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观止》这本书好不好?肯定是好的。在真正文人的眼里高端不高端?
看和谁比。和《昭明文选》比肯定是比不上的。
鲁迅先生说:“以《古文观止》和《文选》并称,初看好像是可笑的,但在文学上的影响,两者都一样地不可轻视。”
这话说两者都不可轻视,但注意前面那句并称初看好像可笑。意味着在内行眼中两者地位不平等才是初反应。为什么呢?
因为一个是骈文,一个是散文。从艺术性上说,骈文就是比散文更考功力。
《古文观止》古文两个字,不是相对于我们现在白话文的古文,而是散文。
骈文兴起于南北朝,唐朝的时候已经很流行了。“骈”字形指双马拉车,平行并列之意。引申出来的意思就是对仗。骈文精心雕琢,极具节奏美感。但当时的韩愈和柳宗元看不惯,觉得不接地气,过于注重形式而失去内容。所以发起“古文运动”。也就是针对骈文的散文运动。
为什么叫古呢,和李白擅长古体诗杜甫擅长近体诗一样,都属于以当时的时间为标尺而不是我们的时代为标尺。
古指的是相对唐朝的先秦诸子百家,那时候都是散文。
高中语文里很熟悉的“唐宋八大家”,唐朝的两位就是韩愈和柳宗元。
注意,他们是古文八大家。不是文章八大家。文章分为古文和骈文,他们的骈文水平或者说文章水平能不能在唐朝称前二?那肯定不是。骈文大家们绝对不服。
不止骈文和散文之分。《古文观止》和《昭明文选》还有一大区别。
前者是清朝两位私塾先生选编的古文也就是散文入门书籍。
而后者是一位文化素养极高的皇太子,带领全国第一流的文人精心选编出来的文学典范。
注意我说的是文学,不是骈文典范。
以文章而言,骈文操纵所需要的功力对散文的那就是降维打击,没有可比性。
就好像古文和白话文的功力需求一样。白话文,只是为了全国扫盲,不要让绝大多数文盲充斥,要开启民智,不能让知识掌握在少数文化精英手里。
但是单从美学角度说。你要说谁更美,谁的文化底蕴更高,那就是没有可比性。
精通古文的桐城派写白话文毫无压力。但你让写白话文的琼瑶去写古文纯属赶鸭子上架。
琼瑶:我惹你了?次次拿我举例。。
下地铁。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了。
标签: 昭明文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