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 唐寅《月泉图卷》 手卷 水墨纸本 画心:31厘米×113厘米 题跋:31厘米×135厘米
这幅唐寅作《月泉图卷》,水墨纸本绘就,画心长 113 厘米,题跋长 135 厘米,宽 31 厘米,卷首下部钤朱文“唐子畏图书”方印、朱文“六如居士”方印。
图前段绘诸山旷远,晓雾迷蒙,竹篱参差掩隐茅堂数间,苍松郁茂,山泉奔泻而下,木桥横卧其间。图后段绘山石杂木高耸,下有一高士,头戴方巾,身着宽袍,双手抚岸而坐,神态深沉,遥望万顷湖光。整幅作品墨色明洁,营造出幽深静谧的氛围。画尾有作者自题“吴郡唐寅为月泉作”行书款,下钤朱文“吴趋”圆印、朱文“唐伯虎”方印,画尾下部钤朱文“雪坪心赏”方印。
卷后有祝允明行楷题《月泉篇》诗一首,款署:“正德乙亥(1515年)三月望吴中祝允明赋”。钤朱文“允明”方印、白文“吴郡祝生”方印。此诗著录于祝氏的诗集《怀星堂集》卷五中。除祝允明题跋外,另有文徵明题行书七言诗一首。款署:“徵明题”,钤白文“文徵明印”、朱文“衡山”,卷尾处钤“云华仙馆审定”、“新安程雪坪氏鉴赏图书”两枚朱文方印。
“月泉”其人考与吴门画家交往密切且别号“月泉”的,有其人名可浩。据《明画录》记载:“可浩为明代僧人,住持金陵(今南京)灵谷寺。画葡萄不减温日观。”《灵谷寺志》记载:“可浩,嘉靖年间(1522-1566)曾任右觉义,住持灵谷寺。攥有《重修宝公塔记》”。这些史料对可浩的生平记载不多,仅寥寥数语,我们另从一些明代画家、学者的诗文集中发现了一些资料,这些资料正好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可浩的交游。文嘉(文徵明的次子)有《送月泉上人还荆州承天寺》一诗:兀兀春寒睡起迟,叩门来索月泉诗。吾师欲了西来意,月在青天水在池。何良俊(文徵明挚友)有《访月泉禅师》一诗曰:十里松阴到寺门,上方云气俯花村。牛车大小禅宗秘,龙脉抵昂帝座尊。风外断蓬吴主墓,雨中荒草谢公墩。古今多少兴亡事,懒向山僧次第论。王世贞(吴门书画鉴藏家)有《罄室先生为月泉上人画一锡一钵聊成短赠》一诗。黄姬水(早年侍奉文徵明)有《题月泉图》一诗。
《月泉图卷》、《悟阳子养性图卷》树法局部对比图
此外,《灵谷寺志》与《灵谷禅林志》卷十二、十三,有大量文人、官员赠与他的诗句。根据这些诗题名、内容、题诗人身份,可以帮助我们确定以下三点:
一是可浩大致的活动年代在15世纪末至16世纪;二是他与吴门画家交往深厚;三是在当时的苏州文人及政要圈内,可浩是一位名重于时且极有影响力的得道高僧。《月泉图卷》中唐寅并没有书写年款,但从所钤“六如居士”结合祝允明题跋的署款时间来看,此作应作于唐寅46岁(1515年3月后),唐寅自南昌返吴门,始皈依佛法后。一个画家在他艺术创作渐趋成熟之后,其构图、造型、笔墨常常会形成某些同而不同的艺术风格和个人面目。在唐寅传世的山水手卷中,特别是他画的“别号图”中,我们常能看到这种个人面目,如著名的《毅庵图》、《悟阳子养性图》、《黄茅小景图》、《贞寿堂图》、《守耕图》、《款鹤图》等,它们不仅在构图形式、造型及笔墨等方面与《月泉图卷》类似,连尺寸亦相差无几——这些画作大多30厘米高,110 厘米左右长,这点与《月泉图卷》的画心尺寸非常吻合。这些别号图,还有一些共同点,如都是庭院与山水的结合,有高耸的松树、有苍穹与湖水、有主人生活休憩的状态。绘画技法上,山石效法圆润,线条流畅洒脱,水墨变化灵活,特别是“树石细润”参以细笔长效,具有李唐遗韵。
明 唐寅 《悟阳子养性图》 辽宁省博物馆藏
其创作年代与《月泉图卷》仅相距 6 个月,两图不仅图式相仿,结构取势与皴法用笔乃至用墨等方面都极为相似,连所用的私印“唐伯虎”,也同属一枚。
辽宁省博物馆藏的《悟阳子养性图》是唐寅别号图中的代表作,其创作年代当与文徵明后跋题诗时间相近,题诗的时间是在1514年9月,这与本幅《月泉图卷》创作于1515年3月,两者时间上仅差6个月。两图不仅图式相仿,结构取势与皴法用笔乃至用墨等方面都极为相似,连所用的私印“唐伯虎”也同属一枚印章所钤。这无疑说明了《月泉图卷》在别号图中的重要研究价值。另外,还有一些发现,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唐寅《山水人物册》十开,每开的图式、技法、笔墨也与《月泉图卷》非常一致,尤其是唐寅私印“六如居士”,在两卷上都有出现,也同属一方印所钤。
图卷特点1.三家合制
《月泉图卷》唐寅作画心,祝允明、文徵明题后跋(祝题264字、文题59字)。三人因赠送人的身份地位特殊,绘制与书写上都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准,不同于应酬之作。且吴门四家中三家合制的作品,在他们各自的传世作品中都极为稀少。
《悟阳子养性图》与《月泉图卷》
2.晚年画风
画此作时,唐寅45岁,是从南昌宁王处脱身归里之作。全卷充满了淡泊功利、看破人生、遁隐避世的思绪,这种情绪使得他的艺术风格变化更加明显,在笔墨技巧方面呈现了南宋院体的面貌,又多融进了元以来文人画的笔墨韵味。工劲中兼有细秀圆润,勾描斫皴多用尖笔柔毫,墨色层次丰富,画面意境亦虚亦实,亦简亦繁,疏密有致。这些特征正是唐寅晚期的山水绘画风格大成的特点。
“唐伯虎”“六如居士”印章比较
3.又一别号图
对于丰富此类作品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月泉图卷》是除了馆藏唐寅《悟阳子养性图卷》、《毅庵图卷》、《事茗图卷》、《双鉴行窝图册》、《梅谷图轴》、《桐山图卷》、《守耕图卷》、《款鹤图卷》以及艺术品市场拍卖唐寅《松崖别业图》、《野亭霭瑞图》作品以来,发现的又一幅别号图,极具研究价值。
题跋考析祝允明擅草书,有明代第一美称。其实他的楷书亦极有功力,大楷法颜真卿,小楷得钟繇神髓。本卷《月泉图》行楷,其圆厚处具钟氏之朴茂,灵动处得二王之遒美,参以赵孟頫,然变化多致,其行笔从容不迫,笔笔到位,法备气至,十分耐看。款署“正德乙亥(1515年)三月望吴中祝允明赋”,此年祝允明55岁,这是他盛年书道大成时的作品。
《行楷洛神赋》卷(局部)绢本,长 161 厘米,高 20.1 厘米,朵云轩藏。此卷有许多字体与《月泉图卷》祝氏题字相近,可资比对。
文徵明题七言诗虽未署年款,但根据祝允明的题写时间,以及两人同时题写在一张纸上,显然是在同一时间内题写的。时年文徵明 46 岁。此书法体势峻拔,笔力遒劲,折处棱角分明,使转圆活自如,无矜庄之态,更无丝毫懈怠之气,苍严清朴,一出自然。可资比对的有台北故宫博物院藏《绿荫草堂图》,是文徵明47岁时创作的。比对后明显在书风、落款上非常一致。
综合上述,对主要依据、辅助依据和旁证材料的鉴析,本件当属唐寅晚年非常重要的别号图作品,无论是从诗文画艺内容的结合上,还是从本卷所表现出唐伯虎流水行云一般的洒脱才情上,都是堪称完美,唐伯虎遗墨一直为世所重,民间流传极少,此卷的出现实属难得,弥足珍贵。据悉,本件唐寅所绘的《月泉图卷》将于12月中旬举办的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拍卖会上现身,届时广大藏家可以近距离一睹唐伯虎画作的神采。
原文作者:北京保利拍卖提供《此中有真境 何处问逃禅》
原文来源:《中国收藏》2017年12月刊
《紫禁城》官方授权,未经允许,禁止转载!汉代海昏侯国考古出土——古玉
想了解更多艺术推介与艺术收藏,欢迎关注【文藏】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
标签: 唐寅诗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