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803年,杜牧出生,其爷爷杜佑荣登相位。杜佑是《通典》二百卷的作者,该书是我国第一部记述历代典章制度的典志体史书。 公元812年,杜佑去世。一年后,杜牧的父亲杜从郁去世。在失去收入后,杜家相府很快被用去抵债。八年间,杜牧被母亲带着迁居十余次。
杜牧从小在其爷爷教育下,聪慧敏学。13岁注解《孙子兵法》,23岁作《阿房宫赋》,名震京城。但,由于家境破落。没有了荫庇,一直没有得到重用。多是做幕府的幕僚。分别入江西观察使幕,淮南节度使幕,置身洪州、宣州、扬州。833年至835年, (文宗大和七年至九年)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幕府任推官,转掌书记,杜牧以酒为伴,潦倒江湖,浪形骸。秦楼楚馆,美女娇娃。当时他三十一、二岁,消耗掉了杜牧最美好的青年时光。牛僧孺为了保护他的人身安全,在他外出时,秘密派30多人,跟随他。十年之后,已经到了不惑之年的杜牧外放为黄州刺史,他写了一首《遣怀》,抒发自己怀才不遇,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遣怀》
唐 -杜牧
落魄江南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一般都遵循起承转合的结构。首句写自己在扬州落魄江湖(此处江湖是与庙堂相对的,也就是对自己的处境不是高居京城庙堂之上而落拓江湖不满。)整日与酒为伴,借酒消愁;承接的第二句,进一步写还干了些什么?也就是游走在秦楼楚馆,与腰肢纤细的女子,和体态轻盈的娇娃厮混。这里用了楚王好细腰,国人多饿死;和赵飞燕做掌上舞的典故;转接的第三句,是对该诗前两句的人生作为的反省。十年(这里十在诗中多指三年以上,也就是多年的意思。并非真就是十年。),一(一对十使该句更有对比和冲击力)觉杨州梦,也就是回首十年,恍若一梦!也就是现在醒悟了,后悔了。和句,第四句要总括全诗,点题。也是全诗画龙点睛之笔。赢得青楼薄幸名。我得到了什么?在青楼也没留下好名声,就是一个薄情寡义的人。
十年之后,杜牧为何如此评价自己?写下了如此诗作?要知道,此时杜牧42岁,他离开扬州后,进京也是仕途坎坷,为避开牛李党争,他只得要求外放湖州。他在生命的垂暮之年(不到50就死了),在诗中感慨的说,我得到了什么?留下了什么?我的抱负何在?哎,就连青楼也没留下个好名!这是何等的悲怆!和呐喊!
正如《唐人绝句精华》云:“才人不得见重于时之意,发为此诗,读来但见其兀傲不平之态。世称杜牧诗情豪迈,又谓其不为龊龊小谨,即此等诗可见其概。”。
此诗只有深入了解杜牧的家庭背景,他的生平经历,和人品性格,吟哦再三,才能悟出该诗的内在真情,并由此,对诗人的不幸而扼腕长叹!
标签: 青楼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