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嘉靖皇帝喜欢故作高深,写一些奇怪的东西,说一些奇怪的话让群臣去猜测,而能真正忖摸到他心意的人才会受到重用。严嵩父子和徐阶张居正师徒都是这方面的高手。
在处理海瑞的问题的时候,嘉靖同样也是送给了裕王四个字“好雨”,“明月”,但这四个字不是为海瑞一人写的,根据张居正的分析,这四个字分别是指的李时珍和海瑞。
好雨“好雨”出自杜甫的诗《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张居正根据诗的前一句的“时”和“春”得出这个人指的就是李时珍,李时珍是蕲春人。
嘉靖这人好面子,迷恋丹药,不愿服药,而后来身体越来越差,想要找李时珍诊脉,但是又不好意思明说,更不敢大张旗鼓,所以只好暗示群臣悄悄地请李时珍。这一句正是暗合了诗的后面一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明月而真正困难的还是对海瑞的处理,“明月”两个字,出自唐代张九龄的《望月怀古》中的一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明月是祥瑞,而海上生明月就是指的海瑞。当时张居正的解读是嘉靖认为海瑞是大明的能臣,希望他们处理的时候能网开一面。但是老奸巨猾的徐阶却看出了另一番意思。“明”字缺少一个“日”,在《礼记》中提到
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家无二主,尊无二上。
而嘉靖的意思则是指责海瑞目无君父,但嘉靖真正的目的难道真是在指责海瑞吗?其实海瑞死不是对嘉靖来说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群臣和裕王的态度。嘉靖在位的时候考虑的是有没有人威胁到他的地位,而海瑞虽然骂的厉害,但是从来没有质疑的嘉靖的合法地位。
其实嘉靖并不在意海瑞同时海瑞甚至把嘉靖的聪明才智比作尧舜禹,只是嘉靖没有用对而已,然后又把各种罪名推到了严嵩身上。简单的总结就是皇帝你是好的,只是走了一些弯路。营造出了嘉靖只是被奸臣蒙蔽了的假象,嘉靖也明白自己早已时日不多,更多的考虑的是身后名,所以后来徐阶给嘉靖说了一句:海瑞想做比干,难道陛下要成全他吗?
言外之意就是嘉靖你想做纣王被后人唾骂吗?嘉靖当然不会成全海瑞,所以他也就说了一句:“海瑞确实可以和比干相比,但朕却不愿做那纣王”。这一句话算是给海瑞定调了,高高抬起,轻轻放下。高高抬起的目的是敲打裕王,因为裕王是以后的皇帝,嘉靖需要知道他的态度。海瑞毕竟是辱骂君父,谁都可以原谅他,但唯独裕王不可以,因为裕王毕竟是嘉靖的儿子,如果裕王轻判海瑞,那就是不孝。
更重要的是,嘉靖要考虑裕王登记后会不会秋后算账的问题。也就是为海瑞翻案,甚至为许多人翻案,那就是相当于把嘉靖定位成一个昏君,这是嘉靖所不能容忍的。所以他能容忍海瑞目无君父,但是绝不能容忍裕王目无君父,实际上这两字并不是要如何处理海瑞的问题,而是一种试探,试探裕王的态度。
所以陈洪才会说:“天下所有人都可以请求宽恕海瑞,但是唯独裕王您不可以”。所以裕王才坚决要杀海瑞,来表明他的态度。既然嘉靖明白了裕王的态度,那么杀不杀海瑞其实已经不重要了。
标签: 好雨知时节