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说诗歌有四种作用,叫“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是什么意思?

非凡网 1512 0

这句话在中文系的文学理论课上,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知识点,但事实上,这句话的意思远不止于文学理论,甚至说,“兴观群怨”这四个字可以引申到非常广阔的领域中。

先贴一下原文,出自《论语 阳货》:

子曰:“小子何莫学夫《诗》”《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於鸟兽草木之名。”子谓伯鱼曰:“女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

下面我想从两个层次来说

一、这句话的字面意思孔子对“小子”说的这句话,这里小子,就是门人弟子,甚至可以想象一下孔子对着一地的学生说 ,“小的们”云云

学生们,你们何不认真学习《诗经》呢,学好了《诗经》用处大的很:

可以兴,也就是能够陶冶情操,感发内心的情绪,看到一些风景人文,能够有自然的情绪流淌出来;

可以观,也就是能够发现身边的人和事有怎样的得失,进一步能够认清天下大事的本质,对一些国内外的事件有一个准确的判断;

可以群,也就是能够学会与人相处,能够合而不同,既不是孤僻冷漠,也不是随波逐流,“群”这个字非常精妙,越琢磨越有味道,是一种极具中国传统特色的集体、个人观念的体现。

可以怨,也就是能够在遇到家人、朋友、领导、君王做了你认为不正确的事情的时候,能够通过委婉、讽刺的方式,向他们提意见。这也是“兴观群怨”里最难懂的一个字。孔子所强调的,怨,并不是抱怨、怨恨,而是在有不同意见的时候,甚至是提出了不同意见 但不被尊重的时候,你的态度应该如何。因为这些人都是你最亲近的人,你有责任有义务有感情去反对他们的意见,因此,你不能“不怨”,不能明哲保身,不能见死不救,但是,你的意见如何表达呢?你也不能哭天抢地、不能恨、不能发怒、不能以死相逼,“怨”,体现的是一种中道。

二、如何评价?(以”怨“为例)正如有的答友所说,这句话是特指《诗经》,以及学习《诗经》对个人的意义。而《诗经》的意义,古往今来得有无数本书讨论过了。我们这里,就评价一下“兴观群怨”四个字 。

中国当前的教育啊,把《论语》当成道德书,把”兴观群怨“看成是讲文学、将日常修养的东西,这不能说错,但是说的不全面。

答友里,多数是从这种日常生活、人与人沟通、如何理解《诗经》的文本等等,这些较为个人的角度来谈的。但事实上,这四个字还有很重要的一层政治含义。

最典型的就是”怨“。

为什么儒家并不那么完全的赞同屈原?是因为屈原男扮女装?当然不是,而是屈原在楚辞里,太过直抒胸臆,太过直接的去宣泄不满,而这,就违反了”怨“。

再举一个例子,伍子胥,是儒家赞扬的英雄吧,但是伍子胥是怎么死 的呢?为了劝谏吴王夫差而自杀的,也就是死谏。很多人认为,儒家不是讲究”武死战,文死谏“吗?

那是俗语,武死战可以,文死谏,却未必对,因为”文死谏“就把君王推到了不义的位置上,在儒家看来,这就是没有做到”怨“,太过了。

以上。

标签: 诗集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