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再世?没有资本的狂是要付出代价的

非凡网 22 0

文/与归

有资本的狂,未必不是一种优点,甚至还会散发一定的人格魅力。但是没有实力的狂,只会被当作一种笑话,甚至还会形成反噬力:哪怕你真的有点水平,或者以后进步了,也可能被之前的狂给遮蔽了。

“没错,我就是你们等了千年的男人,李白再世,张天佑,正是本人”“李白再世,我是历史的偶然,我是诗歌的涨停板”“张天佑乃有诗以来,诗风与精神之集大成者……太白之自然,子美之沉郁,义山之曲婉,唯此子兼而得之……”

近日,一个叫张天佑的人,在北京多个公交车站打出了“李白再世”的个人广告。他在广告中称自己已总结出古典诗歌演变规律,推导出诗歌之未来,并附上了自己的诗集。

为何说“李白再世”从一开始就输了

看完这个广告,不少网友感叹,这是李白被黑得最惨的一次。

李白是谁?几乎每个中国人都能吟出他的诗句,李白的诗歌是融入民族文化血脉的璀璨之星。他开启了一个时代,记录了一个时代,甚至代表着一个时代。李白,就是盛唐的符号,就是诗的符号,就是我们中华民族文化的符号。正如余光中所赞誉的,“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更重要的是,李白的名气,是自己一笔一笔写出来的。靠的是口耳相传,是读者和同行的膜拜称赞,而不是一味营销自己,更不是给自己赤裸裸地打个广告。从这一点来说,先不论张天佑的诗作水平到底如何,一出场的姿态,就已经输了。他不是靠作品赢得了公众的关注,而是让公众“没看到疗效只看到了广告”。

借光的人成不了恒星。拿自己和李白比,本身就映出了自己的暗淡:要靠李白来照白。

就张天佑的诗作水平,大多数网友都不以为然,认为平仄不分不足以言律诗;但也有一些网友觉着写得还行,只不过离李白未免远了点。所谓文无第一,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文学作品也好、琴棋书画也好,自古都有褒贬不一的情况。我们不能断定张天佑的作品一定是文字垃圾,但是从舆论反馈来看,大众心中却有一杆倾斜度较为一致的秤。

前段时间,《觉醒年代》热播,彼时的北大,可谓大师云集,狂士不少,其中尤以辜鸿铭最惹眼。但是,几乎很少有人不服辜鸿铭,无论是当时学界之人,还是现在的人。为什么?因为辜鸿铭既有名气,也有作品;既有学历学位,也有著作等身;无论是在西方还是东方,都获得了认可和敬重。一句话:辜鸿铭是真的有狂的资本。

再比如,近代也有李敖这样的文化狂人。李敖曾有一句名言:“五十年以来,五百年以后,中国白话散文写得最好的前三名就是:李敖!李敖!李敖!”对于李敖的狂,读者还是相对比较包容的,他有不少拥趸,也有不少对头,收获了不少名利,也遭受了不少骂声。但是,李敖的底线在于,他并没有以商业广告的方式,公开把自己登出去。

没有资本的狂是要付出代价的

吹牛是一种生活情趣,私下里和朋友们摆摆龙门阵、侃侃大山,都无伤大雅,也没有人会认为这有什么问题,更不会有人去追究。但是以“李白再世”这样自卖自夸的方式直接登广告宣传自己,还是颠覆了广大民众的认知。诸葛亮也常常自比管仲乐毅,但问题是,人家后来真的帮助刘备三分天下了,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了。

有人说,该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第三条:“广告应当真实、合法,以健康的表现形式表达广告内容,符合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要求。”那么,张天佑是否涉嫌虚构事实、过分夸大自己的文学地位以及自己作品的水平呢?“李白再世”并不是一个可以量化的说辞。它不像一般的商品,可以说销量达到了多少;也不像一般的服务,可以说在某某平台上的评分是多少。这种自吹自擂,其实很难定性。

不过,法律治不了的,未必社会就治不了。张天佑正在遭受的批评和嘲笑,其实也是一种治理。

有资本的狂,未必不是一种优点,甚至还会散发一定的人格魅力。但是没有实力的狂,只会被当作一种笑话,甚至还会形成反噬力:哪怕你真的有点水平,或者以后进步了,也可能被之前的狂遮蔽了。

或许,张天佑想要的,就是“你看我不爽,但又对我无可奈何”的效果,以达到其个人炒作的目的。但是他却可能忽略了,这种不符其实的名气,也会给自己带来坏处。

在古代文人学子中,其实不乏自视甚高者。比如东汉末年的祢衡,恃才傲物,以狂著称。有人问祢衡说:“为什么不去投奔陈长文(陈群)、司马伯达(司马朗)?”祢衡回答说:“我怎么能和杀猪卖肉的人结交呢!”有人又问:“荀文若(荀彧)、赵稚长(赵融)怎么样?”祢衡说:“荀文若可以借他的脸去吊丧,赵稚长可以让他管理厨房膳食。”但祢衡的结局是什么呢?落得个人人嫌弃,25岁就被砍了脑袋。

法治社会,张天佑不可能因为狂被砍脑袋,但是在互联网深度普及的信息时代,批评和骂名必然跟随而来。马保国的“五连鞭”,贺厅长的《平安经》,郭校长的“熟蛋返生”,无不都现出了原形,除了贻笑大方,并未留下什么。凤姐、芙蓉姐姐带起的喧哗和萧索,亦可借鉴。

或许,于公众而言,对张天佑最好的回应,就是一笑而过。他狂任他狂,一阵风拂了山岗,过了也就过了。

当然,也保不齐张天佑发奋图强,真的在诗歌领域干出一番事业来,直逼李白。我想,若有这种可能性,公众一定比张天佑本人还期待。

(编辑:赵芳迪 校对:颜京宁)

标签: 李白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