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韵·镇馆之宝请出场②丨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家家户户都插花

非凡网 36 0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章咪佳

看几幅著名的宋画:苏汉臣《妆靓仕女图》(美国波士顿艺术博物馆藏),马公显《药山李翱问答图》(日本京都南禅寺藏),宋佚名《人物图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它们描绘的都是不同人物的生活图景,但如果你看细节,很容易会发现一个共通之处:每幅画里都有插着鲜花的花瓶——不管是大家闺秀的闺房、富贵人家的庭院,还是出家人的案头、士大夫的书房。

今天追求生活情趣的我们,也会买些鲜花回家,插在瓶中装饰生活。

近千年前,意趣盎然的宋人早就这么做了。

◆单品推荐: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口径9.8厘米、底径10.2厘米、高27.0厘米,松阳县博物馆藏,国家一级甲等文物)

◆推荐人:浙江省博物馆陶瓷部 杜昊

宋韵·镇馆之宝请出场②丨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家家户户都插花-第1张图片-非凡网

南宋青瓷凤耳瓶 松阳博物馆藏

这是正在我们馆里展览的一件花器,是龙泉窑青瓷中的稀有珍品,目前正在浙江省博物馆“碧玉流光——龙泉青瓷制釉技艺古今对比展”上展出(展览时间:2021年9月14日—11月14日)。

这是一件花器,是龙泉青瓷中的稀有珍品。

它身形优美,黄金比例:浅盘口,筒形长颈,斜折肩,筒腹,暗圈足,长颈两侧贴饰凤耳一对;

它胎质精良,釉色绝佳:胎白细腻坚硬,通体施粉青色釉,釉层丰厚,状若凝脂,晶莹如玉。

这种类型的长颈瓶,在汝窑、南宋官窑中多有发现,但以贴塑手法,将凤或鱼作两耳者,仅见于龙泉窑产品中。

而龙泉窑中,凤耳瓶也不少见。这件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于1983年在丽水松阳县西屏镇道班工地出土,当时一同出土的就有另一只凤耳瓶、两只鱼耳瓶,但这件是最精美的——1995年5月,这只凤耳瓶被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耿宝昌、陈华莎等鉴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在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也藏有相同器型的龙泉青瓷,钟爱中国瓷器的日本还把两件精品龙泉青瓷凤耳瓶奉为国宝,并取名“万声”、“千声”,在著名的韩国新安沉船出水文物中也有多只凤耳瓶。但无论是工艺水平还是造型釉色,这件凤耳瓶都是出类拔萃,一骑绝尘。

宋韵·镇馆之宝请出场②丨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家家户户都插花-第2张图片-非凡网

宋《胆瓶秋卉图》故宫博物院藏

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的造型由宋代流行的纸槌瓶演变而来,纸槌瓶为花器。

宋人追求雅精的品质生活方式。南宋吴自牧在《梦粱录》中提到“四般闲事”:焚香、点茶、挂画、插花。凤耳瓶这般的雅器,正契合了宋朝的社会风尚。

这股潮流是由赵宋皇室与政府引领起来的。

每逢花季,临安后苑都要“妆点一新”,“间列碾玉、水晶、金壶及大食玻璃、官窑等瓶,各簪奇品,如姚魏、御衣黄、照殿红之类几千朵,别以银箔间贴大斛,分种数千百窠,分列四面。至于梁栋、窗户间,亦以湘筒贮花,鳞次簇插,何翅万朵”。用名贵的器皿簇插珍品牡丹等鲜花,陈列于宫禁,供人观赏。

士大夫更是以插花为尚。

高翥《春日杂兴》:“多插瓶花供宴坐,为渠消受一春闲。”

苏辙的《戏题菊花》:“春初种菊助盘蔬,秋晚开花插酒壶。”

杨万里的《赋瓶里梅花》:“胆样银瓶玉样梅,此枝折得未全开。为怜落莫空山里,唤入诗人几案来。”

风雅的文人出游,也要携带桌几,“列炉焚香、置瓶插花,以供清赏”。

寻常人家也爱插花。宋人都爱在家中放一瓶鲜花点缀生活。《夷坚志》提到一名爱花成痴的市井女子:“临安丰乐桥侧,开机坊周五家,有女颇美姿容,尝闻市外卖花声,出户视之,花鲜妍艳丽,非常时所见者比,乃多与,直悉买之,遍插于房栊间,往来谛玩,目不暂释。”

杨万里的一首诗写到,简陋的路边小店也以插花为装饰:“路旁野店两三家,清晓无汤况有茶。道是渠侬不好事,青瓷瓶插紫薇花。”

所以陶瓷花器,也是当时十分普遍的市井生活器物,它透露出宋朝市民生活的富庶与安逸。

青瓷制造在宋代达到顶峰,这与当时的审美理念息息相关——宋瓷偏爱简洁的造型,如玉的质感,线条流畅,不多修饰。

被赋予各种美好意涵的玉,是宋人审美的追求,也是价值的取向。

玉有五德,润泽以温,中国人向来把‘玉’作为美的理想。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美?宗白华《美学散步》中讲:“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于玉的美:内部有光泽,但是含蓄的光采,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

那么再回头看这件南宋龙泉青瓷凤耳瓶——宋人的优雅体现在点滴之中,青瓷的古雅素净,契合了宋代理性精神的含蓄温和、崇尚自然。

南宋中晚期,龙泉青瓷制作技艺登峰造极,生产技术和审美品味和谐统一,类玉的质感达到妙若天成的艺术境界。

釉之青色,也并非单一,些微之差就是变幻万千:薄胎厚釉的烧制技术,使得龙泉窑创烧出了粉青、梅子青的经典釉色——这件凤耳瓶,更是以其温润如玉的粉青釉和青绿莹润的梅子青釉,令人叹为观止。

以日常用器为大宗的龙泉青瓷,关乎生活也关乎哲学,恰到好处的简约美感隽永内敛,釉色沉静气韵独特。在宋元明时期,龙泉青瓷作为中国对外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出现在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大部分国家和地区。

名词解释

粉青

青釉的一种,呈粉润的青绿色,如半透明的青玉,首创于南宋龙泉窑,并风行一时。粉青釉是石灰碱釉的一种,在生胎上挂釉,釉层较厚,以铁为呈色剂并含有少量的锰、钛,用1180℃—1230℃的高温还原焰烧成。

梅子青

南宋龙泉青瓷最为经典、稀有的瓷器釉色之一,色泽媲美翡翠,恰似青梅色故名。梅子青的烧成温度比粉青釉高,是在还原焰气氛中生成的一种石灰碱釉,以铁为主要呈色剂,釉面光泽感较强。南宋晚期龙泉瓷釉逐渐趋于青绿,相比粉青釉面的乳浊感,梅子青釉面更清透,胎也相对白一些,玻化程度更高。

本文为钱江晚报原创作品,未经许可,禁止转载、复制、摘编、改写及进行网络传播等一切作品版权使用行为,否则本报将循司法途径追究侵权人的法律责任。

来源:钱江晚报·小时新闻

标签: 银瓶梅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