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献给我的故乡广东电白的专题散文诗集。
喜逢新中国70周年大庆,最流行的歌曲就是《我和我的祖国》了。而爱祖国往往是从爱家乡开始的。
什么是故乡?
故乡是水之源,故乡是树之根,故乡是人之魂。
故乡是淡淡的想念,是浓浓的相思。
故乡是游子身上不掉的血肉,是流浪的终点站。
用我所喜欢的主持人白岩松的话来说:故乡是小时候天天想离开,长大后天天想回去的地方。
我离开故乡已经56年了。中学毕业后,我到上海上学,到广东与湖南的军垦农场劳动,到广西后来又到海南工作。现在珠海居住,虽然同在广东,但离故乡也有400公里的路程。
不管走到哪里,故乡都在心中挂着。都说要记得住乡愁。其实乡愁作为对故乡的文化记忆,它一直驻在我的心里,而且总是想把它写出来。
我最早写故乡的作品,是发表在1965年1月31日上海《文汇报》的《春节短歌》(三章),这是我的散文诗处女作。
搁笔十余年,重新写作时,又写了《家乡的红树林》,发表在1982年的《人民日报》。
直到十多年前退休后,也许是年纪越老越怀旧,也许是离乡越久越想念,对故乡的相思更显得强烈与迫切,于是故乡出现在我的笔下,便更加频繁了。
这本《有故乡的人》,就是从“我”的角度,写我的眼中与心中的故乡。选入的140章作品,便是这十年之作。
第一辑《好山好水好地方》,打头的就是故乡的山川与大海,故乡的大名与名片,以及经常在我脑海浮现的故乡的旧貌与新颜。
第二辑《我的老乡冼夫人》。其实冼夫人才是故乡的第一名片,这位被周恩来总理称为“巾帼英雄第一人”的“岭南圣母”,她的贡献与精神,千秋万代养育着故乡的土地与人民。
第三辑《历史的回声》,写的是故乡历史上的名人、名事、名景、名物,及它们在我心壁的回音。
第四辑《舌尖上的故乡》,故乡靠山靠海也就吃山吃海,富有特色的美食远近闻名。从山珍海味到家常小吃,故乡的味道总是最好的味道。
第五辑《我心荡漾》侧重于个人的感受,触景生情,睹物生情,此辑写的是风吹草动般激起我心中波澜时的情景。
第六辑《至爱亲朋》,写的是我可敬可爱的亲人:身为拔贡、诗人与抗法战士的高祖,英年早逝的师范校长父亲,及我另在长篇散文写过的“一位有许多缺点的伟人”母亲,他们对我的影响及我对他们的思念。
第七辑《最忆是童年》,忆的是我的童年与少年时代,生我养我的村庄与小城,难忘的艰辛与难得的乐趣。
写的所有这些,概括起来就是两个字:一个是“美”,故乡的无以伦比的美;一个是“爱”,我对故乡血肉相连的爱。而在散文诗的叙述与抒情中呈现的这个美与这种爱,不是分割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地融在一起的。它就是我心中的歌,名叫“我和我的故乡”。
用专题散文诗集的形式来表达我对一方土地的感情,对我来说并不是第一次尝试。我曾为海南写过两本《椰岛踏歌行》《伴着椰风轻唱》,也为珠海写过一本《海之珠,珠之海》,现在正为珠海写第二本。许多乡亲和我一样,总在说总在问:为什么不为故乡电白写一本呢?经过多年的酝酿与积累,现在终于可以向故乡缴交这本作业,多年的宿愿终于可以偿还了,我心中的激动与欣喜真是无法比拟啊。
记得我所欣赏的散文诗友周庆荣,出过散文诗集《有理想的人》《有远方的人》《有温度的人》,他告诉了一个人,尤其是一个散文诗人应有的一些品格与素质。我想,当然同时也应该是《有故乡的人》,这也许可以对我作为一个人,一个散文诗人的一个要求,或说一种补充。于是,我就把它作为这本散文诗集的书名了。
(2019年10月3—7日,珠海)
(散文诗集《有故乡的人》,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定价38.00元)
标签: 散文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