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李煜最有韵律的一首词,邓丽君将其谱成曲,唱尽人间悲欢与哀愁
作为一名亡国之君,李煜的命运无疑是非常不幸的。失去了国家和亲人之后,李煜并没有像刘阿斗一样在宋朝乐不思蜀,而是“不识时务”地将自己沉浸在伤感之中,创作了一首又一首震撼人心的经典之作。他那些令人惊叹的词作几乎也都是在此期间创作的。而他也因此成为宋词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为宋词由艳曲小调转为士大夫词作出了重要贡献。
在李煜的众多词作中,邓丽君挑了其中三首谱成曲,《相见欢》就是其中之一。这首词是李煜词作中最有韵律感的一首词。整首词韵脚整齐得就像一首律诗,音调和谐,舒缓流畅,就像风满盈怀,掬月在手,令人心醉,唱尽人间悲欢与哀愁!下面让我们走近它:
相见欢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词原本叫长短句,虽然也要协律,但与律诗相比较,其韵脚相对还是要松散很多,比较自由。但李煜这首词,却不一样,几乎每一句的韵脚都押韵,例如”楼,钩,秋,愁,头”,可以说一韵到底,音乐十足。或许,这也与精通音律有关。在这首词中,他的每一句韵律都与人的内在情绪共振,情与词融合,词随情流出,字字含情,句句动人,一派天然。
这首词作虽然很短,但画面感却极强。在这幅画中有一个人,他在月色中天的时候默默登上了西楼。然而,他登上西楼不是呼朋唤友,也不是与一二知音相约,而是独自一人登楼上。上阙一开篇就将读者引入了一种无边的孤独之中。很多时候,独处是一种很好的检验灵魂的方式,用它可以测出一个人灵魂的深度,测出一个人对自己真正的认识。
如钩的一弯新月,在深秋的夜空,自然显地很瘦,散发着微微的青光,冷冷地俯视着充满悲欢离合的人间。这一弯月不是满月,也不是朗月,是一弯如钩的瘦瘦的月。很显然,这是秋天的冷月。深秋凄冷的月色下,在一座深深的庭院里,一棵已经落光了叶子的梧桐,一个寂寞的人在秋夜里影影绰绰,悲伤而孤独。
一个“锁”字无奈而又满含力量。梧桐是寂寞的,庭院是深深的,一种与世隔绝的冷清与凄凉,李煜被隔离在一个被世界遗忘的角落里,无奈而绝望。然而李煜心中又无时无刻不沉浸在难言的悲哀中,并且将你的悲哀升华到一种哲学高度,成为整个人类的悲哀。李煜被困于这深秋的月色中,与世界隔绝,也被世界所隔离,孤独而绝望。
下片开头“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连用三个短句,一气呵成,可见词人心中的愁绪已积累到不得不发的地步。虽然句子的意思很直白,却水到渠成,充满了自然之美。此外,这句词的手法新颖别致,构思极为巧妙。
正如他在上片中所的“愁”是可以用来“锁”的,那么“愁”当然也是可以用来“剪"的,可以用来“理”的。只是,这种“愁”,他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顺,如抽刀断水水更流,如丝如缕缠在一起,纷乱无边,莫可名状。此句颇有李白诗句的豪放深情意味。
一个被幽禁的亡国奴,一个丧失了一切自由和尊严的昔日帝王,此时此刻,在寒风中独立深秋,能有怎样的滋味?到最后他留给我们“别是一番滋味”的欲说还休,想说不能说,想说无法说,这样的无言才最寂寞。
于是,在词的最后他又回到了开头时“无言独上”的闭锁状态,他依旧是躲在一个寂寞的角落里,寂寞地舔着自己的伤口,将过往的人生故事一幕幕放给自己看。 短短的一首小令,如江流暗涌,如悲歌一曲,情词相融,唱尽了人生悲欢离合的哀愁。
标签: 李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