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

非凡网 29 0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历史#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1张图片-非凡网

苏建,杜陵人也。以校尉从大将军青击匈奴,封平陵侯。以将军筑朔方。后以卫尉为游击将军,从大将军出朔方。后一岁,以右将军再从大将军出定襄,亡翕侯,失军当斩,赎为庶人。其后为代郡太守,卒官。有三子:嘉为奉车都尉,贤为骑都尉,中子武最知名。武字子卿,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稍迁至栘中厩监。时汉连伐胡,数通使相窥观,匈奴留汉使郭吉、路充国等,前后十余辈。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天汉元年,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尽归汉使路充国等。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单于益骄,非汉所望也。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译】苏建,杜陵人。以校尉身份跟随大将军卫青出击匈奴,封为平陵侯。又以将军身份建造朔方城。后以卫尉身份任游击将军,跟随大将军出兵朔方。一年后,以右将军身份再次跟从大将军出兵定襄,损兵折将,部将翕侯趟信逃降匈奴,损失部队当问斩,赎为平民免了死罪。之后任代郡太守,死在官位上。有子三人:苏嘉为奉车都尉,苏贤为骑都尉,二儿子苏武最有名气。苏武,字子卿,年轻时因父亲苏建为国立功,而与兄弟们一起被任用为郎,苏武后来逐渐升迁为栘中厩监。当时汉朝不断讨伐匈奴,双方多次派使者暗察对方情况,匈奴先后扣留了郭吉、路充国等十多批汉使者。匈奴使者到来,汉朝也扣留以相抵偿。天汉元年,且鞑侯单于刚刚即位,害怕汉朝袭击,于是说:“汉朝的皇帝是我的长辈。”把扣留的汉朝使者路充国等全部放还。汉武帝称赞他明于大义,就派苏武以中郎将的身份带着汉朝符节护送被扣留在汉朝的匈奴使者,并赠送给单于许多财物,以报答他的好意。苏武与副使汉中郎将张胜以及临时兼任使者属吏的常惠等人招募士卒、斥候一百多人同去匈奴。到达匈奴后,陈设财物赠送给单丁。单丁更加傲慢,完全不像汉朝所期望的那样。单于正要派使者护送苏武等人返回,正赶上缑王和长水虞常等在匈奴谋反。缎王是昆邪王姐姐的儿子,曾与昆邪王一起投降汉朝,后来随同漠浞野侯讨伐匈奴,兵败而降。他们与随从卫律投降的人暗中策划,要劫持单于的母亲板氏返回汉朝,恰巧苏武等出使匈奴。虞常在汉朝时和副使张胜关系一直不错,就暗中拜访张胜,说:“听说汉朝皇帝非常怨恨卫律,我能为汉暗设弓弩杀死他。我的母亲和弟弟在汉朝,希望他们能得到我为汉朝立功的赏赐。”张胜表示同意,并送给虞常财物。一个多月以后,单于出去打猎,衹有板氏及其侍从在家。虞常等匕十多人准备下手,但其中一人晚上逃走,向单于告密,单于及其部下派兵与虞常等展开激战,缑王等都在战斗中被杀。虞常被活捉。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2张图片-非凡网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欲自杀,胜、惠共止之。虞常果引张胜。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殹巫}。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武气绝半日,复息。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武益愈,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剑斩虞常已,律曰:“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单于募降者赦罪。”举剑欲击之,胜请降。律谓武曰:“副有罪,当相坐。”武曰:“本无谋,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复举剑拟之,武不动。律曰:“苏君,律前负汉归匈奴,幸蒙大恩,赐号称王,拥众数万,马畜弥山,富贵如此。苏君今日降,明日复然。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武不应。律曰:“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今不听吾计,后虽欲复见我,尚可得乎?”武骂律曰:“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见?且单于信女,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南越杀汉使者,屠为九郡;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朝鲜杀汉使者,即时诛灭。独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两国相攻,匈奴之祸从我始矣。”律知武终不可胁,白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旃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

【译】单于任用卫律审理这一事件。张胜听到这个消息,恐怕以前与虞常密谋之语被泄露,就把情况告诉给苏武。苏武说:“事情已发展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涉到我。受到侮辱之后才死,将更加对不起国家。”于是便要自杀,张胜、常惠一起把他劝住。虞常果然供出张胜。单于大怒,召集匈奴贵族商议,要杀死汉朝使者。左伊秩訾说:“如果有谋害单于的,该如何加重处罚?不如让他们全部投降。”单于便派卫律召来苏武审问。苏武对常惠等人说:“使自己的节操和国家的使命受到屈辱,即使不死,还有什么脸面回到汉朝?”拔出佩刀自杀。卫律大吃一惊,亲自抱住麸武,派人骑马跑去找医生。医生在地上凿了一个坑,放进媪火,使苏武伏卧在火坑上,用手叩击他的背使淤血从伤口中流出。苏武昏死过去,很久才苏醒。常惠等人哭着把他抬回营帐。单于非常佩服他的气节,派人早晚探问他的病情,并拘捕了张胜。苏武的伤势逐渐好转,单于派使者劝他投降,又共同审判虞常,想借此机会迫使苏武投降。用剑杀死虞常之后,卫律说:“汉朝使者张胜谋杀单于亲近的大臣,罪当处死,不过单于招募投降的人,赦免他的罪过。”举剑要杀张胜,张胜请求投降。卫律又对苏武说:“副使有罪,你应当与他连坐。”苏武说:“我本来没有参与密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与他连坐?”卫律用剑比划着要刺苏武,苏武毫不动摇。卫律说:“苏先生,我卫律从前背叛汉朝,归降匈奴,幸而承蒙单子恩德,赐给我王号,使我拥有部众数万,马畜满山,富贵如此。您今日投降,明天也会这样。否则被杀,白白葬身于荒野之中,有谁知道你为汉朝而死?”苏武不予理睬。卫律又说:“您藉助我而投降,我与您结为兄弟;今天不听我的话,以后再想见到我,还有可能吗?”苏武痛斥卫律说:“你作为汉朝臣民,不顾恩义廉耻,背叛皇帝和亲人,投降蛮夷,我见你干什么?况且单于信任你,让你裁决人的生死,你却不出于公心,主持平正,反而要使两国之主相互争斗以坐观双方混战所造成的祸乱。南越杀汉使者,被夷平成为汉朝的九个郡;大宛王杀汉使者,他的头颅已被悬于汉宫之北阙;朝鲜杀汉使者,立即遭到减顶之灾。唯独匈奴未发生这种事。你明知我不投降,如果想让两国相攻伐,匈奴的祸败将从杀我开始。”卫律知道最终不能威胁苏武投降,就把情况汇报给单于。单于越发想使苏武投降,便把他囚禁在大窖襄,断绝向他供应饮食。天降大雪,苏武就卧在地上,吞食雪团与毡毛,得以好多没饿死。匈奴以为他是神人,就把他迁徙到北海没有人烟的地方,让他放牧公羊,直到公羊产乳生仔,才允许他回来,并把他与属吏常惠等分开,分别安置在不同的地方。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3张图片-非凡网

武既至海上,廪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积五、六年,单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武能网纺缴,檠弓弩,於靬王爱之,给其衣食。三岁余,王病,赐武马畜、服匿、穹庐。王死后,人众徙去。其冬,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大夫人已不幸,另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译】苏武被流放到北海以后,匈奴不供给他粮食,他只好挖掘野鼠所贮藏的草籽充饥。拄着汉朝节牧羊,时时刻刻把汉朝节带在身边,以致节上的旄都脱落了。过了五六年,单于的弟弟于轩王下海打猎,因苏武会制做猎网和箭缴,校正弓弩,于轩王很喜欢他,送给他衣服和食物。又过了三年多,于轩王病了,就赠送苏武牲畜、酒酪器皿和毡帐。于轩王死后,他的部众也都走了。这年冬天,丁令人偷走了苏武的牛羊,苏武再一次陷入了困境。起初,苏武与李陵同在汉朝任侍中,苏武出使匈奴的第二年,李陵投降匈奴,不敢求见苏武。过了很长时间,单于派李陵下海,为苏武置办酒宴,陈设乐舞,趁机对苏武说:“单于听说我与您平素交往很深,因此派我来劝您,单于将诚心待您。终究不能回到汉朝,白白地在这无人之地自找苦吃,谁能看见您的信义之心呢?从前您的哥哥苏嘉任奉车都尉,随皇帝到雍城械阳宫,扶辇下殿阶,辇撞到柱子上,折断了辕,以大不敬罪受到弹劾,拔剑自杀,皇帝赐给了二百万钱的安葬费。你的弟弟苏贤随从皇帝去河东郡祭祀上神,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驸马被推入河中淹死,宦骑逃跑,皇帝命令苏贤追捕宦骑,没能捉住,苏贤忧虑害怕,饮药自杀。我领兵离长安时,您的母亲不幸去世,我送葬到阳陵。您的妻子年轻,听说已改嫁了。只剩下两个妹妹、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现在已过去十多年,不知是死是活。人生如同早上的露珠一样短促,何必长时间地折磨自己!我开始投降时,心神恍惚,如疯若狂,为自己背叛汉朝而痛心,加上老母亲被囚禁在保宫,您不想投降的心情怎么会超过我呢?况且皇帝年老,法令没有常规,大臣无罪而被诛减的有数十家,安危难以预料,您还为谁守节呢?希望听从我的计策,什么也别说了。”苏武说:“我们父子无功无德,都是由于皇帝的提拔,才位列将军,爵至通侯,兄弟三人都为皇帝近臣,常愿为此肝脑涂地。现在如果能牺牲自己,报效国家,即使蒙受斧钹之诛、汤镂之刑,也甘心情愿。大臣侍奉君主,如同儿子侍奉父亲,儿子为父亲而死,毫无怨恨。希望您不要再说了。”李陵与苏武宴饮了几天之后,又劝苏武:“您一定要听我的话。”苏武说:“我早已心甘情愿去死,您一定要使我投降,就请结束今天的欢宴,让我死在您面前!”李陵见他对汉朝如此忠诚,长叹一声,说:“唉,真是义士!我和卫律的罪过,比天还高啊!”随之泪如雨下,沾湿了衣襟,与苏武告别离去。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4张图片-非凡网

陵恶自赐武,使其妻赐武牛羊数十头。后陵复至北海上,语武:“区脱捕得云中生口,言太守以下吏民皆白服,曰上崩。”武闻之,南乡号哭,欧血,旦夕临数月。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汉求武等,匈奴诡言武死。后汉使复至匈奴,常惠请其守者与俱,得夜见汉使。具自陈过。教使者谓单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书,言武等在荒泽中。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单于视左右而惊,谢汉使曰:“武等实在。”于是李陵置酒贺武曰:“今足下还归,扬名于匈奴,功显于汉室,虽古竹帛所载,丹青所画,何以过子卿!陵虽驽怯,令汉且贳陵罪,全其老母,使得奋大辱之积志,庶几乎曹柯之盟,此陵宿昔之所不忘也。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已矣!令子卿知吾心耳。异域之人,一别长绝!陵起舞,歌曰:“径万里兮度沙幕,为君将兮奋匈奴。路穷绝兮矢刃摧,士众灭兮名已聩。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陵泣下数行,因与武决。单于召会武官属,前以降及物故,凡随武还者九人。

【译】李陵羞于亲自赠送苏武财物,就派他的妻子给苏武送去几只牛羊。后来,李陵又到北海,告诉苏武:“匈奴边塞哨所活捉云中汉人,说上至太守下至百姓都穿白色丧服,并说皇帝死了。”苏武听到这个消息,面对南方痛哭,以致吐血,每天早晚哭吊武帝。几个月后,昭帝即位。过了几年,匈奴与汉朝和好。汉朝寻求苏武等人,匈奴诈说苏武死了。后来漠使者又到匈奴,常惠请求看守他的人和他一起晚上去见漠使者,详细叙述了事情的经过,又教汉使者对单于说,汉朝皇帝在上林苑打猎,射下一只雁,脚上系着一封帛书,说苏武在某个大泽中。汉使者非常高兴,就按常惠所说的责问单于。单于左顾右盼,暗暗吃惊,只好向汉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活着。”这时,李陵摆设酒宴庆贺苏武,说:“您今天回去,美名传颂于匈奴,功勋显扬于汉朝,即使古代史书所载,图画所描绘的,有谁能胜过您!我李陵虽无能怯懦,假使汉朝暂且宽赦我的罪过,保全我的老母,使我能施展由于投降匈奴之耻辱而积蓄已久的志愿,或许能像曹沫那样寻找机会立功赎罪,这是我从前念念不忘的。皇帝逮捕族灭了我全家,这是世上最大的侮辱,我还有什么可留恋的?算了吧!我只是让您知道我的心情罢了。你我各处异国,这一分手将永无相见之日了!”李陵起身舞蹈,唱道:“驰骋万里啊横渡沙漠,为皇帝领兵啊奋击匈奴。被困于狭谷啊矢尽刀折,士兵战死啊我名声扫地。老母已死,虽想报恩何处归!”李陵涕泪交流,与苏武诀别。单于召集苏武的属吏,除去已投降的和死去的,随苏武返回的总共九人。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5张图片-非凡网

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诏武奉一太守谒武帝园庙,拜为典属国,秩中二千石,赐钱二百万,公田二顷,宅一区。常惠、徐圣、赵终根皆拜为中郎,赐帛各二百匹。其余六人老归家,赐钱人十万,复终身。常惠后至右将军,封列侯,自有传。武留匈奴凡十九岁,始以强壮出,及还,须发尽白。武来归明年,上官桀、子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武子男元与安有谋,坐死。初,桀、安与大将军霍光争权,数霍光过失予燕王,令上书告之。又言苏武使匈奴二十年不降,还乃为典属国,大将军长史无功劳,为搜粟都尉,光颛权自恣。及燕王等反诛,穷治党与,武素与桀、弘羊有旧,数为燕王所讼,子又在谋中,廷尉奏请逮捕武。霍光寝其奏,免武官。数年,昭帝崩,武以故二千石与计谋立宣帝,赐爵关内侯,食邑三百户。久之,卫将军张安世荐武明习故事,奉使不辱命,先帝以为遗言。宣帝即时召武待诏宦者署,数进见,复为右曹典属国。以武著节老臣,命朝朔望,号称祭酒,甚优宠之。

【译】苏武在昭帝始元六年春天回到都城长安。昭帝命令他供奉牛、羊、豕到武帝陵墓,又授予他典属国之职,官阶为中二干石,并赏赐二百万钱,公田二顷,宅地一处。常惠、徐圣、赵终根均被授予中郎之职,每人得赏赐绢帛二百匹。其余六人年老归家,每人得赏赐十万钱,免除终身徭役。常惠后来官至右将军,封为列侯,在《汉书》中有他的传记。苏武在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出使时年富力强,等到返回时,已须发全白了。苏武回来的第二年,上官桀的儿子上官安与桑弘羊及燕王、盖主谋反。苏武的儿子苏元与上官安有密谋,犯罪被杀。起初上官桀、上官安父子与大将军霍光争权,多次逐条记录霍光的过失,送给燕王,让燕王上书昭帝,告发霍光。又扬言说苏武衹因出使匈奴二十年不投降,回来才授予典属国之职,霍光的长史杨敞没有功劳,却任搜粟都尉,霍光专权,肆意妄为。等到燕王等因谋反被杀,穷究与他们同谋的人。苏武平素与上官桀、桑弘羊有交情,燕王也曾就苏武为国立功之事多次向皇帝申诉过,苏武的儿子又参与谋反,因此廷尉上奏请求逮捕苏武。霍光把这个奏章压下,并免除了苏武的官职。几年以后,昭帝去世,苏武因曾以中二千石的身份参与朝臣迎立宣帝的计谋,被赐给关内侯的爵位和三百户的食邑。过了很长时间,卫将军张安世推荐苏武熟悉过去的典章制度,奉命出使不辱使命,昭帝生前常常提到这些。宣帝立即征召苏武在宦者署听候命令,苏武多次进见宣帝,又任右曹典属国。因为苏武是以有节操著名的老臣,宣帝命令他每逢初一、十五入朝,给予祭酒的尊号,非常优容、尊宠他。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6张图片-非凡网

武所得赏赐,尽以施予昆弟故人,家不余财。皇后父平恩侯、帝舅平昌侯、乐昌侯、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皆敬重武。武年老,子前坐事死,上闵之,问左右:“武在匈奴久,岂有子乎?”武因平恩侯自白:“前发匈奴时,胡妇适产一子通国,有声问来,愿因使者致金帛赎之。”上许焉。后通国随使者至,上以为郎。又以武弟子为右曹。武年八十余,神爵二年病卒。甘露三年,单于始入朝。上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于麒麟阁,法其形貌,署其官爵、姓名。唯霍光不名,曰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姓霍氏,次曰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次曰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次曰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次曰丞相高平侯魏相,次曰丞相博阳侯丙吉,次曰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次曰宗正阳城侯刘德,次曰少府梁丘贺,次曰太子太傅萧望之,次曰典属国苏武。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明著中兴辅佐,列于方叔、召虎、仲山甫焉。凡十一人,皆有传。自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及儒者夏侯胜等,皆以善终,著名宣帝之世,然不得列于名臣之图,以此知其选矣。赞曰:李将军恂恂如鄙人,口不能出辞,及死之日,天下知与不知皆为流涕,彼其中心诚信于士大夫也。谚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此言虽小,可以喻大。然三代之将,道家所忌,自广至陵,遂亡其宗,哀哉!孔子称“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苏武有之矣。

【译】苏武所得赏赐的财物,全都赠送给兄弟和旧友,家里不蓄积财产。皇后的父亲平恩侯许伯、宣帝的舅舅子昌侯王无故和乐吕侯王武、车骑将军韩增、丞相魏相、御史大夫丙吉都很敬重苏武。苏武年事已高,儿子苏元又犯罪被杀,宣帝很可怜他,就询问左右大臣:“苏武在匈奴那么长时间,难道没有生子?”苏武通过平恩侯向宣帝陈述:“当初从匈奴动身回来时,我的匈奴族妻子正好生下一个儿子,叫苏通国,刚好有音信传来,希望能通过使者用财物把他赎回来。”宣帝同意了。后来苏通国随使者回来,宣帝任命他为郎。又任用苏武的侄子为右曹。苏武终年八十多岁,于宣帝神爵二年病死。宣帝甘露三年,单于开始入塞朝拜汉朝皇帝。宣帝思念那些辅佐自己的大臣的美德,便令人把他们的形体相貌画在麒麟阁上,并注明他们各自的官职、爵位和姓名,衹有霍光不注名字,以示尊崇,称为大司马大将军博陆侯霍氏,以下依次为:卫将军富平侯张安世,车骑将军龙额侯韩增,后将军营平侯赵充国,丞相高平侯魏相,丞相博阳侯丙吉,御史大夫建平侯杜延年,宗正阳城侯刘德,少府梁丘贺,太子太傅董望之,典属国苏武。这些人都功勋卓著品德高尚,为当世人所熟知,因此画名臣图来表彰他们,明确说明他们是汉宣帝中兴的辅佐之臣,可与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方叔、召虎、仲山甫媲美。共十一人,在《汉书》中各有传记。从丞相黄霸、廷尉于定国、大司农朱邑、京兆尹张敞、右扶风尹翁归到名儒夏侯胜等,都能善始善终,扬名于宣帝之时,却不能列于名臣图中,由此可知辅佐之臣的选择标准。赞曰:李将军诚实得好像粗鄙之人,口不善言辞,到死的那一天,天下人认识、不认识他的人都为之流泪,说明他对士大夫们是忠心诚信了。谚语说:“桃树不招引人,但因为它有花和果实,人们在下边走来走去,不知不觉在下边走出了一条小路。”这虽然是说小事,也可以喻大。然而李家三代以后的将领,为道家所忌讳,从李广到李陵,宗亲遭诛灭,可悲呀!孔子说的“志士仁人,有杀身以成仁,无求生以害仁”,“使于四方,不辱君命”,这些做人的道德标准,在苏武身上都体现出来了。

国学经典之《汉书》导读第七十九讲:苏建/苏武传-第7张图片-非凡网

标签: 斧钺汤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