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身在何处,中秋之际,都应该停下脚步,举头望向明月,欣赏中秋的美景和名家笔下的诗篇。
今晚《教育面对面》将为您带来——2019中秋节特别节目“家国团圆话中秋”,北京一零一中学高中历史教师、人文实验班班主任陈昂,带您品读余光中的《中秋》。
余光中:(1928.10.21-2017.12.14)
当代著名作家、诗人、学者、翻译家,出生于南京,祖籍福建永春。因母亲原籍为江苏武进,故也自称“江南人”。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被誉为文坛的“璀璨五彩笔”。
《中秋》
一刀向人间,剖开了月饼
一刀向时间,等分了昼夜
为什么圆晶晶的中秋月
要一刀挥成了残月?
刀锋过处,落在我们两旁
中间是南海千年的风浪
寂寞是我的白昼惊短
悠悠是苦你的夜长
去年是圆月的光辉一床
共看婵娟今夕在两岸
料我像昼会渐渐地消瘦
你像夜会渐渐丰满
从此夜长,梦恐怕会加多
单枕是梦的起站和终站
该你凌波而偏偏东来呢
或是我乘风去西南
一轮神光开万户的私镜
姮娥是一切情人的投影
且将你的,用海云遮住
让我夜深后来翻寻
赏析:
余光中先生从小饱经风霜。抗战爆发后,他曾跟随母亲从南京逃到四川。四川的生活和风物,在余光中幼小的心灵中,留下了美好的记忆。抗战胜利之后,母子俩又重返南京。不料,好景不长,内战的烽火又起,余光中陪着母亲匆匆逃往台湾。从此,大陆可望而不可即。
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对大陆的思念之情也与日俱增。于是,在他的诗歌中总是蕴涵着一种纠缠不清挥之不去的中国情结。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推崇者,他的诗作中常常出现月亮等古典意象。
自古以来,月亮寄托着人们的情思,寄托人们着对亲人对故土的一片浓浓的思念之情。它成了一种文化的积淀。在《中秋》一诗中,诗人有意将月里的嫦娥,称之曰姮娥。这是古人对月亮的一种称呼。诗中抒写了诗人的故土之思故国之念。
在余光中先生所作“中秋”组诗中,《秋分》《中秋》一九七一年写于台湾,收入诗集《滴水观音》,《中秋夜》《中秋月》《秋兴》一九七五年与一九七八年作于香港,收入诗集《与永恒拔河》。
想听更多更精彩的诗歌解读?请关注《教育面对面》节目今晚即将播出的2019中秋节特别节目“家国团圆话中秋”——品读余光中《中秋》
【明日节目预告】
2019中秋节特别节目“家国团圆话中秋”
——品读曹雪芹《红楼梦》
直播频率:FM107.3 北京城市广播
直播时间:17:30-19:00
重播时间:次日7:00-7:30
官方微信:教育面对面RBC
官方微博:新浪网@教育面对面RBC
音频回放:官方APP“听听FM”
标签: 余光中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