一说鸟名,即枭或黄鹂。

褎(yòu):聋;一说多笑貌。充耳:塞耳。古代挂在冠冕两旁的玉饰,用丝带下垂到耳门旁。

创作背景

关于《邶风·旄丘》一诗的背景,历来有多种说法。《毛诗序》及郑笺等以为是黎臣责卫之作;方玉润《诗经原始》认为此篇与《邶风·式微》均是黎臣劝君归国之作;现代学者一般认为是一些流亡到卫国的人,请求卫国的统治者来救助,但愿望没能实现,因此写此诗表达他们失望的心情。

简兮先秦:佚名

简兮简兮,方将万舞。日之方中,在前上处。

硕人俣俣,公庭万舞。有力如虎,执辔如组。

左手执龠,右手秉翟。赫如渥赭,公言锡爵。

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译文

鼓声擂得震天响,盛大万舞要开场,正是红日当空照,舞蹈领队站前方。

舞师健壮又英武,公庭上面演万舞。动作有力如猛虎,手握缰绳似丝足。

左手拿着龠管吹,右手野鸡翎毛挥。红光满面像赭涂,公侯连说快赐酒。

高高山上有榛树,低田苍耳绿油油。心里思念是谁人?四方舞师真英武。那英俊的男子啊,那是从西方来呀!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简:一说鼓声,一说形容舞师武勇之貌。朱熹注“简易不恭之意”。

方将:将要。万舞:舞名。

方中:正好中午。

在前上处:在前列的上头。

硕人:身材高大的人。俣(yǔ)俣:魁梧健美的样子。

公庭:公爵的庭堂。

辔(pèi):马缰绳。组:丝织的宽带子。

龠(yuè):古乐器。三孔笛。

秉:持。翟(dí):野鸡的尾羽。

赫:红色。渥(wò):厚。赭(zhě):赤褐色,赭石。

锡:赐。爵:青铜制酒器,用以温酒和盛酒。

榛(zhēn):落叶灌木。花黄褐色,果实叫榛子,果皮坚硬,果肉可食。

隰(xí):低下的湿地。苓(líng):一说甘草,一说苍耳,一说黄药,一说地黄。

西方:西周地区,卫国在西周的东面。美人:指舞师。

创作背景

《邶风·简兮》一诗,由于卒章词语隐约、意象朦胧,所以全诗旨趣要眇难测。旧说是讽刺卫君不能任贤授能、使贤者居于伶官的诗,如《毛诗序》等均持此说。而今人多以为《毛诗序》不足征,纷出新解。邓荃《诗经国风译注》认为是描写舞女辛酸的诗歌。

国风·邶风·泉水先秦:佚名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驾言出游,以写我忧。

译文

泉水汨汨流不息,还是回归入淇水。怀念卫国我故乡,没有一天不在想。同来姬姓好姐妹,且与她们来商量。

回想当初宿泲地,摆酒饯行在祢邑。女子出嫁到别国,远离父母和兄弟。临行问候我姑母,还有众位好姊妹。

如能回乡宿在干,饯行之地就在言。车轴上油插紧键,直奔故乡跑得欢。疾驰速奔回到卫,不会招来甚后患?

我是思绪在肥泉,声声叹息用不休。再想须城与漕邑,我的忧伤无尽头驾着马车去出游,借此排解我忧愁。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泉水:卫国水名,即末章所说的“肥泉”。

毖(bì):“泌”的假借字,泉水涌流貌。

淇:淇水,卫国河名。

有怀:因怀念。有,以,因。

靡:无。

娈(luán):美好的样子。诸姬:指卫国的同姓之女,卫君姓姬。

聊:一说愿,一说姑且。

泲(jǐ):卫国地名。或以为即济水。

饯:以酒送行。祢(nǐ):卫国地名。

行:指女子出嫁。

姑:父亲的姊妹称“姑”。

干:卫国地名。

言:卫国地名。

载:发语词。脂:涂车轴的油脂。舝(xiá):同“辖”,车轴两头的金属键。此处脂、舝皆作动词。

还车:回转车。迈:远行。

遄(chuán):疾速。臻:至。

瑕:通“胡”、“何”;一说远也。

肥泉、须、漕:皆卫国的城邑。肥泉一说同出异归之泉。

兹:通“滋”,增加。

须、漕:均为卫国地名。

悠悠:忧愁深长。

写(xiè):通“泻”,除也。与“卸”音、义同。

创作背景

关于此诗,《毛诗序》、方玉润《诗经原始》、范家相《诗渖》等以为是卫女思归之作,而何楷《诗经世本古义》、龚橙《诗本谊》、魏源《诗古微》、高亨《诗经今注》等以为是许穆公夫人所作,黄中松《诗疑辨证》则怀疑是宋桓夫人或邢侯夫人所作。

北门先秦:佚名

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王事敦我,政事一埤遗我。我入自外,室人交徧摧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

译文

我从北门出城去,心中烦闷多忧伤。既受困窘又贫寒,没人知我艰难样。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办法想!

王家差事派给我,衙门公务也增加。我从外面回到家,家人纷纷将我骂。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办法!

王家差事逼迫我,衙门公务也派齐。我从外面回家里,家人纷纷将我讥。既然这样算了吧,都是老天安排定,我有什么好主意!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殷殷:忧愁深重的样子。

终:王引之《经义述闻》引王念孙说:“终,犹既也。”窭(jù):贫寒,艰窘。

已焉哉:既然这样。

谓:犹奈也,即奈何不得之意。

王事:周王的事。适(zhì):同“擿”,扔,掷。适我,扔给我。

政事:公家的事。一:都。埤(pí)益:增加。

徧:同“遍”。讁(zhé):谴责,责难。

敦:逼迫。

遗:交给。

摧:挫也,讥刺。

创作背景

关于《北门》一诗的历史背景及其本事,现代学者(如高亨《诗经今注》、程俊英《诗经译注)等)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小官吏不堪其苦而向人怨诉的诗。

北风先秦:佚名

北风其凉,雨雪其雱。惠而好我,携手同行。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北风其喈,雨雪其霏。惠而好我,携手同归。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莫赤匪狐,莫黑匪乌。惠而好我,携手同车。其虚其邪?既亟只且!

译文

北风刮来冰样凉,大雪漫天白茫茫。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快逃亡。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祸将降。

北风刮来透骨凉,大雪纷飞漫天扬。你和我是好朋友,携起手来归他邦。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亡!

没有红的不是狐,没有黑的不是乌。你和我是好朋友,携手乘车同离去。岂能犹豫慢慢走?事情紧急快逃出。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其凉:即“凉凉”,形容风寒冷。

雨(yù)雪:下雪。雨,作动词。其雱(páng):即“雱雱”,雪盛貌。

惠而:即惠然,顺从、赞成之意。好我:同我友好。

其:同“岂”,语气词。虚邪:宽貌。一说徐缓。邪,一本作“徐”。

既:已经。亟(jí):急。只且(jū):作语助。

喈(jiē):疾貌。一说寒凉。

霏:雨雪纷飞。

同归:一起到较好的他国去。

莫赤匪狐:没有不红的狐狸。莫,无,没有。匪,非。狐狸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狐狸比喻为男性伴侣。

莫黑匪乌:乌鸦没有不是黑色的。乌鸦比喻坏人。一说古人将乌鸦视为吉祥鸟。

创作背景

此诗是在卫君暴虐,祸乱将至,诗人偕友人急于逃难时所作。《毛诗序》说:“《北风》,刺虐也。卫国并为威虐,百姓不亲,莫不相携持而去焉。”从诗中“同车”来看,百姓是泛指当时一般贵族。方玉润认为是贤人预见危机而作(《诗经原始》),王先谦认为是“贤者相约避地之词”。

静女先秦:佚名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译文

娴静姑娘真可爱,约我城角楼上来。故意躲藏让我找,急得抓耳又挠腮。

娴静姑娘好容颜,送我一枝红彤管。鲜红彤管有光彩,爱它颜色真鲜艳。

郊野采荑送给我,荑草美好又珍异。不是荑草长得美,美人相赠厚情意。

注释

静女:贞静娴雅之女。马瑞辰《毛诗传笺通释》:“静当读靖,谓善女,犹云淑女、硕女也。”姝(shū):美好。

俟(sì):等待,此处指约好地方等待。城隅:城角隐蔽处。一说城上角楼。

爱:“薆”的假借字。隐蔽,躲藏。

踟(chí)躇(chú):徘徊不定。

娈(luán):面目姣好。

贻(yí):赠。彤管:不详何物。一说红管的笔,一说和荑应是一物。有的植物初生时或者才发芽不久时呈红色,不仅颜色鲜亮,有的还可吃。如是此意,就与下文的“荑”同类。但是也可能是指涂了红颜色的管状乐器等。

有:形容词词头。炜(wěi):盛明貌。

说(yuè)怿(yì):喜悦。女(rǔ):汝,你,指彤管。

牧:野外。归:借作“馈”,赠。荑(tí):白茅,茅之始生也。象征婚媾。

洵美且异:确实美得特别。洵:实在,诚然。异:特殊。

匪:非。

贻:赠与。

创作背景

《邶风·静女》是一首爱情诗。现代学者一般都认为此诗写的是男女青年的幽期密约。而旧时的各家之说,则有多解。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诗集传》也以为“此淫奔期会之诗”,他们的说法已经表明此诗写的是男女的爱情活动。

国风·邶风·新台先秦:佚名

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蘧篨不鲜。

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蘧篨不殄。

鱼网之设,鸿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译文

新台明丽又辉煌,河水洋洋东流淌。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蛤蟆样。

新台高大又壮丽,河水漫漫东流去。本想嫁个如意郎,却是丑得不成样。

设好鱼网把鱼捕,没想蛤蟆网中游。本想嫁个如意郎,得到却是如此丑。

注释

邶(bèi):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地在今河南省汤阴县东南。

新台:台名,卫宣公为纳宣姜所筑,故址在今山东省甄城县黄河北岸。台:台基,宫基,新建的房子。

有:语助词,做形容词词头,无实义。有泚(cǐ):鲜明的样子。

河:指黄河。弥(mí)弥:水盛大的样子。

燕婉:指夫妇和好。燕,安;婉,顺。

.蘧(qú)篨(chú):不能俯者。古代钟鼓架下兽形的柎,其兽似豕,蹲其后足,以前足据持其身,仰首不能俯视。喻身有残疾不能俯视之人,此处讥讽卫宣公年老体衰腰脊僵硬状。一说指癞蛤蟆一类的东西。鲜(xiǎn):少,指年少。一说善。

有洒(cuǐ):高峻的样子。

浼(měi)浼:水盛大的样子。

殄(tiǎn):通“腆”,丰厚,美好。

设:设置。

鸿:蛤蟆,一说大雁。离:离开。一说离通“丽”,附着,遭遇。一说离通“罹”,遭受,遭遇,这里指落网。

戚施(yì):蟾蜍,蛤蟆,其四足据地,无须,不能仰视,喻貌丑驼背之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歌,旧说以为卫人所作,目的在于讽刺卫宣公违背天伦,在黄河边上筑造新台,截娶儿媳。现代有人以为这是一位妇女遭了媒婆欺骗,所嫁非人,因而发出怨词的说法;也有人认为这是一位妇女在婚姻上上当受骗后的谑怨愤懑之辞。

二子乘舟先秦:佚名

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

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

译文

你俩乘船走了,船儿飘飘远去。多么思念你呵,心中恋意难除。

你俩乘船走了,船影渐远渐没。多么思念你呵,切莫遭遇灾祸!

注释

二子:卫宣公的两个异母子。

景:通憬,远行貌。泛泛:飘荡貌。景:闻一多《诗经通义》“景读为‘迥’,言漂流渐远也”。

愿:思念貌。

养(yáng羊)养:心中烦躁不安。

瑕:训“胡”,通“无”。“不瑕”,犹言“不无”,疑惑、揣测之词。

创作背景

据复旦大学钱文忠教授解析,此二子是指卫国公子晋的两个儿子伋和寿。他们为兄弟情谊,争先赴死。卫国人感其精神,就编写了这首诗歌。

标签: 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