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青楼梦》

非凡网 35 0

  清朝比较有名的小说,与“梦”有关联的,大多数国人只知道有部《红楼梦》,很少有人知道与《红楼梦》一字之差的《青楼梦》。《青楼梦》,原名《绮红小史》,是清代文人俞达写的一部小说,共六十四回,成书于光绪四年(1878年)。此人一生功名不遂,经常出入酒楼妓院。《青楼梦》里的主人公金挹香就是他自己的化身,他用《青楼梦》来抒写自己的理想。俞达在书中他幻想自己受了仙人点化,投生成一个叫金挹香的少年,在青楼与下凡的万花山三十六花仙、月老座下玉女发生了很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事情,最后还位列仙班的故事。当时流传较广,影响较大。

  全书围绕着“情”而写。三十六司花仙女耐不住春情荡漾,下凡到人间,真是世间男儿多大幸事,青楼一曲,倾倒天下,莺歌燕雨,满目春光。一粒情丹驱邪扫秽,把一切柔情扫荡,归班万花山,足令读者神迷神思。《青楼梦》何书也?曰:可怜,可叹,可敬,可爱书也。讲述金挹香,游花国,护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报亲恩,全友谊,敦琴瑟,抚子女,睦亲邻,谢繁华,求道德,做了二十余年事业。主要人物有:四好友:金挹香、邹拜林(挹香至交)、叶仲英、姚梦仙。月老坐下玉女:钮爱卿(金挹香妻),三十六花仙。该书的作者俞达比较牛逼,他不仅蹭《红楼梦》的热点,搭《红楼梦》的顺风车,还把黛玉、宝钗等等红楼美人拉来客串,但是无论整体架构、立意深度、文采描述皆不如《红楼梦》。也还没有狗血到跟主角发生点什么,要不然曹雪芹的棺材板都要压不住了,很可能会与俞达来一个“你死我拚”。

  《青楼梦》该书以狎妓为题材,写风流才子的生活,属“狭邪小说”。如“游花国,护美人,采芹香,掇巍科,任政事,报亲恩,全友谊,敦琴瑟,抚子女,睦亲邻,谢繁华,求道德”(第1回)。之大理想,所写非实,从可知矣。作者一生追求功名,认为“为须眉者必期显亲扬名”(第40回)。但他怀才不遇,感慨“公卿大夫无一识我之人”,“反不若青楼女子竟有慧眼识英雄于未遇时也”。他认为青楼不是官场的势力场;妓女比官僚还有情有义,把她们理想化。书中写吴中风流才子金挹香,与三十六美人(妓女)朝夕往来,感情缠绵缱绻,又不忘“努力诗书”,成就功名。中乡举后为养亲而捐官仕余杭,迁知府;最后弃官修道,又归家度其妻妾,皆白日升天,三十六美人乃仙女谪降,一一了却空缘,同结风流案。它摹绘柔情,敷陈艳迹,但内容并非写实,而是作者的理想;又描写雷同,诗词盈篇,颇乏生气。

  《青楼梦》首先以慕真山人道明“吴中士风”即社会环境,所谓的“章台种柳,深巷栽花,仍不改风流景象”。而后一道人出古铜镜一面,曰“此尔一生佳话尽寓其中,勿多诘,鉴后即明。”镜中藏着金挹香非凡的一生,而作者也认定这不过是个梦:“一日,忽见前生赠镜道人一棒喝来,惊得大汗满身,神归躯壳,镜亦杳然。忽闻架上鹦哥诵诗云:‘一番事业归何处,花谢春深老杜鹃。’醒后细思镜中之事,犹觉历历可溯。于是假虚做实,以幻做真,将镜中所作录成一书,名曰《青楼梦》。”

  俞达在创作时,故挹香游狭邪,特受伎人爱重,指挥如意,犹南面王。”例如: ……(挹香与二友及十二妓女)至轩中,三人重复观玩,见其中修饰,别有巧思。轩外名花绮丽,草木精神。正中摆了筵席,月素定了位次,三人居中,众美人亦序次而坐: 第一位鸳鸯馆主人褚爱芳 第二位烟柳山人王湘云 第三位铁笛仙袁巧云 第四位爱雏女史朱素卿 第五位惜花春起早使者陆丽春 第六位探梅女士郑素卿 第七位浣花仙史陆文卿……第十一位梅雪争先客何月娟末位护芳楼主人自己坐了;两旁四对侍儿斟酒。众美人传杯弄盏,极尽绸缪。挹香向慧琼道,“今日如此盛会,宜举一觞令,庶不负此良辰。”月素道,“君言诚是,即请赐令。”挹香说道,“请主人自己开令。”月素道,“岂有此理,还请你来。”挹香被推不过,只得说道,“有占了。”众美人道,“令官必须先饮门面杯起令,才是。” 于是十二位美人俱各斟酒一杯,奉与挹香;挹香一饮而尽,乃启口道,“酒令胜于军令,违者罚酒三巨觥!”众美人唯唯听命。……(第五回) 挹香亦深于情,侍疾服劳不厌,如: 一日,挹香至留香阁,爱卿适发胃气,饮食不进。挹香十分不舍,忽想着过青田著有《医门宝》四卷,尚在馆中书架内,其中胃气丹方颇多,遂到馆取而复至,查到“香郁散”最宜,令侍儿配了回来,亲侍药炉茶灶; 又解了几天馆,朝夕在留香阁陪伴。爱卿更加感激,乃口占一绝,以报挹香。……(第二十一回) 后乃终“掇巍科”,纳五妓,一妻四妾。又为养亲计,捐职仕余杭,即迁知府,则“任政事”矣。已而父母皆在府衙中跨鹤仙去;挹香亦悟道,将入山,……心中思想道,“我欲勘破红尘,不能明告他们知道,只得一个私自瞒了他们,踱了出去的了。”次日写了三封信,寄与拜林梦仙仲英,无非与他们留书志别的事情,又嘱拜林早日代吟梅完其姻事。过了几天,挹香又带了几十两银子,自己去置办了道袍道服草帽凉鞋,寄在人家,重归家里。又到梅花馆来,恰巧五美俱在,挹香见他们不识不知,仍旧笑嘻嘻在着那里,觉心中还有些对他们不起的念头。想了一回,叹道,“既解情关,有何恋恋!”……(第六十回) 《青楼梦》以金挹香的一生贯穿全文,加之他的好友邹拜林,二人皆是人品高洁之人。书中将青楼女子也写成了高洁之人。他们之间的交往被作者过分美化:男的形象高大,充当护花铃的角色;女的温婉贤惠,既是好妻子,又是好情人。

  俞达的好友邹弢,此人幼年作客,历馆姑苏,几及十年,与俞达为患难交。俞达逝世以后,邹弢为诗哭之甚哀,见《三借庐丛稿》。“哭慕真山人俞吟香五首之十一首并引。君名达,居洞庭西山,余生平第一知己也。……呜呼,胥江一别,谁知后会无缘,回忆交情,肠寸寸断矣。聊成数绝,拉杂书来,不知是墨是泪也。”可见两人的感情如此之深。邹弢为朋友俞达的《青楼梦》作了详细的批注,居沪上亦甚久。尝写妓女苏韵兰事,为《断肠碑》(一名《海上尘天影》)六十回;《中国通俗小说书目》又有《三借庐丛稿》及《三借庐笔谈》十二卷,《浇愁集》八卷,《诗学速成指南》二卷,并行于世。从邹弢写《断肠碑》和为俞达《青楼梦》写评注来看,《红楼梦》与青楼文化有着密切联系的。《红楼梦》成书于清朝中期,当时的青楼文化十分兴旺,名士名妓交往充满世面。当时文人与妓女的密切关系得到人们的共识,妓女的人格得到尊重,无形中妇女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邹弢所著的《浇愁集》是《聊斋》之后仿《聊斋》作品中的佼佼者之一,在中国文言小说史后期的作品中占有颇为重要的地位,而文言小说研究专家学者却很少注意。书由长洲秦云夫雨及俞达吟香两人共评。每则故事后,有“吟香子曰”短评,如第一卷第一则“藴香国”为一长篇理想小说,俞达评云:“吟香子曰:治国平天下,林生之抱负,已不凡矣。继观其急流勇退,可知其殷殷求显,非所以富贵为心者。朗诵此章,作者之襟怀毫端毕现。”这就显得十分有意思,一方面邹弢为朋友俞达的《青楼梦》作了详细的批注,而另一方面俞达又为邹弢评文,似乎有“猩猩相惜”的味道。《浇愁集》不多见,俞达为邹弢评文,亦可珍之资料也。

  《釐峰俞吟香吴门百艳图》又称《吴门百艳图》,五卷二册,木刻本,光绪十年四月上海王氏印行。这本图册品评妓女分高品、美品、逸品、艳品和佳品五种。每种人数不等,入选五品者,皆系名花。合为百人,故名百艳。据称,其图册所列,皆真有其人。《吴门百艳图》序云: 于是有吴会才人,釐峰佳士。青琴载酒,白蒙微歌。品题多丽之碑,笔削群芳之谱……或美珠喉之脆竹,或传玉貌之如花。旖旎称卞女之情,旷达识湘姬之侠……凡属风流之选,恋留月旦之评。虽镌姓氏于苕华,未免珊湖漏网。而结因缘于花榜,居然翡卒屏娇。用是一艺一才,都归法铎;胡天胡地,半入选楼也。《青楼梦》书末第六十四回“证前因同登月老祠,了尘缘归结风流案”,亦有“月老”传三十六美听点之记载,其中花名册所列各妓,与《百艳图》并不相同。盖前者全为小说上之假人名,后者乃真有其人。

  清末人心涣散,知识分子不得志者甚众,大多只能寓情于山水,迷离于青楼之间。青楼梦醒,忍把浮名抛去。纵观《青楼梦》,无论是风流倜傥的金挹香、邹拜林,还是风华绝貌、柔情万种的名妓,他们都有着品行高洁的人格魅力,虽写娼门,但丝毫感觉不到污秽之处,金挹香与众美交好,心甘情愿充当“护花铃”的角色,在仕途上也是一路春风得意,做官时为百姓造福一方。作者刻意把金挹香短短的一生,将典型的封建时代文人士子所可能有的梦想全部都集中到他一个人的身上。作者赋予这一角色以完美的形象,他不仅是父母心中的孝子,还是众美心中的好男人、好丈夫,更是百姓心中的好官。其近乎完美的生活凸现显了以作者为代表的封建文人对此种生活的向往。

  古时知识分子大抵是向往功名的,读书的目的也是“修得文武艺,货与帝王家”,渴望遇伯乐,有人赏识提携,出将入相,光宗耀祖。《青楼梦》作者俞达所生活的时代,一般的下层知识分子往往不得志,生活落魄,人生抱负难以实现,面对现实,他们既无法回避又无力抗争,也只能在幻想中求得心理上的平衡。以今人眼光审读《青楼梦》,觉其迂腐不堪,故事老套无新意,以梦喻人生,终归是朦胧虚幻的。但我们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到清代中晚期,中下层知识分子真实的思想状况和人生追求。

标签: 青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