戏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非凡网 36 0

  随笔

  戏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文/于公谨

  写过诗词的,毕竟这是我的爱好,也是为了娱乐大家的。有些人看了,没有说什么;有些人则是称赞的;有些人则是从中挑出很多的不足之处,希望我能够改正。这都是可以接受的。毕竟我不是一个不知道好赖的人。只是有的人看了,总是想要进行否定,也想要对我见贬斥,这就让我没有办法接受的;批评和意见是好事,毕竟是为了让我进步的;问题是有些人的鸡蛋里面挑骨头,就让我觉得不舒服了。我承认我做不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境界。

  如果是鸡蛋里面挑骨头,是很容易的。曾经和别人说过这件事情,我说即使是苏东坡老先生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也可以驳斥的一无是处。很多人都是不服气的。我说我来分析,你们来听,看看我说得有没有道理(首先声明,苏轼老先生的作品是中华民族文学宝库不可多得的瑰宝,而且是影响了近千年;很遗憾的是,我不知道我的作品能够影响多久,也希望流传千古,也希望看到,只是未必可以如愿);可以进行反驳的。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是大家很熟悉的宋词,也是很具有代表性的;所以,分析起来,也是容易的。第一句就是“明月几时有”;这句话是可以说,有些是不伦不类的,明月几时有,自己不知道啊?怎么可能?这是十来岁小孩子都知道的,苏东坡老先生不知道?只是说了一句废话而已。既然是废话,有什么值得写出来的?

  “把酒问青天”,这句话就更加难以理解的,好像是喝醉了的话。把酒,就是喝酒,也就是说,苏东坡老先生说的是酒话;既然是酒话,怎么可能会相信?很显然是不可信的。喝着酒,问青天,可以问吗?怎么问?天有耳朵吗?怎么听?这是不可能会听见的;既然是听不见,还要问,问什么?胡言乱语的结果,还有人相信?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天上有宫阙?怎么可能?看不见的,摸不到,就在这里胡扯;天上宫阙,好听,就是没有;既然是没有,写出来做什么?今夕是何年?今夕是当天晚上;什么年?不知道?宋朝的年代,自己不知道?即使是喝醉了,也会知道的;这就明摆着是装糊涂的;既然是装的,就更加没有记录的必要了。

  “我欲乘风归去”,怎么可能会乘风?神仙可以;只是当时的苏轼,并不是神,而是凡夫俗子,肉体凡胎,是不可能会成为神成为仙?不符合实际,只能是胡思乱想。既然是胡思乱想,就没有认真,还好意思记录下来;即使是酒醒了,也没有看到他改的。这样的酒话流传下来,是很容易造成不好的影响;误人子弟是小事情,如果是酒鬼,就会很容易出事情。

  “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这两句话并没有说错什么,好不容易蒙对了;因为高处寒冷,这是一个常识,是每一个人都应该知道的。通常来说,我们去山上,就会感觉到寒冷,这就是没有办法跟苏东坡老先生学习一些,说高处温暖,这不符合现实的。只是也说了一个事实而已,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也没有什么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这也是喝酒喝多了的例证。起舞,怎么起舞?喝酒了,就开始跳舞?过去,都看歌姬跳舞,像苏东坡这样的文学雅士,都是看歌舞,而不是跳;苏东坡跳舞?这是不可能的。即使苏东坡想要跳舞,也是醉步。摇摇晃晃的醉步,踩着自己的影子,是自娱自乐?还是什么?“何似在人间”,本来就是在人间,什么叫做“何似”?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酒喝多了,怎么可能无眠?怎么可能会“转朱阁”?走路踉踉跄跄,能够迈动脚步,也是扶着墙,恐怕没有走路几步,就会来一个天当被地当床了。怎么可能会无眠?要知道无眠就是睡不着觉。这个时候睡不着急觉?“不应有恨”,怎么可能会没有遗憾?人生处处是不如意的;既然是不如意,怎么可能会没有遗憾?

  只是简单地说到这里吧。吹毛求疵的结果,是什么?我不知道,只是觉得好诗词也会变成不好的。

  七言诗 红云

  文/于公谨

  东风过处见初春,万朵桃花柳色新。

  一抹斜阳浮碧水,芬芳淡淡戏红鳞。

  卜算子 情

  文/于公谨

  梦里几分寒,

  夜色星辰乱。

  月挂山峰曼舞中,

  叹语情难断。

  倚靠幽窗前,

  数尽云枝漫。

  落下浮霜入心间,

  雾动留迷幻。

  临江仙 把酒

  文/于公谨

  雾锁断桥长叹处,

  浮生痛恨朦胧。

  浮烟浅浅万千重。

  淡云相聚处,

  孤雁过青空。

  寻找画船何处在,

  多情如海匆匆。

  回头落日彩霞红。

  见残灯入梦,

  把酒对寒风。

标签: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