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小广播•诗词赏析来自红色小广播00:0004:15
点击上面收听语音版播报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遍插茱萸少一人。
■解读
诗句出自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流传得很广,其中非常值得我们关注的地方,是诗中所表达的思乡之情,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这个首句写得很特别,“独在异乡为异客”,特别提醒他是自己一个人,异乡异客。这里边透露出来一个什么意思呢?中国人经常爱说的一句话:家乡在哪?其实家和乡有很大的区别。家是什么?家是你到了一个地方,有那么一套房子是属于你自己的,甚至你租一个房子,就可以建一个“家”。比如说你家在京城,但并不代表你的“乡”就在京城。所以虽然王维在京城长安有了家,但他仍感到是异乡异客。家乡,是指自己小时候生长的地方,又被称为“故乡”“老家”“故园”等。古往今来,家乡一直是文人骚客们谈论的亘古不变的话题,树高千尺,落叶归根,故乡之思,永远都是游子的至诚抒怀。在他们看来,家乡是他们心灵的依靠、感情的寄托。家乡是一缕阳光,冷寂时可以寻得温暖;家乡是个港湾,孤单时可以停泊靠岸。他们借诗言志,表达自己对家乡的思恋。由此便衍生出了无数千古动人的诗章,在汨汨流淌的华夏文化长河中,卷起层层浪波。此诗是王维十七岁时的作品,当时独自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他是蒲州(今山西永济)人,蒲州在华山东面,所以称故乡的兄弟为山东兄弟。九月九日是重阳节,中国有些地方有登高的习俗。登高时佩带茱萸香囊,据说可以避灾。茱萸,又名越椒,是一种有香气的植物。写这首诗时,王维正在长安谋取功名。繁华的帝都对当时热衷仕进的年轻士子虽有很大吸引力,但对一个少年游子来说,毕竟是举目无亲的“异乡”;而且越是繁华热闹,在茫茫人海中的游子,就越显得孤孑无亲。第一句用了一个“独”字,两个“异”字,分量下得很足。对亲人的思念,对自己孤孑处境的感受,都凝聚在这个“独”字里面。“异乡为异客”,不过说他乡作客,但两个“异”字所造成的艺术效果,却比一般地叙说他乡作客要强烈得多。这首抒情小诗,虽写得非常朴素,但千百年来,人们在作客他乡的情况下读这首诗,都能强烈地感受到了它的力量。
摘自:《中国诗词大会 上册》、图片来源于网络
主办:福州市鼓楼区南街街道党工委
觉得不错,请点赞↓↓↓
标签: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