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不是符合孩子的情况: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作者:辛弃疾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行人泪!西北望长安,可怜无数山。
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
全部注释
1。造口:一称皂口,在今江西万安县西南六十里。
2。郁孤台:在今江西赣县西南。《赣州府志》:"郁孤台,一名贺兰山。隆阜郁然孤峙,故名。"清江:此指赣江。
3。
长安:代指都城汴京。
这是宋孝宗淳熙三年(1176)词人任江西提点刑狱、驻节赣州时写的词。罗大经《鹤林玉露》云:"南渡之初,虏人追隆佑太后御舟至造口,不及而还。幼安由此起兴。" 辛弃疾登上郁孤台,回想四十七年前金兵长驱直入江南、江西腹地,南宋几乎灭亡之事,从奔腾的清江之水,想到了当年隆佑太后一行匆匆逃窜的踪影,以及因家国破乱而洒下的痛楚之泪。
由水及泪,意象转换极为自然。"青山遮不住"两句,表达了词人对抗金恢复的坚定意志。煞拍两句,盖有豪兴逸怀,当此日暮江景,毕竟忧思难挡,愁从中来。《鹤林玉露》认为结句:"谓恢复之事行不得也"。而邓广铭则认为;盖深虑自身恢复之志未必即得遂行,非谓恢复之事决行不得也。
"似乎邓说更契合稼轩词境词心。全词用的是比兴手法。周济《宋四家词选》说:"借山怨水"。它以山水起兴,一扫传统《菩萨蛮》小令富艳轻靡之格,而出之以激越悲壮之音,令人耳目一新。梁启超评此词说:"《菩萨蛮》如此大声镗鞳,未曾有也。"(《艺蘅馆词选》)总的来说,这首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收复失地,统一祖国的感情。
标签: 小学古诗300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