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余光中是乡愁诗人?

非凡网 31 0

  名词解释西化:即西方化,指在风俗、习惯、语言等各方面模仿并转变为西方人(欧美人)的样子。

"小时候,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我在这头,母亲在那头……"这是台湾诗人余光 中的《乡愁》,它曾经打动了无数身处海峡两岸的人们。诗人余光中也为此获得了"乡愁诗 人"的称谓。

余光中是个复杂而多变的诗人,他的诗并非一开始就充满浓郁的中国乡土气息,其写 作风格也经历过一个与三十多年来的中国诗坛具有相同变化轨迹的变化过程,即先西化后回 归。在台湾早期的诗歌论战和1970年代中期的乡土文学论战中,余光中的诗论和作品都相当 强烈地显示了主张西化、无视读者和脱离现实的倾向。

  正如他自己所述,"少年时代,笔尖 所染,不是希顿克灵的余波,便是泰晤士的河水。所酿也无非1842年的葡萄酒"。到了80年 代后,他开始认识到自己民族居住的地方对自己的重要性,无论是在文学创作方面,还是在 心理依恋方面,便把诗笔"伸回那块大陆",写了许多动情的乡愁诗。

标签: 余光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