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祖义先生错误解读《赤壁怀古》
童力群
2020年5月11日星期一
一、曹祖义先生的论述摘录
赤壁怀古其一
赤壁沉埋水不流,徒留名姓载空舟。
喧阗一炬悲风冷,无限英魂在内游。
曹祖义先生写道:
按字面分析:光滑像墙一样的物体……这个物体应该是“冰”……冰层越来越厚,光滑得就像赤壁一样,委卧在江河湖泊里,所以称“沉埋”。……此诗谜第一个谜底为“冰地”,因“冰地”委卧在江河湖泊里,所以“委”代谐音字“魏”字,“冰”谐音为“兵”,“兵”亦当“武讲,“地”谐音为“帝”。所以,这是指魏武帝曹操,魏武帝曹操是真正的谜底。
二、我的分析
(一)赤壁
“赤壁”是地名。“沉埋”的是曹操的战船。
“赤壁”从来就是地名。专指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场。湖北有九个赤壁,哪个赤壁是赤壁之战的主要战场,迄今未有定论。这九个赤壁为什么名为赤壁,皆因为地处江边或河边,崖岸是红色【赤壁市之赤壁,传说战火映红了崖岸。】。黄州的赤壁一带,崖岸至今是红色的。
湖北之外,河边的崖岸是红色的地方,皆名为“赤岸”。全国许多省都有赤岸。
红色的墙壁,从来不名为“赤壁”,而名为“红墙”。
赤,从来没有光滑的意思!
“赤”有几个义项貌似“光滑”,其实不然:
1、“空净无物”——赤贫、赤地、赤手。
2、“诛灭无余”——其宗族亦赤。
3、“裸露”——赤身、赤膊。
“赤膊”并不是光滑的膊,而是裸露上身,或裸露的上身。
查遍《现代汉语词典》、《现代汉语分类词典》、《袖珍字海》、《简明古汉语字典》、《新编说文解字》、《辞海》、《辞源》、《康熙字典》等,赤都没有光滑的意思!
“赤壁”根本就不能解释为“光滑像墙一样的物体”!
更重要的是只有将“赤壁”作地名,才能得出谜底是“曹操”【赤壁之战曹方的主帅】。
既然曹祖义先生不把“赤壁”作地名看,而只当作“光滑像墙一样的物体”看,这谜底“曹操”【赤壁之战曹方的主帅】与曹祖义先生有什么相干?
(二)沉埋
曹祖义先生认为:“冰层……委卧在江河湖泊里,所以称‘沉埋’”。
“委卧”一词是曹祖义先生独自生造出来的。
诚然,“委”有“积聚”、“堆积”之意,“卧”有“横躺”之意,但这与“沉埋”有何关系?
沉——没入水中。
埋——用粉状、粒状或其他成堆的东西掩盖住(全部或一部)。
“赤壁沉埋水不流”说的正是在赤壁战役里曹操的战船没入水中被泥沙掩埋,因其多而导致长江水难以流动。
冰层恰恰是先由江水的表面先结冰然后向下继续结冰,根本不是冰“没入水中”!更遑论上面有什么“粉状、粒状或其他成堆的东西”来“埋”住冰!
(三)冰地
再议论曹祖义先生所言《赤壁怀古》的谜底“冰地”。
江河湖泊之水结成很厚的冰,名为“冰封”,而不是“冰地”。
河有“河冰”,湖有“湖冰”,甚至海有“海冰”。大面积之水结冰在十五厘米厚以上者称为“冰面”。唯独没有“冰地”的说法!
陆地有冰雪,名为“雪地”,而不是“冰地”。
“冰地”是什么?
冰地——冰底的统称用法。翡翠地张等级的专有名词之一,指翡翠的地张色淡或无色,清澈透明,晶莹如冰,内部无杂质,石花较少,可谓“水清地好”。
曹祖义先生写道:“‘冰’谐音为‘兵’,‘兵’亦当‘武’讲,‘地’谐音为‘帝’。所以,这是指魏武帝曹操,魏武帝曹操是真正的谜底。”
“‘兵’亦当‘武’讲”。的确,兵是武器,是武士,但这是释义,而不是转音。而曹祖义先生所谓“‘兵’亦当‘武’讲”,意在音的转换,由bing转换成wu。
猜谜的确用谐音法,但不能随意转音。否则,转音就变成了随心所欲,而不是猜谜。
《薛宝琴十首怀古诗》谜底的范围是“俗物”。这“俗物”是论“件”的。
《赤壁怀古》,曹祖义先生的谜底既是冰地又是曹操。
“曹操”超出了制谜人【《红楼梦》(《石头记》)的作者】划定的范围,只是猜谜人曹祖义先生自己另外去划定的一个范围。
显然,曹祖义先生的作法是不妥当的。
更何况,即使依曹祖义先生之意将“冰地”看作是大自然物体,那么,既不能称“雅”也不能称“俗”,不能算“俗物”,更不能论“件”。
“冰地”作为谜底完全不符合制谜人【《红楼梦》(《石头记》)的作者】划定的范围!
总之,曹祖义先生的猜谜过程充满了牵强附会,他挖空心思将一切往“魏武帝”三字上面靠,结果却适得其反。
标签: 赤壁怀古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