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人生要在不变中具有随时变化的圆融智慧,也要在多变的生活中求一个永恒不变的主宰。
以圆融的智慧应对不变的规则,是为了解决那些禁锢自己人生的规则,因为对于人生来说,很多时候让我们感到困惑的,就是那些看似难以改变的固化规则,如果能在面对命运的时候有一份圆融的智慧,即便是看上去难以解决的问题,也会随着自己的圆润找到其中的突破口。
而内心存在一个主宰,是为了应对多变的世界,因为世事多变,我们不仅要有内心的智慧来应对随时变化的人生,更要在自己心中存在着智慧主宰,避免自己在面对变化的时候,失去了人生的底线,亦或是陷入人生突变的被动局面之中。
《围炉夜话》之中有一句话说:
数虽有定,而君子但求其理,理既得,数亦难违;
变固宜防,而君子但守其常,常无失,变亦能御。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命运中虽然有一些东西是我们无法改变的,但是君子只寻求其中稳定不变的规则,通晓之后,就会发现命运也不会摆脱规则约束而存在;而凡事虽然应该防止意外,但君子只要能坚守常道,使常道不失,那么再多的变化都能应对。
秦宣太后非常宠爱魏丑夫,太后重病将死的时候,突然下了一道令,说:“为我办后事的时候,必须要让魏丑夫为我殉葬。”
魏丑夫听了之后是很害怕,但是也没有想到妥善解决问题的方法。
庸芮为魏丑夫劝说太后,就说:“太后认为人死了还有知觉吗?”
太后说:“没有知觉。”
庸芮就说:“像太后这样圣明的人,明知道人死了没有知觉,为什么要把自己生前所宠爱的人,殉葬在已经毫无知觉的死人身边呢?如果人死后有知觉,那先王郁积的愤怒已经很久了,太后连补救过失的机会恐怕都没有,到时候哪里还有空闲去宠爱魏丑夫呢?”
太后听了之后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就说:“你说得很对。”
于是打消了要魏丑夫陪葬的念头。
对于很多人来说,总会面对一些看上去无法解决的问题,当一些人面对这种难题的时候,就会无奈地用所谓“命数”这样的结论,来形容自己的人生问题。
比如很多人在失败的时候,总是抱怨着时运不济。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有些问题看上去难以转变,实际并不尽然。所以不要因为所谓外界客观的因素,让自己丧失了积极进取的心思,更不要担心被命运所束缚而无所作为,只要能掌握事物之间的道理,就没有理由不能解决和转化其中的问题。
二、在许多难解的结背后,只要能掌握事物的道理法则,都能找到一个相对稳妥的处置方案,只要具备了悟其中规则的觉知,自然能够解决事情的根本。
而这就是《围炉夜话》之中所说的:君子只要寻求其中稳定不变的规则,一旦通晓其中,就会发现这个事理也逃不开规则的束缚。
这就是用智慧在看似无解的局面之中,找到一个妥善的解决方法,一件事情既然已经形成,就一定会有形成的原因,在原因之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核心根本,这是处理此类问题最妥善的方法。
这是通晓事物规则以此来解决难解事理的道理,那么又该如何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呢?
同样需要用内心不失常道的智慧,来主宰自己的言行,以此应对突然之间的问题。
只要自己能守住常道,就能“以常治变,以不变应万变”,因为“常道”是万物运行的根本,只要能在多变的事物中不失去自己本心的主宰,那么自然能够在问题出现之前,也使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如果思想空白呆板,一味墨守成规不知变通,那就无法在遇到问题的时候灵活把握,最终失去解决问题的机会。
比如在宋英宗刚继位只有几天时间的时候,穿着孝服立在宋仁宗的灵前,还没有大声哀哭,就突然发病,大声地呼喊。
英宗身边的人看到这幅模样,都吓得赶紧跑掉了,一些守灵的大臣都惊吓得目瞪口呆,立在原地不知所措。
这个时候韩琦扔掉手杖,急忙上前就把英宗抱在怀里,交给宫内的人,说到:“要精心照顾。”
然后吩咐身边的人说:“今天发生的所有事情,只有各位看到,外面的人没有知道的,不要乱说出去。”
说完继续回到灵前哭先帝,好像不曾有事情发生一样。
这就是应对突然变化的道理,解决此类问题时,最重要的并不在于应对这个问题的手段,而在于内心的主宰和智慧,只有具备经历时间沉淀之后的成熟,才能在危难之时不乱阵脚,以稳重的态度,主宰突如其来的问题,这是应对仓促之事的最好办法。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
标签: 围炉夜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