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089年,苏轼来到杭州任知 州,这是他第二次来杭州任职(熙宁中曾通判杭州)。这时西湖已有一半淤塞了。他向皇帝上了《乞开杭州西湖 状》,组织民工二十多万,开掘葑滩, 用挖出的葑泥在湖上筑起一条横贯南 北的长堤,这就是著名的苏堤。它南 起南屏路,北接曲院风荷,全长2。
8千米。堤上有六座桥,名为映波、锁 澜、望山、压堤、东浦、跨虹,沿堤 遍植桃柳,春天早晨漫步堤上看西湖 在晨雾中苏醒,春风怡荡,新柳如烟。 所以称“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首。当初苏轼筑成此堤后,还有一首 诗专记这项工程:“我来钱塘拓湖渌, 大堤士女争昌丰。
六桥横绝天汉工, 北山始与南屏通。忽惊二十五万丈, 老葑席卷苍烟空。”形容大堤建成,连接六桥,横贯湖面,工程浩大,二十 五万丈长堤使湖底葑泥席卷一空。万 顷碧波如苍烟碧空般清澈,六桥,也 像横亘于天河之中一般气势夺人。西 湖中名胜与苏轼有关的还有三潭印月。
这是苏轼组织民工用挖出的湖泥所堆 积成的一座环形堤埂。岛外的三座石 塔,最早为苏轼疏浚西湖时所立,原 是在水深处作为标志,禁止在塔所划 定的范围内植菱种芡,以防湖泥淤积。原来的塔已毁圯,现存石塔为明天启 元年(1621)补立。塔形如瓶,三塔 鼎立,每个高2米多,塔身中空,周 围有五个圆孔,每当皓月当空时,塔 内点燃蜡烛,洞口蒙上薄纸,灯光从中透出,就像一个个小月亮,与天空 倒映湖中的明月相辉映。
旧传湖中有 三个深潭,所以这处景物名三潭印月。 苏轼还写了脍炙人口的《饮湖上初晴 后雨》一诗: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硏雨亦 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标签: 春晓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